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江:搭橋建家天地寬 搬遷群眾生活美

2020年05月09日10:17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據印江網消息 武陵山深處、梵淨山西麓的印江自治縣是一個少數民族聚居的貧困縣,國土面積多屬山區。吃水難、行路難、上學難、就醫難……這是長期以來生活在山區裡的貧困群眾面對的共同難題,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搬出大山才有脫貧致富的希望。

“十三五”以來,印江自治縣共實施易地扶貧搬遷4013戶17882人,共有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8個。自部署實施“新市民·追夢橋”工程以來,以峨嶺街道興民社區安置點為樣板,搭建黨心連接民心、農民變市民、貧窮走向富裕的橋梁,引領易地扶貧搬遷群眾適應新家園、融入新生活、實現新夢想。

樹立新思想 引領新風尚

圍繞“搭建群眾思想引領‘感恩橋’,創建奮進之家”,不定期組織教育宣講會、勵志座談會,用群眾聽得懂、能領會的話語積極向搬遷群眾宣傳政策理論、傳遞新時代正能量,引領搬遷群眾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共譜搬遷群眾思想意識新篇章。

“今天我到這裡來與大家座談,就是和大家擺擺龍門陣,講講這些年來各級黨委政府對大家的惠民政策。”近日,印江縣委黨校副校長黃繼生在興民社區上“新市民·追夢橋”專題黨課時開門見山。

“吃水不忘挖井人”“永遠跟黨走”“幸福是奮斗來的”……現場群眾情緒高昂,氣氛非常活躍。大家紛紛表示,要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擼起袖子加油干,戰勝貧困,創造幸福生活,建設美好家園。

截至目前,全縣8個安置點共開展各種宣講、勵志等感恩教育20余場,受益群眾3000多名。

增收新渠道 致富新起點

按照 “返崗就業100%,就近就業100%,易地搬遷有勞動家庭一戶一人就業100%”三個“百分之百”的工作要求,始終堅持黨建引領促群眾就業創業,進一步激發搬遷群眾發展的內生動力,確保搬遷群眾生產生活不受疫情影響。

通過經常入戶調研和開“壩壩會”“龍門陣會”等各種方式了解搬遷戶的基本情況、就業意願和勞動技能等信息,建立相關台賬,按照搬遷群眾意願安排參加技能培訓,幫助尋找合適的就業崗位, 先后組織搬遷群眾開展廚師、家政、手工藝等就業技能培訓30余場,培訓群眾2000余人次,開展集中招聘會10余場次。同時採取 “扶上馬,送一程”方式,積極幫扶搬遷群眾實現“搬得出、穩定住”目標,充分發揮印江巨泰鞋業和民興制衣有限公司帶來的就業優勢,引導轄區企業為搬遷戶提供對口的就業崗位。

截至目前,僅巨泰鞋業和民興制衣有限公司為搬遷群眾提供了1000多個就業崗位。

拓寬新路徑 展示新擔當

“叔叔,大學生‘圓夢貸’最高可貸1萬元,還款期限是大學畢業后3年內。”

“阿姨,印江‘習水豆腐皮’火鍋店招聘服務員,我們這裡有具體的聯系電話......”

為了讓搬遷群眾實現“搬得出”向“穩得住、能致富”轉變,實現搬遷群眾生活幸福美滿,印江自治縣工青婦等群團組織聯合創建“新市民·追夢橋”服務品牌。

以“N+1聯幫聯扶”工作機制推進創建格局,健全組織、凝聚團員、聯系青年、服務群眾等,切實推進“新市民·追夢橋”工程建設。

黨組織“1+1”聯幫聯扶。峨嶺街道坪興寨村黨支部與興民社區黨支部開展結對。充分發揮聯建黨組織的自身優勢,將先進的黨建工作經驗、集體經濟管理經驗和優質資源引入興民社區,開展形式各樣的支部聯建活動,進一步提高興民社區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

企業公司“1+1”聯幫聯扶。蘇州文鼎集團與興民社區內777勞務公司結對。抓住印江與蘇州對口幫扶機遇,引進文鼎集團先進運營、管理經驗,搭建企業溝通橋梁,開展技能培訓、開發就業崗位、組織勞務輸出、提供就業服務,為社區群眾提供更多就業渠道,提升群眾致富能力。

截止目前,共走訪安置點家庭2260戶,發放宣傳資料3186份,累計服務群眾6276人次,為搭“五橋”、建“五家”,實現因地制宜、精准發力奠定了堅實基礎。

開啟新模式 打造新家園

為解決搬遷群眾辦事難等實際問題,印江自治縣興民社區安置點設立移民、黨務政務綜合服務、物業管理服務等辦事窗口,為搬遷群眾代繳水電費等,同時負責搬遷群眾水電維修、子女入學轉學、就業就醫等服務。

通過“社區公益團體+周邊學校社團+志願隊”的模式,定期在安置點開展進社區獻愛心、關愛留守兒童、為婦女兒童義診、愛心捐贈等暖心活動,切實讓婦女、兒童感受社會大家庭的溫暖。

建立“文明儲蓄所”,工青婦干部帶頭捐贈衣物,倡導大家捐贈自家閑置物品。 據統計,目前印江自治縣在各社區安置點共開展志願活動192次,326名群眾積極參與過志願服務活動。

培養新意識 融入新生活

意識培養,讓搬遷群眾新起來。印江自治縣堅持狠抓安置點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引導搬遷群眾帶頭破除陳規陋習、樹立文明新風,共創社區融合新文化。

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三個注重”是新時代家庭文明培養的重要精神,在安置點宣傳“ 好家風、好家訓”傳承活動,開展“五好家庭評比”、“文明家庭評選”、“最美創業青年”等評選活動,營造家庭和睦、夫妻恩愛、孝老愛親、鄰裡互助、關愛幫扶的濃厚氛圍。

截至目前,全縣8個安置點召開搬遷群眾院壩會50余次,面對面宣傳政策2000余人次﹔開展文體活動13次,市民意識培訓37場,受益搬遷群眾2000多人。(印江融媒體中心 袁勝波)

(責編:郜林筱、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