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阡供電局“小康電”助力大屯群眾增收致富

2020年05月09日12:06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貴州電網公司銅仁石阡供電局黨員服務隊與茶農摘茶青。王世遠 攝
貴州電網公司銅仁石阡供電局黨員服務隊與茶農摘茶青。王世遠 攝

告別春的艷麗,迎來夏的燦爛。走進貴州省銅仁市石阡縣龍塘鎮大屯村,有著平緩的山坡和肥沃的土地,一片片綠葉在閃閃發光,蔥蘢翠綠的山脈處處皆忙碌的身影,男女老少變成了茶園的一縷風景,茶葉加工廠遍布村中,山上有綠葉、山下有茶香,機器在不停的轉動,百姓的荷包一年比一年鼓。

“將最近時間採摘的茶葉加工后進行冰封,使其養分不外流,帶領村民更多增收致富。”全國人大代表、石阡縣龍塘鎮大屯村黨支部書記周紹軍介紹,大屯村之變得益於“小康電”的相伴相隨,“方便電”惠及村裡2900余人每天的生活﹔“可靠電”保障村中12家茶葉專業合作社的發展﹔“優質電”助力全村857戶人家增收致富。

山變綠——青山上種搖錢樹

2001年底,長期在外務工的周紹軍看著異鄉的人們紛紛靠茶致了富,毅然決定回鄉發展。“一定要將茶園發展成現代化茶園,形成茶產業,帶領村民致富。”

2007年,搶抓全省農業產業革命機遇,石阡縣委把大屯等7個村及龍井鄉2個村規劃打造成萬畝茶園,擔任大屯村委會主任的周紹軍把村干部分成幾個工作組,挨家挨戶作動員,並發動黨員帶頭種茶。

隨著大屯村的種茶隊伍逐漸擴大,村民們紛紛將自家的一畝三分地改種上了茶葉,按照“平等、自願、有償”的途徑,黨委、政府和村委積極引導和鼓勵群眾發展茶產業,建成大屯村集體經濟專業合作社,以入股形式吸引貧困戶和其他茶農共同經營。

近年來,大屯村的茶農不斷增加機械化炒茶設備,幾乎每戶一台炒茶機、烘干機、殺青機。如此多的機器,在炒茶高峰時,電壓穩才是關鍵。“電壓穩了,炒出的茶葉質量也好了!”在大屯兆豊茶葉專業合作社的劉師傅一邊熟練地炒著茶葉,一邊高興地說。

曾經的“荒山”逐漸變成了如今的“金山”,山上的“茶樹”變成了村民們的“搖錢樹”。

保証茶農“用好電”。貴州電網公司銅仁石阡供電局先后對大屯村新增10千伏線路2.5千米,把原來10千伏、400伏和220伏線路實施絕緣化改造,將容量小,損耗高的50千伏安以下變壓器更換成100千伏安和200千伏安的低損耗、高性能變壓器。

水變清——清水長流潤民生

前些年的大屯村,曾經有一個最苦、最累的活。村裡有人家辦事務(紅白喜事),要請人挑水,挑水田裡面的水,要是遇到干旱,挑水的地方就會去山腳岔溪溝哪裡挑,挑水不能圖快,快了容易洒掉,就有竹籃打水一場空。

“村裡50歲以上的人都愛說起挑水的辛酸事,他們其中的大多數人也是經歷過的。”村民陳定發邊說邊搖頭。很多水井遇到夏天就沒有水了,寨上很多地方都是水窖,水窖裡摻雜有垃圾,必須簡單處理並煮沸才能飲用。

30多年前,村中的很多人伴隨著改革的春風。乘上一列列“殺廣專列”紛紛走出大山,南下廣東沿海一帶打工。深情的歌聲《車站》 唱出人們內心的不舍。

很多家庭經濟富裕一點了,村裡就開始在水井邊修蓄水池,通過抽水泵抽到水缸裡,雖然是很大的進步,但管理缺乏,用水成本高,遇到大天干還是要回到挑水吃的路。

今年70歲的強仁兵老人說:“我家真正的不用挑水吃,是從脫貧攻堅用電直接將岔溪溝的水提到村委會后面山頂上,水務局進行管網管護,才確保家家飲上安全水、廉價水、長效水。”不用去挑水,吃的是清澈的泉水,沒有其他的事,強仁兵老人就來摘茶青,既省力,又還可以掙錢。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電助深山飲水難,清水長流潤民生。

2018年,按照石阡縣委、政府農村飲用水項目的統籌要求,石阡供電局實地現場勘查,擬定供電方案,組織黨員突擊隊,對該村二級提灌所需電源架設10千伏線路2.8公裡,400伏及以下線路1.6公裡,保障了村裡人畜飲水的供電。

人變勤——勤勞致富奔小康

“現在好,早上電磁爐幾分鐘就可以煮一碗面條,吃了就來茶山採摘茶葉,中午回去一邊電飯鍋煮飯,一邊電磁爐炒菜,很快就吃上飯了。”段英與一同採茶的蔣正容閑聊著。

蔣正容說:“現在我們家就靠這個吃飯,一畝地掙個4000塊,一年我們有2萬多,除去花費,平時還能節省點零花錢給孫子用。”。

臨近傍晚,段英和蔣正容將下午採摘的茶青擺上了石阡縣黔豐農業發展公司的磅秤上,負責人柴邦文摁下去皮、稱重鍵,“今天你們收獲不小。”

柴邦文說:“現在生活好了,不愁吃不愁穿,干活全看心情,天氣好她們就來山採茶,一天採6到7斤,能掙100多塊錢。”

初夏的風,暖暖的,村裡到處是綠葉和茶香。蔣正容回到家裡,打開熱水器,洗了臉,將孫子們換下來的衣服放進洗衣機裡,隻聽見嗡嗡嗡的轉動。“兒子媳婦外出怕我們不方便,特意幫我們買了個全自動的洗衣機,說這個又方便又洗得干淨。”

“目前,貴州電網公司投入1.2億元建設的石阡泉都220千伏變電站已提前分批次驗收,投運后,既可滿足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用電需要,更保障縣域供電質量和可靠性。”石阡供電局黨委書記楊明勇說。

“如今在‘小康電’的助力下,我們村經濟發展已經奔上‘小康路’,正向鄉村振興目標不斷邁進。”周紹軍掰著指頭算了算,大屯村2900余人,如今村級集體經濟專業合作社的規模越來越大,村裡去年人均收入達9000余元。(陳舉 王世遠) 

(責編:羅彬月、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