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麗平走上“代表通道”

三分鐘講述貴州脫貧故事 

2020年05月23日08:29  來源:貴州日報
 

5月22日上午8時10分許,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開幕會前,石麗平走上“代表通道”。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杜朋城 攝

本報北京5月22日電 (記者 許邵庭 李薛霏)“我是貴州代表團全國人大代表石麗平,來自神奇古朴、苗族文化比較深厚的貴州鬆桃,它是全國5個單一苗族自治縣之一……”5月22日上午8時10分許,全國人大代表、貴州省鬆桃自治縣梵淨山苗族文化旅游產品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石麗平走上“代表通道”,在短短3分鐘時間裡,回答記者提問,講述了貴州的脫貧故事。

來自中國網的記者向石麗平提問:“我們了解到,近些年來您一直在推廣鬆桃苗繡,您把鬆桃苗繡推廣到了世界各地,同時也帶動了4000多名婦女在家門口實現就業、創業。請問石麗平代表,在您帶著大家脫貧致富的這段日子裡,您有哪些感受?又有怎樣的故事?”

石麗平回答道,近幾年,我的家鄉攻克艱難,從基礎設施建設到我們創業,還有苗繡發展,人民群眾得到了幸福感。今天的鬆桃,城市面貌煥然一新,民族文化蓬勃發展,邁上了小康之路。

作為鬆桃苗繡第7代傳承人,怎麼把苗繡技藝發展好、傳承好、運用好,石麗平一直在思考。她告訴大家,從2000年開始,她用了8年時間,徒步了3萬多裡路,記錄苗繡的歷史,收集苗繡資料。

石麗平說:“2008年12月,我組建了鬆桃苗繡團隊,由3名繡娘發展到今天4000多人,有下崗女工、留守婦女、返鄉農民工。以我身上穿的苗繡‘鴿子花’為載體,把我們的指尖記憶轉化為指尖經濟,我們的一朵朵‘鴿子花’銷往了67個國家和地區,有了自己的民族自主品牌,‘鴿子花’得到了世界認可。”

“姐妹們通過我的培訓掌握了技能,腰包也鼓起來了。”

石麗平還向大家講述了一名“繡爺”的故事:“繡爺”名叫楊光榮,幾年前因一次意外高位截癱。2017年他經過培訓,走進我們的隊伍,成了一名苗繡技師。像楊光榮這樣運用苗繡脫貧致富的故事還有很多。

說到易地扶貧搬遷,石麗平娓娓道來,講述怎樣將指尖技藝轉化為脫貧力量。她說,在黨和政府領導下,易地扶貧搬遷群眾搬出了大山,走進了城裡,和貴州188萬易地扶貧搬遷戶一樣迎來新生活。我們在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建立了易地扶貧工坊,帶動婦女“一針一線”,去年就繡出了6000多萬元,有4000多名易地扶貧搬遷群眾從中實現就業。

最后,石麗平說:“我站在人民大會堂,為‘繡娘’‘繡爺’代言,姐妹們看到一定很高興。”她還誠摯邀請大家到多彩貴州看一看,看看多彩貴州文化魅力,分享貴州百姓脫貧致富后的喜悅。

(責編:顧蘭雲、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