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志強村的脫貧“密碼”一片葉子富裕一方百姓

2020年06月10日16:07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志強村“白葉一號”基地。申逸愷 攝
志強村“白葉一號”基地。申逸愷 攝

種植浙江安吉捐贈的“白葉一號”,這便是沿河中寨志強村的“脫貧密碼”。

筆者來到沿河土家族自治縣中寨鎮志強村,放眼望去,一排排錯落有致的安吉白茶茶苗似層層波浪,層層疊疊沿坡勢延伸,漫山遍野﹔一行行小茶苗抽芽吐綠,泛著翠綠色若玉霜的茶芽顯得格外誘人,沁人心脾的茶葉清香讓人陶醉,採茶工人們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正分散在茶園裡,忙著對茶苗進行人工除草。

據了解,自發展由浙江省安吉縣溪龍鄉黃杜村村民捐贈的安吉白茶以來,“白葉一號”所覆蓋的該鎮志強村、三會溪村、大宅村1200畝茶園,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381戶1582人直接參與茶園除草、整地、施肥等管護工作,僅務工貧困群眾就得到了250多萬元的收入……

隨后先富起來的黃杜村分別向四川青川、貴州沿河、普安、湖南古丈4縣,捐贈茶苗 1500 萬株,以帶動其他鄉親脫貧致富。

2018年10月20日。自浙江輾轉千裡的茶苗,終於在當天凌晨4點運抵中寨,現場人員稍事休息2小時之后。凌晨6點,心情激動的志強村合作社負責人張勇和黃杜村黨員劉煒一起冒雨種植了帶著“白葉一號”扶貧苗。20 天后,志強村和毗鄰的三會溪村、大宅村,在獲贈4 縣中率先完成了捐贈茶苗的栽種。

如今,經過兩年多的細心培育,這1200畝“感恩茶苗”在中寨鎮這片希望的土地上茁壯成長,360萬株扶貧茶於今年迎來了第一次採茶季,首次結出扶貧“碩果”。

在志強村即將竣工的制茶“園區”,筆者與張勇聊了起來。

“以前我就有以土地流轉的方式辦茶山的想法,但因為資金問題,沒有辦起來。”回想起當初決定種茶的經過,張勇一時感慨萬千。

“因為我們村自然環境適合種植茶葉,村裡歷來就有制茶的傳統,至今還尚存有些許老茶樹,所以早在2017年10月,我們村就成立了沿河土家族自治縣雲霧生態茶葉農民專業合作社,當時共有社員11個,貧困戶8人。剛開始辦的合作社是大伙自籌資金辦起來的,規定以每人5000元入股,組建合作社,但因為是群眾自己辦的,不懂技術,平時也是隨便制作茶葉,在周邊銷售,沒有做成什麼樣子,直到2018年我們村被選定為安吉白茶的種植點,我們才開始有意識地發展茶葉產業。”張勇說道。

“剛剛聽到可能要種安吉白茶的消息,說實話我有點心動,茶葉屬於長效產業,如果產業見實效,將會大大提升大伙的生活收入。”張勇說道。

“2018年8月25日,我與縣裡其他同志一起前往安吉縣就白茶產業考察了一周。回來之后,我們便開始著手准備種茶了。9月份,我們開始開挖荒山,大伙熱情高漲,僅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就將500畝土地整理了出來。10月19日,茶苗未到,安吉黃杜村的6名技術指導員就先到了,10月20日,凌晨6點,我和黃杜村的劉煒便一起種下了第一株白茶苗。”張勇自豪地說道,回想起兩年前的過往,他依然記憶猶新。

“今年我們從3月27日開始採摘,一共採摘了成品27.6斤,檢驗茶質通過初採試嘗,品質良好,屬於優質茶。這是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茶樹種植工程中心主任肖強告訴我的。”談話間,張勇從車間一隅包裝好的白茶袋裡拿出了些許白茶向記者展示說道。

