織金縣

多措並舉做強做大特色產業

2020年06月11日15:23  
 

本報訊(張雲航 報道)近年來,織金縣立足縣情實際,緊扣農村產業“八要素”和“六個轉變”的要求,多舉措做強做大特色產業,深化農村產業革命,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強化縣級統籌。圍繞“5311”“3311”產業發展布局,在鞏固調減成效的基礎上,實現低效作物應調盡調。以壩區為重點,打造一批高產高效“樣板壩區”“達標壩區”,努力實現農業經濟價值、社會價值、生態價值、旅游價值“四個最大化”。用好“中國竹蓀之鄉”“全國最大皂角集散地”名片,縱深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聚焦皂角、蔬菜、竹蓀及菌材、藥用銀杏等主導產業,確保完成種植皂角20萬畝、蔬菜55.2萬畝(含復種)、辣椒10萬畝、其他蔬菜5萬畝、食用菌(竹蓀)2.6萬畝、茶葉1萬畝、精品水果5000畝、中藥材26萬畝(含銀杏3萬畝)、烤煙3.5萬畝。確保養殖生豬90萬頭、肉牛21萬頭、羊9.5萬隻、生態家禽783萬羽以上。集中優勢資源,強化要素保障,加快推動皂角、銀杏產業孵化園和南瓜深加工產業園建設,大力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打造完整產業鏈。強化糧食安全保障,大力推進生豬生產,建成糧食綜合產業園(二期)項目,確保市民的“米袋子”“菜籃子”貨足價穩。

抓好技能培訓。著力打造一批學習能力強、善於接受新觀念新技術的新型職業農民和農村職業經紀人隊伍。充分利用“萬名農技專家下基層”和涉農信息服務平台,以新型經營主體為重點,建立專家對口聯系制度,實現對每個替代產業、每個產業村、每個合作社、每個參與產業發展的農戶技術服務全覆蓋。

優化組織方式。充分發揮國有平台公司優勢,盤活集體資源資產,撬動更多金融資本投入農業發展。整合涉農資金投入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鼓勵社會資本參與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多渠道保障農業發展資金需求。大力推廣“村社合一”“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組織方式,全面推行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努力實現“戶戶都參與合作社、戶戶都有增收產業”目標。

深化產銷對接。建立健全農特產品產銷銜接機制,強化農產品定向直通,拓展暢通產銷對接機制,深入推進綠色農產品“七進”行動,確保營養餐採購本地農產品率達80%。搶抓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工程和“黔菜入滬”工程機遇,推動“織貨出山”。

抓實利益聯結。堅持貧困戶和村集體“兩個聯結”一起抓、增加農民收入和壯大村集體經濟“兩個效益”一起要、發展基金和風險基金“兩個基金”一起建,注重引進知名龍頭企業、國有公司、合作社和能人參與結構調整、建牢合作關系。鼓勵農產品加工企業與農戶建立公平合理的利益聯結機制,逐步探索擴大二次返利、股份合作制、利益共同體等合作機制,不斷壯大村集體經濟。完善農業產業保險和補償機制。讓農民群眾充分享受產業發展帶來的紅利,在農村產業革命中腦子真正“活起來”、腰包真正“鼓起來”、面子真正“足起來”。

來源:畢節日報

(責編:陳晶晶、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