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黎平縣:不忘初心行路遠 扎根基層奉獻忙

——記黎平會議紀念館副館長楊祖華

2020年05月13日13:59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圖為新寨瑤寨待售的背簍。吳志培 攝
圖為新寨瑤寨待售的背簍。吳志培 攝

“扶貧干部意進央,黨委攀母德諾寸......不忘初心加德夠,扎根基層伊亞舍,伊亞伊亞舍。”這是一首瑤語吟唱的曲子。

循著這優美的旋律,我們找到了瑤寨,歌聲在寨子裡膾炙人口。據介紹,這首歌描述了楊祖華如何視瑤家人為親人,如何為瑤家人尋找脫貧之路,如何為瑤家人謀求可持續發展……。

“我們瑤寨用竹子編成了背簍,又把背簍變成了真金白銀,由‘盤王咒’演繹成《盤王令》,由平安節、破肚節過渡到現在的‘盤王恩久節’,傳承文化遺產等等,瑤寨發生這麼大的變化,是因為我們有了扶貧網格員‘楊館長’的真心幫扶。”黎平縣九潮鎮大榕村新寨瑤寨組長鄧士忠樂呵呵地說。

2019年4月,楊祖華被安排到黎平縣九潮鎮大榕村新寨瑤寨當扶貧網格員。來到瑤寨后,他沉下身靜下心,吃住在村裡,與瑤家人心連心、手拉手共同描繪脫貧攻堅的明天。

瑤寨如何發展?如何為瑤家人造福?楊祖華通過走訪、觀察、森林資源調查以及群眾勞作等研究,他從中找到了答案。

瑤家人自古居陡峭、險遠之地,農業生產比較困難。為擺脫這個困境,瑤家人依托寨后200余畝的竹林資源研制了輕便的運輸工具竹背簍,巧妙地克服了道路上的“艱險”,有了背簍瑤家人世世代代安居樂業、繁衍生息。

看著小巧靈瓏的背簍,想著瑤寨豐富的竹林資源,楊祖華睹物思變,充滿信心。怎樣將瑤家背簍投放市場,方便更多人生活?瑤家人賴以生存的背簍又怎樣形成產業贏得外界青睞呢?楊祖華陷入了沉思。通過一個多月的苦苦考量,他找到了解開背簍產業密碼的“金鑰匙”。為了這把“金鑰匙”,他自費1000多元,從黔東、湘西、川西、滇南等出產背簍的地區網購了5款不同樣式的背簍,讓幾位瑤家蔑匠模仿、改造,創出了10余款形狀各一的背簍,並邀請了縣內10余名文創人員,對這10余款作品進行了點評敲定。

背簍款式選定后,為提升蔑匠工藝水平,楊祖華再次自費1000余元,帶領本村網格員和10名瑤家蔑匠一起到黎平縣雷洞鄉德豐侗寨竹編專業村取經學習,探索發展模式。技術學習到手,瑤寨背簍產業准備起步。然而,在這個關鍵的時刻新的問題又產生了。由於篾匠工具的緊缺,加之瑤家人經濟又困難,產業的驅動經受了考驗。面對這些考驗,楊祖華再次慷慨解囊出資了2000余元,分別從江西、廣西等省份網購了5套篾匠工具,送給了5位家庭困難的瑤家工匠。

前期工作就緒,目睹提升后的背簍樣品,楊祖華的心情又久久不能平靜。因為在他的心裡,獨特的瑤族文化沒有通過背簍淋漓盡致地展現給世人,他覺得十分可惜。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查閱瑤族文化史料,拜訪瑤寨寨老和祭師,找到了與背簍相關的故事和傳說。由此,瑤家背簍就像一個天資漂亮的瑤家兒女開始成長,向人們講述瑤寨的前世今生。

瑤家文創背簍首批產品問世后,楊祖華立即向網上投放,並標注了零售價格(80元/個),在短短的一天時間內20多個背簍就被顧客一搶而空。隨后,第二批、第三批繼續投放。再后來,為了擴大銷售額,他干脆幫助群眾批量定購了紙箱,存放在黎平縣城中通快遞黎平分公司內,一旦有客戶網上訂貨或者電話聯系,無論多少,由工匠自己送上班車,交由該快遞公司包裝發貨到全國各地,甚至國外。

同時,為提升背簍知名度,帶動瑤寨更多貧困戶發家致富,楊祖華組織工匠編成了高2.7米、上口徑2.4米的“阿絲王”(瑤語稱背簍王),將其尺寸及照片報給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總部,對方確認其為“中國最大的背簍”。2019年11月7-8日,他背上背簍參加廣西柳州市旅游發展大會,向與會代表推薦背簍。2019年11月30日,他前往貴州貴陽參加文旅專題講座,背上背簍現身推薦。他還帶領瑤家人,以“盤阿絲”(瑤語稱背簍)為字號成立了竹藤工藝品專業合作社,申報了“盤阿絲”商標和“盤阿絲”外觀設計專利,讓“盤阿絲”走俏市場,帶領群眾脫貧致富。