“說到肖強主任,我真的很感謝他,如果沒有他的指導,可能今年就沒有這次白茶的收獲了。2019年初,志強村遭遇了一場冰雹,由於氣溫降低,茶苗全部結冰,我當時害怕茶苗損壞,第一時間向肖強主任求助,在掌握實際情況之后,他建議我們用稻草蓋在茶樹上,增加茶樹的溫度,正是用了肖主任的這個方法,茶苗才得以保存下來。”張勇說道。

當談及白茶的銷路時,張勇更是信心滿滿。

“我們茶葉銷路不愁,我們打算做自己的品牌,這幾天就經常有人打電話上門,主動提供平台、銷路,有時還有人主動打電話詢問產量,打算提前預定購買,也有實體店打算購買,清明節前后那段時間,我每天平均都要接到5個這樣的電話。”張勇對筆者說道。

先富幫后富,一幫幫到底。其實,志強村“白葉一號”銷路早就被浙茶集團“安排”上了。

據了解,浙茶集團在幫扶沿河的同時,在該縣成立了洲州茶有限公司,以進一步打造產銷全產業鏈,助推志強村由產業扶貧實現經濟“騰飛”。

此外,由於白茶的制作工藝非常講究,特別是炒制工藝最難掌握。為了解決這一“難題”,3月12日,安吉元豐茶葉機械有限公司還捐贈了沿河雲霧生態茶葉農民專業合作社31台套白茶成套機械炒制設備。

“這31台套炒茶機,完全可以實現自動流水線作業,每天能滿負荷加工3000斤白茶青葉,生產700斤干茶,而如果生產同等量的干茶,則至少需要200多個工人,這還是技術嫻熟的工人作業的情況下。採用自動化機械炒制,現在隻需8個工人就能完成了。”張勇指著不遠處一排排的茶葉加工設備愉快地說道。

據了解,志強村“白葉一號”茶產業發展採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生產經營模式打造脫貧攻堅示范基地。目前,合作社按照荒地每年每畝100元、熟土每年每畝200元、良田每年每畝300元進行土地流轉入股。同時群眾還通過基地務工掙錢。截至目前,在志強村安吉白茶基地長期務工的群眾就有60余人,而通過流轉土地入股的貧困戶則達到了73戶。“這些務工的群眾,我們都是按照每天每人80元的標准進行結算的。”張勇介紹道。

站在志強村盤山公路的一隅,放眼望去,群山環抱的茶園盡收眼底。

“今年是我掙錢最多的一年。”在茶園裡,村民楊彩霞如是說道。楊彩霞告訴記者,近幾年來她一直在家務農,照顧家裡的老人和小孩,以往隻能靠賣農作物補貼家用,“現在村裡通過流轉土地種上了白茶,我還能在這裡務工,一天80塊的工資又能照顧到家裡,多好呀!”楊彩霞高興地說道。

跟楊彩霞一樣的還有同村的秦玉翠,“我現在六十多歲了,到地裡頭也隻能做一些比較輕的活,現在有了這個白茶基地,除除草,鬆鬆土,輕輕鬆鬆一天就能賺80塊錢,以前想都不敢想。”秦玉翠放下了手中的鋤頭對著筆者說道。

“家裡兩個小孩上學就是錢,家裡的重擔都落在了孩子爸爸身上,他在外務工掙的錢,也隻能滿足家裡日常開銷,現在有了白茶基地,我每個月也能掙不少錢,減輕了家人的負擔,也增加了家裡的收入。”張蘭梅指了指不遠處的白茶茶山說道。

……

巒峰掩映山如黛,黃綠相間葉似花。

忽聞嶺上歌聲起,陣陣茶香飄萬家。

“‘一片葉子,成就了一個產業,富裕了一方百姓’,種好這些白茶,我們奔向小康的願望就一定可以實現,脫貧致富我有信心!”張勇指著放在手心中央的安吉白茶激動地說道。

據了解,2019年來,在“白葉一號”示范帶動下,中寨鎮在志強村、大宅村、三會溪村3個村增園擴建基礎上,還在金山村、清峰村、移山村、大堡村、清河村、紅色村、楊坪村等7個村新建茶園面積5000余畝,受益農戶3016戶13172人,其中,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1235戶5742人,務工收入達350萬元。(申逸愷 汪純)

(責編:郜林筱、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