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並舉 選優配強師資力量

——貴州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公共教育保障觀察(下)

2020年05月14日08:06  來源:貴州日報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王雨

5月6日,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配套學校——平塘縣第四中學正式復學復課,新校園迎來了首批近300名師生。

在學校建設期間,平塘縣教育部門同步展開了學校機構編制、教師配備等工作,按照“選優配強”的原則,為平塘四中從全縣抽調優秀教師46人。

配齊配強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配套學校教師隊伍,是把安置點所在區域學校辦成優質教育資源的核心環節,是滿足搬遷戶適齡兒童就地就近接受優質教育需求的根本保障,更涉及了全省35萬余名適齡學生以及無數個家庭。

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貴州省堅持把教育作為拔窮根的根本之策,加快補齊教育短板,不斷充實農村特別是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配套學校優質師資隊伍,為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人才支撐。

2019年6月24日,貴州省教育廳下發通知,對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教師配備工作進行安排部署,建立安置點教師配備聯動機制和月報制度﹔7月16日,在全省脫貧攻堅教育保障工作培訓會上,省教育廳對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配套學校教師配置相關工作進行了專題培訓,並明確工作要求﹔11月12日,根據各地在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配套學校教師配備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省教育廳研制出台《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配套學校教師配備十要點》,指導各地精准核算教師需求,制定教師配備方案,創新方式,多渠道配置教師。

為進一步強化區域師資配備,貴州在統籌用好用足現有教師資源的同時,採取特崗教師招聘、引進、考調、跟崗、交流學習等方式,配優建強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配套學校師資力量——

選調交流一批,區域內現有教師資源能夠滿足需要的,採取公開選調、交流輪崗等方式調配教師,及時劃轉編制,實行“編隨事走”“人隨編走”。

公開招聘一批,教師有缺口的,通過事業單位公開招聘等方式補充,加強同編制部門的溝通協調,按照“市域調劑、以縣為主、動態調配”的原則,積極統籌配備和跨區域調整編制,優先滿足安置點學校教師編制需求。

“特崗計劃”補充一批,對符合特崗教師招聘條件的安置點學校,將特崗教師招聘作為安置點學校教師補充的主要渠道﹔不符合特崗教師招聘條件的安置點學校,則通過公開遴選等方式將符合條件的鄉村學校教師選調到校任教。

支教計劃充實一批,將“三區”支教等支教教師安排到符合條件的安置點學校任教,特別是在安排城鎮教師到鄉村學校支教時,將農村安置點學校作為首選。

優化師資力量,教師培訓是重要環節。為著力提升安置點配套學校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2019年貴州省級投入資金1986萬元,對全省2.8萬余名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進行培訓,幫助教師們“充電”“升級”。

前身是晴隆三寶學校的晴隆縣第六小學,從三寶鄉搬遷到縣城后,縣教育局遴選了49名在編優秀教師前去任教,學校師資力量有了質的飛躍。

匯川區、福泉市、凱裡市等地實施了縣管校聘改革,編制動態調配,採取事業招聘、特崗教師招聘、交流學習等方式配備安置點配建學校師資,滿足了正常教育教學工作。目前,全省已配備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配套學校教師3萬余名。

目前,全省9所市(州)本科高校已與13個縣(區)人民政府及教育局簽訂協議,領辦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中小學和幼兒園,並從高校遴選教學管理骨干任領辦學校副校長,選派優秀教師和優秀大學生擔任領辦學校音樂、美術、體育和英語等教師。

遵義師范學院領辦正安縣建政中學、貴州工程應用技術學院領辦納雍縣恆大實驗小學、黔南民族師范學院領辦三都自治縣第四小學……作為組團式幫扶的貴州探索,貴州創新地提出了組織高校領辦提質的思路,全省9所市(州)本科高校著眼脫貧攻堅任務現實需要,領辦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配套學校,多措並舉補齊領辦學校短板弱項。

(責編:顧蘭雲、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