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力書寫易地扶貧搬遷“后半篇文章”

——鬆桃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紀實

2020年03月18日12:50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團山安置點就業創業服務中心
團山安置點就業創業服務中心

3月13日,走進蓼皋街道團山社區易地移民搬遷安置點的扶貧車間,隻見20多名工人正在耐心細致地加工錫箔紙。錫箔紙加工完后,將發往浙江等地。 從事錫箔紙加工,解決部分搬遷群眾就業,是蓼皋街道團山社區易地移民搬遷安置點促進搬遷群眾增收渠道的一條重要措施。

“我老公外出廣東打工去了,我在家照顧老人和學生,每天還能在這裡做工。一天有幾十塊錢,家照顧好了,還能掙點零用錢。”從瓦溪鄉岩桑壩村搬遷來的楊紅英大姐一邊做,一邊介紹。自從搬到蓼皋街道團山社區易地移民搬遷安置點后,小孩已經從村小轉入縣城讀書,接送學生之余正愁沒事可做,得知社區內有扶貧車間可以解決就近務工,心裡樂滋滋的。

楊紅英一家原來居住在偏僻的瓦溪鄉岩桑壩村七羊壩組。那裡交通不方便,一家人靠種田為生。去年搬到蓼皋街道團山社區易地移民搬遷安置點來,這裡交通方便,學校、醫院、超市都有,方便得很。楊紅英現在逢人都說,做夢都沒想到的,搬遷實現了。

蓼皋街道團山社區易地移民搬遷安置點是鬆桃易地扶貧搬遷項目之一。截至目前,該安置點完善了小區道路、綠化亮化、供排水、綜合管網等附屬設施,提升了居住環境。共完成搬遷入住1264戶6048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175戶5653人。

鬆桃在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工作過程中,認真貫徹省、市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相關文件和會議精神,立足縣情,精心組織,精細謀劃,精准發力,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穩步推進,取得了階段性成效。奮力書寫易地扶貧搬遷“后半篇文章”,突出后續幫扶,通過落實產業幫扶、勞動力就業幫扶等途徑,讓搬遷戶在“搬得出”之后,還要 “穩得住”“能致富”。

基礎設施好讓搬遷戶“搬得出”

“ 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走進鬆桃縣城花鼓大道背后坪安置點,臨街的牆上貼著的紅色大字道出了搬遷群眾的心聲。

“家裡水、電、網、路都通了,我100%滿意。”在花鼓大道背后坪安置點,34歲的搬遷戶陳康樂呵呵地說。在陳康120平方米的新房裡,電視機、洗衣機、淨水器等擺放有序,新家干淨整潔。

“有女莫嫁安子山,背起背簍滿山轉。”這是流傳在陳康以前居住的冷水溪鎮齊心壩村安子山的一句話。陳康說,老家在鬆江河上游高山之上,村民喝水都時常成問題,碰上天旱,還得要消防車送水進村。如今在新家,陳康擰開廚房的水龍頭,自來水嘩嘩流出。

“我們住得舒心。感謝黨的政策好。”陳康還說,花鼓大道背后坪安置點有路燈,還有垃圾焚燒池,附近就有學校、醫院,生活很方便。

花鼓大道背后坪安置點靠近縣城,附近有學校、衛生院,便於搬遷戶就業、就醫、適齡兒童入學。堅持政策標准,按標准完成安置房及水、電、路等附屬設施建設,全面完成了集中安置區的公共服務設施建設。

傍晚時分,漫步在花鼓大道背后坪安置點,可以見到不少搬遷戶在健身設施上鍛煉身體。該安置點就建在縣城主干道上,學校、醫院、超市等資源一應俱全。

產業幫扶讓搬遷戶“穩得住”“能致富”

王建新是一個善於為搬遷群眾提供勤勞致富平台的人。2019年,他看到蓼皋街道團山社區易地移民搬遷安置點一些搬遷戶沒有合適的工作,便嗅到了商機。在和當地政府協商后,他在安置點開辦了一家扶貧車間——鬆桃鑫世德綜合發展有限責任公司。

