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河:“五個三”破“五題” 搭“五橋”建“五家”

2020年04月21日14:46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組織志願者進安置點開展志願服務活動。沿河團縣委供圖
組織志願者進安置點開展志願服務活動。沿河團縣委供圖

今年來,沿河緊緊圍繞易地扶貧搬遷“五個體系”建設,充分發揮工青婦組織在黨和政府聯系群眾的橋梁紐帶作用,用“五個三”破“五題”搭“五橋”建“五家”,全力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后半篇”文章,積極推動“新市民·追夢橋”工程落地落實。

開展“三項活動”,搭感恩橋,解觀念轉變難題,建奮進之家

開展理論宣講活動。各安置點通過召開夜訪會、圍爐座談會、“一對一”連心會,及時准確地將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各級重大決策部署宣傳到搬遷群眾中去,讓搬遷群眾在交談中懂得感恩、在學習中明白政策、在交流中拉近距離。截止目前,全縣13個安置點共計開展感恩教育113場次,惠及群眾1.1萬余人次。

開展志願服務活動。工青婦充分發揮橋梁和紐帶作用,整合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組建30余支志願服務隊,面向孤寡老人、殘疾人、農民工等群體,開展了送春聯、送文藝、送培訓、送服務和敬老孝老等20多項志願服務活動。

開展典型選樹活動。縣婦聯在黃板、沙沱等社區開展了“好婆婆”“好媳婦”“文明家庭”等文明評選活動﹔團縣委組織開展了“小小音響·快樂課堂”“社區好兒童”評選評比等活動,這些活動弘揚社會新風,激發群眾賢思齊、向善向上向美。其他安置點也紛紛開展“身邊好人”“積德榜單”“最美鄰居”等典型評選活動。

創設“三大平台”,搭致富橋,解群眾增收難題,建幸福之家

創設就業平台。工青婦聯合人社、投資促進局等部門,上下聯動、聚合力量,通過制定優惠政策,發布安置點招商公告,激勵企業進駐安置點,給搬遷群眾提供就業崗位。為思州AB區引進企業12家,提供就業崗位1500余個﹔在官舟和舟社區引進了1家服裝廠、1家皮鞋廠、1家引信廠和1家木質家具生產公司,解決就業500余人﹔在聯橋社區引進1家洗滌廠、1家床墊廠、1家藤編制作廠和紙廠,解決近100人的就業崗位。

創設服務平台。工青婦在各安置點建立“就業需求人才庫”,分門別類建檔,統一管理、跟蹤服務,定期組織業務培訓、技術交流和素質提升等活動。幫助黃板社區搬遷群眾劉芳創辦家政公司,為20余人提供了創業幫助。同時,以東西部扶貧協作為契機,加強與張家港市總工會、團市委、市婦聯的聯系協作,建立東部企業招工需要和群眾務工需求的信息通道,與人社部門一道,幫助安置點250余人實現勞務輸出。

創設資源平台。工青婦充分挖掘沿河女企業家協會、青年企業家協會、春暉聯盟等資源,引導和推薦優秀女企業家、春暉人士在安置點開辦產業。如和舟社區女企業家付芬,在社區開辦1家外貿制衣廠和1家皮鞋廠,解決社區貧困戶群眾300余人。婦女致富帶頭人蔣曉紅在聯橋社區採取“扶貧車間+家庭作坊+建檔立卡戶”的模式,開辦土家藤編傳統工藝制作廠,幫助群眾在家中就實現就業。

抓好“三個落實”,搭連心橋,解安居安心難題,建溫暖之家

抓好政策的轉接落實。為切實保障搬遷群眾利益,安置點社區積極為暫未遷移戶籍群眾辦理《易地扶貧搬遷市民証》,讓其在遷出地享受的低保政策與遷入地實現無縫銜接,並根據遷入地屬性提高其政策保障金額。目前,已搬遷群眾戶籍遷移1457戶7056人,幫助720戶1934人將農村低保轉為城鎮低保。

