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疫情防控在線思政大課堂

2020年05月20日09:10  來源:貴州日報
 

鄒曉青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疫情防控期間,涌現出大量具有時代性的思政教育資源,各大高校應緊握這一契機,充分依托互聯網技術優勢,將思政教育與互聯網技術深度融合,開辟疫情防控時期的“三全”育人工作新格局,增強思政教育的時代感和吸引力。

積極構建疫情防控大學生在線思政大課堂的必要性

疫情防控期間,鑒於大學生不能盡快返校實際情況,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優勢,構建疫情防控思政大課堂是思政教育實施之需。一是激發濃厚的愛國情懷。愛國主義教育始終是思政教育的主題,也是思政教育理念的先導。在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中,眾多醫務人員主動請願前往疫情一線,在他們身上散發出濃厚的家國情懷,正是他們的負重前行,我們才能歲月靜好。因此,在“停課不停學”要求下,以這些時代英雄為榜樣,開展大學生互聯網思政教育活動,更易激發青年一代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二是形成理性的思想認識。面對突然爆發的疫情,一些思想認識薄弱的人信謠傳謠,對社會的穩定造成嚴重危害。大學生互聯網思政教育,就是要通過教師專業引導,幫助學生科學把握疫情發展態勢,提高當代大學生明辨事理意識,引導他們理性看待疫情防控工作,並保持積極進取、樂觀向上心態。三是產生強烈的共情效應。疫情期間出現的齊心援鄂、捐獻物資、志願服務等暖心舉動,都可以成為鮮活的思政教育素材,有助於大學生體會抗“疫”背后的艱辛,進而增強疫情防控內容與學生情感共鳴,增強當代大學生的國家認同感和民族榮譽感。

精准開發疫情防控大學生互聯網思政教育課程

課程是思政教育實施的載體,疫情防控期間如何選擇合適思政教育內容是提升大學生思政教育效率的關鍵。首先是堅定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在此次疫情防控工作中,社會各界正是在黨中央的全面領導下,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疫情才得以有效控制。大學生互聯網思政教育應當以此次疫情為切入點,把黨對疫情防控的領導作為生動的、有針對性的教學內容,彌補以往相關教育內容過於空洞、與實際聯系不夠緊密的不足,進一步堅定新時期大學生的理想信念。其次是緊扣愛國主義教育。思政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是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而這一目的實現離不開相關教學素材的呈現。大學生互聯網思政教育的課程開發理應緊抓愛國主義教育,科學合理組織疫情防控期間涌現的相關素材。第三是滲透生命健康教育。大學生思政課應當以此次疫情防控為出發點,將生命健康教育融入課程,用充滿時代性和針對性的相關素材,引導學生做好自我防護工作,提高學生敬畏生命、珍惜生命的意識,培養良好生活習慣、健康生活方式。第四是加強法治宣傳教育。法律是戰勝疫情的根本保障。應在課堂中加強防控疫情法治宣傳教育,明確個人的責任與義務,提升大學生遵守法律法規的意識。

科學建構大學生互聯網思政的教育模式

在充分認識疫情防控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和內容要求基礎上,必須改進互聯網思政教育模式。一方面以學生為中心打造互聯網思政課堂。“互聯網+”已經成為社會發展主旋律,依托互聯網新媒體技術,改革大學生思政教育的傳統模式已勢在必行。要積極探索“互聯網+思政”教育模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依托互聯網的技術核心構建多樣化的在線學習平台,探索以學生為主體的多種學習模式,倡導任務驅動學習、問題導向學習與主動探究學習等,鼓勵學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積極參與防疫工作,身體力行提升思政教育效率。另一方面以課程實施為抓手提高教師的信息技術素養。教師應充分利用互聯網優勢,提升靈活運用網絡技術獲取與分析海量教學資源、利用信息技術完善教學過程以及使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等能力,努力跟上時代發展步伐,做好大學生成長成才的引路人。隻有將教師專業化的互聯網思政教育能力與學生個性化的互聯網思政學習要求結合,才能開辟出大學生互聯網思政教育的新頻道。

(作者為貴州師范學院黨委宣傳部部長、教授)

(責編:顧蘭雲、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