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南:清明時節特色美食清明粑 品嘗來自明媚春天的味道

2020年03月30日11:27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各種不同口味的餡料。劉漢濱 攝
各種不同口味的餡料。劉漢濱 攝

清明前后,在思南縣,人們都會做一種獨特的傳統美食——“清明粑”。傳統的食材、精制的餡料、恰當的火候,讓大家在軟糯清香當中品嘗明媚春天的味道,記住鄉愁,品鑒美味。

清明將至,走進思唐街道文化社區煙市巷子陸家清明粑制作加工作坊,清明粑制作人羅永碧和丈夫正在屋子裡忙著准備清明粑制作的材料,一叢叢碧綠的毛茸茸的植株、頂端開著小黃花的野菜,就是做清明粑的主要原材料,這種開著黃色小花的野菜,學名叫做棉菜,俗稱“水蜜花”,這種野菜隻在清明節期間生長,所以人們一般稱為“清明菜”,“清明菜”性味甘平,具有理氣化痰、清肝明目、止咳、解毒等功效。

羅永碧介紹,制作清明粑的清明菜,隻需採摘其上半部的嫩苗,採摘嫩苗回來后,用清水淘洗干淨,把洗好的清明菜切碎放入清水中煮,將清明菜煮熟后倒入糯米粉和粘米粉攪拌均勻直至黏稠,再倒入撒有糯米粉的簸箕裡,揉面和勻,揉好的團子切塊后在裡面放入鹽菜肉沫餡或豆腐肉沫餡,搓成最后的形狀,上鍋蒸熟就可以食用了。從採摘、挑揀清明菜到一個個清明粑制成,有近十道工序,雖然過程辛苦,但是每每看到自己親手制作的美食得到消費者的認可,羅永碧的心裡不禁美滋滋的。

在羅永碧家,筆者看到了元寶型、橢圓形、三角形等造型各異的清明粑,羅永碧和家人將制作好的清明粑送進蒸箱裡面蒸30分鐘,清明菜綠色的汁液一絲絲地滲入了小小的米團子裡,清明粑變成了悅目的青色,輕輕咬上一口,田野中孕育的花香、初春稚嫩的陽光,所有春天的味道縈繞於唇齒之間,別有一番風味。

53歲的羅永碧有著22年的制作清明粑的手藝,每到清明時節,她所制作的清明粑就成為思南最暢銷的清明美食,每天在她經營的店鋪裡都能賣出七八百個清明粑,今年由於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羅永碧通過微信、電商網絡進行在線銷售,每天都能接到來自貴陽、遵義、湖南、廣東、北京等地的訂單,銷售量節節攀升。

思南市民田曉蘭介紹:“羅永碧家的清明粑是思南的老字號,在煙市巷子做了二三十年,上次買了100多個寄給深圳的親朋,大家反饋都說很好吃。”

據悉,貴州制作清明粑的歷史已有100多年,相傳明朝建文皇帝“靖難之變”后從南京流落到貴州省,建文帝望白雲而遁跡,在長順縣白雲山削發為僧,終日念經朝佛,長順當地老百姓得知建文皇帝遁跡白雲山並削發為僧后,每年農歷二月十九和六月十九人們紛紛上山朝佛。每次上山朝佛時當地老百姓都會帶上自制的食餅作為祭品。偶然一次,建文帝品嘗百姓帶去的食餅后贊不絕口,當得知此餅主料是清明菜時,遂取其主料命名為“清明粑”,從此,清明粑名聲漸盛,逐漸成為當百姓清明節祭祀祖宗的必備食品,爾后,清明粑逐漸傳至貴州其他縣市,漸漸成為廣大群眾喜歡的傳統小吃之一,融入思南后,從而演變成了一種思南習俗。(劉漢濱 冉樂)

(責編:郜林筱、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