鬆桃團山:強化“三陣地”建設,譜寫“新市民·追夢橋”工程“后半篇文章”

2020年05月22日15:26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自“新市民·追夢橋”工程實施以來,鬆桃自治縣蓼皋街道團山社區安置點圍繞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五個體系”,搭“五橋”建“五家”扎實推進“新市民·追夢橋”工程,全力搭建農民變市民、貧窮走向致富的追夢橋梁,助推易地扶貧搬遷群眾實現“搬得出、穩得住、快融入、能致富”的目標,加快實現搬遷點群眾由農民向市民轉變。

強化文化服務陣地建設,搭建市民意識培養“融合橋”

“新市民·追夢橋”工程“前半篇文章”離不開文化之功,“后半篇文章”同樣需要文化助力。一是繼續深入開展感恩教育。以生產生活發生巨變為主要內容,教育和引導群眾感恩習近平總書記、感恩黨中央。通過感恩激發奮進,樹立不等不靠、自強自立的思想。二是加強社區公共文化建設。為搬遷群眾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利用節慶開展貼近生活的各種文體活動。團山社區通過“三八”婦女節婦女志願服務疫情卡點、“五一”勞動節開展社區衛生掃除、“五四”青年節青年突擊隊進社區進行法制宣傳、最美五月天·感恩母親節等文體活動增強群眾的認同感和歸宿感。三是加強民族文化傳承與保護。在安置點保留民族文化特色,打造“鄉愁館”展示搬遷群眾的農具、習俗等,創建“錦繡坊”傳承苗家特色刺繡文化,支持搬遷群眾傳承本民族手藝,讓這些涓涓細流的民族文化,浸潤世道人心,激發豐富的開發契機。四是創辦“新市民·追夢橋”青年志願者脫貧攻堅夜校。團山社區安置點為進一步推進“新市民·追夢橋”工程,以增進文化服務的形式,引領搬遷群眾培養市民意識,促進快速融入城市,創建文明之家,所創辦的“新市民·追夢橋”青年志願者脫貧攻堅夜校。邀請西部計劃志願者、社會志願者、以及技能專家等授課,課堂採取“固定+流動”、“苗語+漢語”授課模式,重點圍繞政策宣傳、先進典型事跡講解、家庭教育、職業技能培訓等方面,按期開展培訓課程。五是建全建強搬遷點文化陣地。全力提升團山社區搬遷點居民文化,依托工青婦建立青年志願者脫貧攻堅夜校、“四點半”課堂、青年之家、“希望工程”陪伴行動等文化陣地提升居民的文化素養﹔使團山社區居民形成“新的居家理念、新的行為方式、新的就業渠道、新的生活環境、新的”助推“新市民·追夢橋”工程的后半篇文章。

強化生活服務陣地建設,搭建群眾排憂解難“連心橋”

團山社區強化生活服務陣地建設,方便搬遷群眾就近辦理証明、詢問政策,購買生活物資和日常休閑有去處,為搬遷群眾生活上排憂解難。一是建立健全社區服務陣地。團山社區安置點成立了社區委員會,設立了綜合服務辦公室、“三地”服務中心、“三就”服務中心、文化服務中心、社會服務中心、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辦公室“兩辦四中心”,著力打造“一站式服務、五分鐘到位、十分抓落實、百分百滿意”的團山模式。二是同步建設工青婦服務陣地,開展困難幫扶行動。嚴格按照“六個同步”“新市民·追夢橋”工程建設要求,同步推進共青團、婦聯、工會、老年協會、關工委等群團組織和各類經濟組織、社會組織建設。做好各類社會保障政策的轉移接續,做到應保盡保,持續實施搬遷群眾一次性臨時救助政策,整合工青婦資源,開展各種節日慰問活動,對安置點留守婦女、留守兒童、留守老人做到應幫盡幫,及時解決群眾生活難題。三是建立完善生活休閑服務陣地。按照“建會、建制、建站、建家”一體化的工作要求,在團山社區安置地建設了職工服務中心、職工之家、職工書屋、“追夢書屋”、“親子書屋”、工人講習所、工會愛心超市等服務陣地。四是建立壯大志願服務隊伍。已動員13名黨員和74名群眾加入了志願者隊伍,建立了一支12人青年突擊隊,成立15支志願服務隊,常態化、制度化開展社區服務、“希望工程陪行動”、“大手拉小手活動”、政策法律法規宣講、捐資助學、幫扶就困慰問活動。五是開展助學圓夢行動。借助“國酒茅台·國之棟梁”“習酒我的大學”“映山紅助學”等捐資助學活動,幫助62名搬遷移民學習圓了大學夢,為家庭生活困難,身患殘疾的445戶家庭送上5萬余元的慰問物資。

強化就業服務陣地建設,搭建群眾創業就業“致富橋”

團山社區以“能致富”為目標,聚焦搬遷群眾創業就業需求,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推薦就業崗位、引導扶持創業、培育發展產業,積極採取推薦就業一批、支持創業一批、公益性就業崗位一批、產業就業一批、自主擇業一批工作措施,促進搬遷群眾創業增收,致力於搬遷群眾“搬得出、能就業、穩脫貧”。一是建立“就業創業服務中心”,明確專職人員為搬遷群眾提供標准化、規范化、系統化的就業創業服務。通過建立安置點就業服務微信群,隨時和搬遷群眾交流,掌握他們的就業需求、培訓需求,針對性推薦崗位、宣傳就業創業政策,促進搬遷群眾就業。二是成立廚師、三女、陽光職業培訓學校等就業、創業培訓基地。團山社區主要圍繞“產業扶貧、技能脫貧、就業增收”三個舉措,以產業扶貧、技能脫貧、就業增收為宗旨,以實現“培訓一人、就業一人、脫貧一戶”為目的。至今為止,團山社區開展了“三女”、挖掘機、育嬰員、汽車修理、廚師、電工等技術培訓。三是按照“強婦建·促發展”工作思路,以“三女培育”工程為切入點,重點圍繞搬遷婦女就業,不斷深化“巾幗脫貧行動”、“姐妹們手拉手,脫貧路上快步走”等主題活動,在團山社區創建了工、青、婦就業創業示范基地,成立了新家人家政公司,加盟“黔靈女”家政服務公司,建立生產手工藝品的“樓下錦繡坊”3個。四是建立就業扶貧車間,吸納貧困勞動力和易地扶貧搬遷勞動力就地就近就業。同時引進“小商品加工”、小賣部、生活超市、餐館等生活服務企業進駐安置地,建立居家式就業模式的同時,也便捷了搬遷群眾的生產生活。五是統籌開發保潔保綠、護河護路等公益性崗位,優先落實困難搬遷群眾就業,確保有勞動力的搬遷家庭實現一人以上穩定就業,幫助搬遷群眾解決了“住得下”的后顧之憂。

鬆桃蓼皋團山社區安置點通過強化“三陣地”建設,全力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后半篇文章”,深入推進“新市民·追夢橋”工程,加快推進搬遷群眾實現從“搬得出”向“穩得住、能致富”的轉變,讓搬遷安置地“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唐冰)

(責編:陳晶晶、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