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常委會上強調:研究加強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要做好宣傳教育和輿論引導工作,統籌網上網下、國內國際、大事小事,更好強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然而,隨著疫情的不斷發展,出現雙黃連口服液脫銷等社會怪象,八旬清貧老人捐款、孕(產)婦上戰場等弱勢“英雄典型”,細究下去,都是公眾對信息產生焦慮的體現。
同時也給廣大媒體提出警惕,特別是有些媒體一味的追求“數量、點擊率、存在感”,即所謂走樣的“流量思維”,引起社會信息焦慮。筆者認為疫情當前,做好疫情宣傳關鍵在於警惕走樣的“流量思維”。首先,疫情宣傳應體現“權威”。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面對突發事件,把前所未有的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講清楚,把中央政策、方針、決策講清楚,及時向公眾傳遞疫情防控的權威信息是職責與使命所在,積極樹立正確的“流量思維”導向,不以單純的追求點擊量,當以正確的宣傳引導齊心協力打贏疫情防控這場硬仗。其次,疫情宣傳應做到“專業”。採訪權威專家,通過通俗易懂的解釋性報道,為受眾提供科學的信息和認知增量,避免因不專業、不恰當的操作導致信息焦慮,從而引導群眾正確理性看待疫情,增強自我防范意識和防護能力。同時在典型事例中,去粗取精,真正把好的典型好的做法傳遞給群眾,激發正能量,提高媒體自身的公信力。再次,疫情宣傳要把握“適度”。應避免報道不足或報道過載而引起的信息焦慮,要精心開展策劃、精細對接需求、精准把握火候。堅持以人為本,擺事實、講道理,接地氣、冒熱氣,在換位思考中改進方法,在分類指導中拉近距離,在敞開心扉中交流思想,真正贊揚歌頌那些正能量的一線人員,鼓勵公眾堅定打贏疫情阻擊戰的決心。(楊麗嫦)
點擊查看人民網貴州頻道新冠肺炎疫情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