“扶貧車間有1400多平方米,最多時可解決220人左右的搬遷戶來上班。”王建新說,扶貧車間的產品遠銷浙江、廣東等地。

在奮力書寫易地扶貧搬遷“后半篇文章”過程中,鬆桃突出后續幫扶,落實產業幫扶。通過龍頭企業帶動、發展扶貧車間、發展特色產業、發展自主產業等多種途徑,基本實現了搬遷戶與產業利益鏈接全覆蓋。同時高度重視易地扶貧搬遷戶后續保障問題,實施抓好就業創業服務中心建設服務、搬遷群眾就業創業信息台賬、就業創業政策扶持、職業技能培訓、拓寬就業渠道、公益崗位托底安置等“六抓”工作,切實解決搬遷群眾就近就業難題。

各安置點鄉鎮(街道)因地制宜,引進服裝紡織、電子、農產品加工、手工藝品、茶葉加工等輕工業企業,利用安置點一樓門面,建立樓下就業脫貧車間或加工廠,由安置點鄉鎮(街道)政府組織搬遷勞動力進車間務工,為搬遷貧困勞動力在家門口就業創造條件。並依托“貧困勞動力全員培訓”機會,有針對性地對搬遷群眾進行各種技能培訓,拓寬搬遷群眾的就業渠道。

為加強就業培訓,社區結合搬遷戶的特長、興趣、愛好等開展“訂單式”技能培訓,千方百計為搬遷戶提供就業崗位。

“為解決搬遷群眾就業創業問題,社區通過開展各類培訓,把搬遷群眾推薦到周邊的中藥材飲片加工廠、大川紡織廠、汽車配件產業園等大中型企業就業,目前就業1300多人,保証了一戶一就業,解決了搬遷群眾的后顧之憂。”團山安置點社區支書舒文紹說,此外,通過安保、后勤、物管等大量公益性崗位就業的有100余人,社區現正在洽談一家食品加工企業,項目落地后還會提供更多就業崗位。

著力打造易地搬遷鬆桃模式

在易地扶貧搬遷工作中,鬆桃不斷創新工作方式方法,探索推行“三二三一”工作法,即3個“二”、3個“一”,為做實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后半篇文章”書寫了精彩篇章。3個“二”,就是健全“兩檔”、建設“兩館”、做實“兩服務”。 切實建立健全易地扶貧搬遷資料“一戶一檔”、就業創業台賬“一戶一檔”,讓搬遷管理更規范﹔建設團山社區鄉愁館和育才社區城市體驗館,感恩教育更真切﹔積極做好搬遷中和搬遷后這“兩個服務”,搬遷服務更周到。

鬆桃全面加強后續扶持“五個體系”建設,按照“一架構三清單”要求,成立了安置點社區黨支部11個,打造民心黨建示范點2個,全覆蓋組建了社區居民委員會及工青婦組織。搬遷群眾子女幼兒入園2603人、小學入學7286人、初中入學4753人,實現100%就近入學。採取新建或社區延伸服務的方式,實現安置點社區醫療服務全覆蓋。指導推薦就業15327人、自主創業164人,全面實現“搬遷家庭一戶至少就業一人”的目標。

著力“挪窮窩”,鬆桃始終把易地扶貧搬遷作為群眾脫貧致富的重中之重和“當頭炮”,作為“挪窮窩”的重要路徑,統籌推進工程建設、群眾搬遷和后續扶持,實現搬遷脫貧。按照“以崗定搬、以產定搬”的原則,“十三五”期間鬆桃共投入資金22.87億元,騰出最好的地段,縣內建設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33個,住房8180套,完善了小區道路、綠化亮化、供排水、綜合管網等附屬設施,提升了居住環境。搬遷群眾全面入住。按照“應搬盡搬”“不通則搬”的原則,對“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的深度貧困地區和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行易地搬遷。“十三五”期間,共完成搬遷入住14888戶68130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0224戶48415人。(圖/文 楊鬆林) 

點擊查看人民網貴州頻道新冠肺炎疫情報道

(責編:顧蘭雲、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