“截止目前,大榕新寨瑤家背簍賣出去近400個了,收入30000余元,基本沒有存貨,銷售好得很。”九潮鎮大榕村黨支部書記鄧昌權說道。

每年秋收之后,瑤家人都先后歡度平安節和破肚節。鄧氏瑤家人過平安節,鳳姓、卜姓等瑤家人過破肚節。節慶期間大家相互邀請,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分享豐收的喜悅,節日一過就是3天,耗費不少。沉迷於民族文化的楊祖華,看在眼裡,急在心裡。他決定在移風易俗、文明過節等方面再為瑤家出把力。

他積極征求瑤家人意見,欲將瑤家“兩節”並為“一節”,同時出於公平起見,他避開鄧氏、鳳姓等歷年過節的時間,提倡將秋后農歷九月十六日定為瑤家人新的傳統節日,並取名為“盤王恩久節”(瑤語諧音),寓意瑤族祖先暨神靈盤王歸來並思澤久遠。節慶內容和時間也作了調整。內容上,除有美食外,還冠以“迎新盤王歸來、展示文化遺產、推介地方特產”等。時間上,由原來的3天壓縮到現在的1天,樹立了新寨瑤寨文明新風尚,挖掘了新寨瑤寨文化精髓和遺產。

瑤家人在盤瓠崇拜中不乏積極向上的元素。為完善規矩條約,加強新寨瑤寨管理,他與寨老、祭師溝通,從“盤王咒”中的積極內容,結合現代社會要求,煉就了新寨瑤寨《盤王令》,並組織瑤家人在瑤寨入口處豎起“盤王石”。邀請省內著名書法家在“盤王石”上書寫《盤王令》,請縣內石匠加以鐫刻,以教后人自覺遵守盤王令、傳承盤王令。

楊祖華是防疫“戰”疫的排頭兵。“新冠肺炎” 爆發后,他放棄春節一直堅守“戰”疫一線,在微信群裡他給瑤家人發布疫情防控知識,提醒瑤家人不信謠、不傳謠、不造謠、不請客、不串門等。在“戰”疫路上,他自始至終堅守崗位,做好來自武漢以及武漢以外的湖北其它地區來黔人員和返鄉人員的排查。由於他工作到位以及有良好的群眾基礎,在戰疫的第一天他就掌握了全寨每一個人近期的行蹤軌跡。在他的說服下,大榕村1名湖北務工返鄉人員、3名探親途經湖北歸來人員都自覺居家隔離。在疫情防控期間,楊祖華從沒回過一次家,每天巡查各個防控點,陪同衛生員做好消殺、詢問居家隔離人員體溫狀況、勸說村民白事簡辦、紅事緩辦,杜絕人員聚集。同時,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他與瑤寨歌手一起編成《我們一起送瘟神》瑤歌,在全寨傳唱,匯聚群眾力量,筑牢疫情防控堡壘。

因為疫情,楊祖華主推的背簍產業受到了影響。疫情“解封”后,為了讓背簍產業復工復產,他積極聯系師資,准備在瑤寨舉辦一期培訓班,並爭取國內外朋友支持,讓背簍產業興於瑤寨盛於海外。

除此之外,楊祖華還竭盡全力為瑤寨眾籌新建寨門。他通過微信朋友圈籌集到資金4萬余元,在新冠肺炎疫情“解封”后,他組織工匠和群眾施工、“排扇”(豎寨門)、裝飾,並邀請縣內書法名家書寫富有民族文化特色的牌匾和楹聯。瑤寨美輪美奐的寨門由此成為了美麗鄉村的標示。

無論在群眾的眼裡,還是在同事們的心中,楊祖華都沒有架子。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有多項桂冠和職稱,即全國消防先進個人、全州消防先進個人、全州傳統村落保護達人、全州旅游宣傳達人、貴州師范大學客座教授、林業高級工程師、文博副研究館員、省作家協會會員等。但,這些桂冠和職稱對於他來說,都隻代表過去,他現在的身份是“扶貧網格員”,他要為瑤家人奉獻一切。

“楊館長身為扶貧網格員,時刻不忘自己的“身份”,面對扶貧路上的艱難險阻,他主動完成各項工作任務,一心為新寨瑤寨做實事、辦好事。”九潮鎮黨委副書記、大榕村前沿指揮部指揮長石昌瓊說道。

瑤家人為感謝楊祖華為他們所做的一切,自編自唱了《扶貧干部真的好》瑤歌,盛贊他“不忘初心行路遠,扎根基層奉獻忙”,並為其頒發了戶戶簽名、戶戶手印的“榮譽証書”,邀請他為瑤寨“榮譽村民”,以示謝意。

美國學者亨克斯先生曾兩次來到新寨瑤寨參觀脫貧攻堅工作,其回國后撰文《一個中國瑤寨的全方位脫貧》(A Comprehensive Poverty Alleviation Project in a Chinese Yao Village),文中敘述了楊祖華在新寨瑤寨脫貧攻堅工作中的創舉。美國學者莎莎(Sarah Horowitz)女士,有感於他為瑤家人所做的一切,決定讓瑤家背簍現身2021年聖達菲國際民間手工藝展(IFAM),以此為契機讓瑤家背簍走進美國市場。(吳志培)

(責編:陳晶晶、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