本報訊 入汛以來,貴州省各地頻繁遭遇強降水,全省9個市(州)60個縣(市、區)遭受不同程度洪澇災害。為何近期雨水如此多?這樣的現象正常嗎?15日,記者走進省氣象局邀請氣象專家對此進行深度解讀。
今年入汛以來,我省先后發生了8次大范圍強降雨天氣,共出現特大暴雨8站次、大暴雨238站次、暴雨2293站次,5條河流7站次先后發生超警戒水位洪水,部分縣市遭受嚴重洪澇災害。
貴州省氣象局氣候中心的監測顯示,今年以來,全省平均降水量為572.3毫米,較歷史同期偏多22.4%,佔年總降水量的48.5%。數據顯示,6月以來,全省平均降水量為178.1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多83.0%,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高。
對此,貴州省氣象局氣候中心的高級工程師汪衛平博士表示,今年南海夏季風較常年略偏早,強度偏弱引起中國主雨帶偏南,加上受到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偏南影響,導致西南暖濕氣流加強,於是帶來豐富的水汽條件。因此,最近貴州階段性降雨量大屬於正常現象。
再結合近期北方多股冷空氣活躍,暖濕氣流和冷空氣在貴州上空交匯,從而產生一次次的區域性降水過程,導致與六月以來我省各地特別是西南部地區在短時間之內降雨比較集中,且持續性強。
據貴州省氣象局氣候中心的高級工程師帥士章介紹,貴州全省各地夜間降水的現象很普遍,特別是4—6月更為突出,全省夜間降水量佔總降水量的62%,部分地區可高達80%以上。強降水也多發生在夜間,夜間暴雨頻率4—6月可高達88%,並且降水時段多在下半夜和凌晨。
帥士章表示,5月到6月的初夏時期正是從春季到夏季的季節轉換時期,降水量開始增加,降水過程也會變得集中,屬於正常的季節進程。(貴陽日報融媒體記者 張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