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面硬化寬度4.5米,水泥標號和堡坎的厚度一定要嚴格按照標准,這兩天天氣好,爭取后天完工。”4月27日,在平壩區天龍鎮打磨村粽子葉產業大道建設現場,該村支部書記余國偉在查看工程進度時對施工人員說。
粽子葉產業大道上群眾熱火朝天地忙著鋪路面﹔蔬菜基地裡村民們搶抓農時平整土地、覆蓋地膜、移栽辣椒﹔四月春風裡,記者走進天龍鎮打磨村,處處呈現出干群一心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殲滅戰的美好畫卷。
打磨村距縣城7公裡,全村總面積4.98平方公裡,轄7個村民組,9個自然村寨,常住人口259戶979人,有耕地2850畝,無水田。是平壩區8個深度貧困村之一,貧困戶87戶298人。近年來,打磨村以產業結構調整為契機,以產業扶貧為主線,加大協調項目融入,加快基礎設施建設,農業經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生產能力明顯增強。2017年實現全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夯實基礎設施建設 筑牢脫貧攻堅根基
“現在育苗用水方便多了,打開水龍頭就行。”鄭明發在自家院子裡一邊和老伴忙著往漂盤裡注水育白菜苗一邊告訴記者,以前他們靠挑水吃,來回要走一個多小時的山路,洗菜的水都舍不得倒掉,還要留著洗腳。
俗話說:“要致富、離不開水電路”。自脫貧攻堅以來,打磨村挂幫單位和村支兩委心系群眾抓牢基礎設施,積極爭取區水務局投入80萬元,對全村9公裡自來水管管網進行了改造,改善了村民的生活用水﹔爭取171萬元在蝦兒井一組修建1.1萬立方米儲水池,作為農戶的生產生活用水。爭取項目資金39萬元對全村電網進行改造,改善了村民的生產生活用電。協調區交通局投入195萬元資金新建4.85公裡“組組通”公路,群眾出行條件得到了改善。爭取扶貧資金40萬元新建打磨村四組燕子坑1公裡的機耕道建設。2019年7月投入57萬元修建3條共計2公裡機耕道,2019年爭取130萬元資金新建2條共計2公裡一期、二期粽子葉產業道建設,切實解決了老百姓出行難、吃水難、用電難等實際問題,為百姓的生產生活提供了便利,帶動了該村的產業發展。同時對全村101戶農戶4476平方米的庭院、37戶農戶1680平方米的聯戶路進行了硬化,村民居住環境得到了改善,老百姓心裡樂開了花!
推動特色產業發展 一片粽葉帶富一方百姓
“今年的粽子葉長勢良好,沒有烈日直晒,葉子很少開裂,預計5月中旬就可以採收了。”打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沈會望著屋后的成片粽子葉說道。
粽葉長期生長在林間、山岩中,一年四季都可栽培,抗病性強,打磨村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雨熱同季,比較適宜粽葉的種植,在該村已有上百年的種植歷史,村民的房前屋后均有種植。前些年由於受種植規模、銷售、加工等方面的因素,粽子葉產業一直未真正發展起來。雖然打磨村的粽葉在安順周邊小有名氣,但未能成為該村的致富法寶。
特色產業發展壯大的關鍵在於產品銷售,如何將這一特色產業發展壯大,使之成為該村群眾脫貧致富的主打產業?近年來,村支兩委主要負責人及駐村工作組通過到貴陽、清鎮、貞豐、台江等地開展市場前景調研,聘請農業專家進行技術指導,採取採取村社一體,合作社+技術能手+農戶模式,引導村民從事粽葉種植。成立了打磨村種植專業合作社,同時擴大粽子葉種植規模,流轉了400余畝土地種上粽子葉,加強基地管理。
為了進一步促進粽子葉的加工及銷售,2019年7月,經過不懈努力,打磨村粽子葉烘烤房正式啟動運行,烘烤房的運行,促進了打磨村特色產業粽子葉增產增量,群眾增收。“新鮮粽葉市場行情好,我們就賣鮮葉,鮮葉價格低,我們就加工成干粽子葉,一斤干粽子葉可以賣到10多元一斤。”打磨村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陶紅說,通過跑市場作宣傳,目前該村的粽子葉已銷往清鎮的劉姨媽、貞豐的胖四孃、台江的哆碟五彩粽等廠家。如今每到端午前夕,會有很多批發商到該村收購粽子葉。
2018年打磨村村投入107.4萬元資金建設了村委辦公室門前近3000個平方米的農產品交易市場即文化活動綜合廣場,促進了打磨村農產品銷售,為打磨村特色產業的發展壯大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時進一步豐富了群眾的文化生活。
沈會說,去年僅端午前一個星期他們一家採摘新鮮粽葉賣給合作社就收入3000多元,現在家裡還有800多斤干粽葉,再過兩個月就到端午了,即可以出售干粽葉,又可以採收新鮮粽葉。他還當上了村裡的護林員,每個月有800元的工資,說到這裡,沈會高興地咧嘴笑了。
目前打磨村發展粽葉種植1000余畝,每畝產值可達300萬元。
“脫貧攻堅進入沖刺階段,一刻不能停,一天也不能耽誤。”打磨村駐村第一書記張平發告訴記者,在產業結構調整上,打磨村制定了長短結合的工作舉措,長期堅持以粽葉種植作為主導產業,現在家家戶戶都種有粽子葉,銷路不愁﹔通過流轉300畝土地發展辣椒、毛豆、白菜、黃瓜等蔬菜種植,在用工上優先錄用貧困戶,帶動更多農戶就近務工,增加收入。合作社所有產業肉牛養殖、林下生態養雞、粽子葉烘烤房項目及粽子葉基地等利益鏈接全村所有貧困戶,實現1:2:7分紅方式進行分紅及發展。(羅秀華 鄒美倫 李朝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