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工復產20天,實現總產值105萬元”。一組數據,可窺遵義禾農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復產狀態。
筆者在位於匯川區高坪工業園區的遵義禾農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看到,各大網絡銷售平台消息接連響起,公司經營部客服人員正忙著為網上購買產品的顧客答疑解惑﹔產品配貨區、包裝區裡,兩名配貨工正忙著填寫出貨單、配貨、裝貨、打包、貼快遞單、裝箱……
“我主要負責打單和配貨,每天都要配送1000單左右,比年前的出單量稍微有所增加。”正忙著配貨的翁吉秀告訴筆者,疫情期間網上訂單較多,以前本是一個配貨員的工作,現在兩個配貨員都有些忙不過來。
據了解,遵義禾農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主要從事農業生產資料經營、生態農業及農業觀光旅游開發、農產品資源整合和互聯網營銷等適宜地方農業經濟發展的復合型經營活動。為助力黔貨出山,目前該公司已搭建天貓、淘寶、京東、拼多多及自有微商城等網絡銷售平台,並開設“山咔咔”“山呷呷”“味覺行者”系列品牌店鋪。
走進該公司成品倉,貨架上擺滿了各式農特產品,干刺梨、干辣椒、酸菜、辣椒醬、土豆片、土豆絲、爆米花等,應有盡有。
“公司自制的‘山咔咔’牌遵義羊肉粉十分暢銷,一度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此外,苦丁茶、酸菜等產品銷量也比較多。”該公司副總經理賀濤告訴筆者,“自2月21日復工復產后,羊肉粉日產量在2000至2500份,線上銷售量每天在500到1000份,剩余則供應給線下合作平台進行銷售。”
作為“黔貨出山”線上銷售通道,遵義禾農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利用抖音、快手、西瓜、火山、微博、頭條號和企鵝號等新媒體平台進行產品推廣、銷售,為地方農特產品線上零售、批發、咨詢、引流線下交易提供了平台。疫情期間,沙灣鎮原本用於供應學校食堂的“大頭菜”因學校延遲開學而滯銷,當地政府隨即與該公司取得聯系,希望通過電商平台進行銷售。得知這一情況,該公司立即將“大頭菜”放到線上進行銷售,自3月4日上線以來,已銷售1萬余斤。
賀濤告訴筆者,公司自復工復產以來,已銷售羊肉粉1.3萬余份、苦丁茶9000斤、酸菜2萬斤,土豆片、爆米花等100余種農產品、零食、特產也實現正常化生產和銷售,20天實現總產值105萬元。
抓經濟發展的同時,該公司疫情防控工作也沒落下。
筆者得知,為早日安全復工,早在2月10日前,該公司便採用“外勤365”“釘釘”等手機App進行定位打卡,追蹤員工生活軌跡,確定員工未出省、身體健康后,才同意其復工。
同時,配備一個月用量的口罩、消毒液、酒精等防疫物資,取消食堂集體就餐制,提倡員工自帶餐食分時就餐,並嚴格落實員工健康管控、辦公場地每日消殺、體溫測量等防疫措施。
“我們公司會繼續抓好疫情防控和生產經營,把耽誤的時間搶回來,把遭受的損失補回來,為匯川打贏脫貧攻堅收官戰貢獻企業力量。”賀濤說。(周麗 劉鬆鬆)
點擊查看人民網貴州頻道新冠肺炎疫情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