抓好教育醫療的同步落實。在縣內8個安置地新建衛生服務站,並配齊醫務人員和藥品藥具,另5個安置點緊鄰鄉鎮中心衛生院,由當地衛生院一並服務。在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新建幼兒園2所,新建中小學學校3所,擴建校舍1所,實現了安置點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全覆蓋,保障搬遷群眾子女的就近入學。

抓好后續服務的跟進落實。工青婦發揮各自職能作用,團縣委精心打造“四點半學校”,組織志願者開展“點亮微心願”行動,收集安置點留守兒童的微心願,動員社會各界自願獻愛心,幫助留守兒童實現微心願。縣婦聯精心打造“婦女之家”,組織實施健康義診行動,開展青少年視力矯正、婦女“兩癌”免費篩查等公益活動。總工會精心打造“職工之家”“愛心超市”,聯合團縣委、婦聯和安置點社區組織開展愛心陪伴模式,為80歲以上老人過生日。

組建“三支隊伍”,搭平安橋,解社區治理難題,建和諧之家

組建平安夜巡隊。團縣委聯合各安置點社區(村、居)組織,針對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老人、兒童和身體障礙群眾較多的實際,組織志願者、社區干部、社區民警,組成平安夜巡隊,為晚上出行的老人、兒童和身體障礙人群保駕護航。送找不到家的老人回家,勸返晚上在社區安置點危險區域玩耍的小孩,制止一些喝酒發狂的醉漢,全力守護這個溫暖平安的家園。

組建矛盾糾紛調解隊。工青婦牽頭,整合行政調解、人民調解、司法調解及工青婦調解的力量,組建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服務隊,對搬遷點存在的矛盾糾紛和隱患苗頭進行集中排查化解,把安置點居民訴求、穩定隱患解決調處在萌芽狀態。截止目前,13個安置點成功調解勞動爭議、鄰裡糾紛、債務糾紛等80余件次。

組建法制宣傳隊。工青婦牽頭,整合社區服務中心、司法、人社等部門,組建法治宣傳隊,每周一次,在社區廣場開展法治宣傳活動,同時,邀請法律援助志願者、心理咨詢工作者到社區開展法律援助、情緒疏導,讓群眾學法懂法,讓群身心得到健康。

著力“三個引導”,搭融合橋,解群眾融入難題,建文明之家

著力養成習慣的引導。工青婦整合社區人才隊伍和志願者資源,圍繞城市出行安全常識、公交車乘坐、防火防盜等內容開展培訓,手把手教會群眾過馬路走斑馬線、紅燈停綠燈行、下樓梯走右邊等培訓,逐漸群眾改變過去那種亂走亂行的走路方式和習慣。組織各樓棟長開展“每日一學”活動,由樓棟長每天挨家挨戶教群眾開防盜門、開水閘閥、開用電器等,讓群眾迅速熟悉城市生活、快速融入城市生活。

著力生活習慣的引導。團縣委、縣婦聯利用婦女之家和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隊,通過集中培訓和上門引導的形式,為搬遷群眾開展生活常識培訓引導,教會群眾如何處理好鄰居關系、如何防火防盜、如何不打擾他人休息等生活常識,這些生產生活適應性教育,幫助群眾掌握城市基本生活技能,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更好地適應城市生活。

著力文明新風的引導。安置點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各志願服務隊,結合文明實踐活動的開展,通過組織搬遷群眾開展廣場舞、健身舞、球類、拔河等文體活動,組織文藝小分隊進社區表演,在活動中寓教於樂,教育引導群眾不亂扔垃圾、不在花壇裡種植作物、不在樓道裡亂堆亂放,倡導喜事新辦、喪事簡辦、傳承好家風、樹立新風尚。(陳述義 楊敏 文學) 

(責編:郜林筱、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