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社區工作人員抓緊時間“把流程再“過”一遍”。南明區宣傳部供圖 |
對抗疫情,群防群治怎麼做,居家隔離如何服務到位,居民疑慮怎樣化解……有一群人被網友調侃成“千手觀音”,他們是一個個戰斗力“滿格”的“小巷總理”,他們與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24小時待命,為沙沖轄區75個居住小區、近三萬多人口構筑一道道嚴密防線。
7:00 抓緊時間“把流程再“過”一遍”
“大家抓緊時間,我們開個短會。”疫情防控信息排查的第一天,玉溪支部書記余禮便召集“兩委”班子成員開會,細化分配任務,分析研判可能會遇到的情況和問題。“盡量問細,看看說話語氣和邏輯有沒有問題,辯識一下說話是否有謊話的成分,外出回來人員請他們提供車票、機票等証明,有疑點的車輛報辦事處聯系交警核實,大家要做好記錄,消毒工具的明天辦事處發下來就都開始消毒工作,今天我們把流程再‘過’一遍”,余禮說道:“我們必須爭分奪秒。”
8:00 變身“代購員”
“小陳,你好!今天想吃什麼小菜,幫你送過來。”“鵪鶉蛋2斤、西蘭花一個,青豌豆3斤…….龍姐,謝謝你們。”鳳凰灣居委會主任龍大雪每天提前半小時上崗,為居家隔離人員購買生活必需品、送貨上門。在龍大雪看來,重點地區來黔人員居家隔離,是對社區安全的一種付出。應該從居民的需求出發,耐心細致做好居家隔離人員的后勤保障工作,盡可能做到“有求必應”。
9:00 值守卡點交接班核實
早上玉廠居委會王通麗書記都會去值守卡點核實交接班時,“昨天晚上還好,進出的人也很少,這裡已經全部做了登記,就是毛風細雨的,天冷,有點站不住”,值班人在給玉廠居委會王通麗書記寒暄幾句后,王書記先翻看登記台賬,每一樣理清楚以后,交班完成。
10:00 公共戶單位開業核查
“您好,請問你從哪裡回來?返程途中坐過什麼車,請出示車票......”“麻煩您實告之登記,有需要時才能及時追蹤,才能快速為您自己與身邊人的健康提供保障”沙沖朝陽洞博泰小區疫情值守卡點工作人員認真的測量返筑人員體溫登記著返程軌跡信息。建立紙質和電子檔信息台賬,2月11日,符合復工條件的企業已經陸續復工復產,企業即將迎來廣大職工返崗務工。返程客流量大,他們在對全部小區採取封閉式管理的基礎上,在小區進出口處設置了24小時值守卡點,做好返程軌跡登錄,疫情肺炎傳播性強,清楚所有人軌跡,才能及時阻斷傳播渠道。
11:00 患難見真情
玉廠居委會黨支書記王通麗腳步匆忙。原來,今天是小區一家三口居家隔離期滿的日子。當天上午,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去隔離人員小宋家量體溫,並告知核酸檢測陰性。本該滿心歡喜的小宋卻一臉愁容,王書記見狀,關心地詢問:“小宋,恭喜你各類檢測全部達標,順利度過隔離期。你有什麼困難跟我說。”當得知小宋煩惱的是家裡缺少口罩,王書記二話不說,趕忙跑回居委把自己應急用的口罩送給她。“謝謝你,王書記,患難見真情啊!”小宋感動地說。
12:00 消毒不留死角
戴好口罩、套上手套、拿起噴頭,錦泰居委會書記蘇國慶的背著噴壺,按照事先的分工,蘇書記熟練地抄起“家伙”,開始對小區內樓道、公共區域進行防疫消毒。“這個時候消毒,樓道出入人員比較少,盡量不影響居民日常生活。”蘇書記解釋道,“門禁、門把手、樓梯扶手都用消毒液擦個遍,不留死角。”
13:00 戰“疫”前線的輕鬆一刻
面對疫情防控形勢嚴峻、任務艱巨,為了加快工作進度,第一時間摸清疫情,方便面成了居委干部午餐的第一選擇。“今天加餐啦,除了泡面,還有面包、火腿腸哦。”桃園居委會書記苟興鳳給忙碌了一上午的居委干部們准備了一頓“美味大餐”。每天的午餐時間雖然短暫,但這或許是每一位一線工作者在全面開展疫情防控工作中難得的輕鬆一刻。
14:00 疫情期間的“陌生人”
走進入桃園路電廠宿舍開始,就能陸續看到小區各角落一個個“紅袖套”的身影。“小區已實行封閉式管理,每個小區都有專人守在進出口,外賣、快遞人員一律不許進入小區。”桃園居委會書記苟興鳳說道。在電廠宿舍,一旦有外來人員或者提著拉杆箱的居民出入,就會被攔下登記、量體溫。對來黔人員,線下通過門衛和居委會、線上通過微信掃碼等方式進行信息登記,確保排摸不漏一戶、不漏一人。
15:00 “小喇叭”帶來“大信息”
“居民同志們,為預防新冠肺炎,請大家勤洗手、戴口罩、不聚餐、宅在家,做好自我保護。請外地返城人員自覺到居委會登記,謝謝配合!”舉著小喇叭,朝陽洞居委會書記代媛每天要在小區內來回穿梭“刷”步數,廣泛宣傳、播報疫情防控信息。此外,小區大門口新增了“新冠肺炎專欄”,每個樓洞貼上了“健康小貼士”,引導居民加強自我防護、家庭防護、社區防護。
16:00 “靈魂三問”返城務工人員
“好的,收到,謝謝你提供的信息!”這幾天,玉田居委會書記郭健接到的居民來電中,除了詢問口罩如何預約購買,就是“我從外地回來了,向你們報備”這樣的反映。每次接到轄區返城人員回來的信息,郭書記總是第一時間聯系社區民警,開展“地毯式”排摸,及時上門了解情況。
“你好,這裡是玉田居委會。你是剛剛從外地回來嗎?從哪裡回來?什麼時候回來的?”玉田居委會書記郭健每天都會向外地返黔居民發出諸如此類的“靈魂三問”。“我們小區從大年三十就開始排摸了,居委座機、網格干部手機一直沒停過。”從早晨到晚上,嗓子啞了,胳膊酸了,眼睛腫脹,但大家依然堅守著工作崗位。
17:00 “我們多跑腿,居民少出門”
傍晚時分,沙南居委會書記陳敏電話響了:“陳書記,我是朱產福,從年三十到現在都沒有出門,家裡購買的食品和蔬菜已經都吃完了,明天需要外出購買,但是我們老兩口沒有口罩,不敢出門,能不能給我們兩個口罩嘛。”轄區80多歲的老黨員朱產福的電話求助到,當即陳書記和城管委員就從居委會為數不多的口罩裡拿了兩個給老人送去,告訴他們如果需要買菜或生活困難就直接和居委會聯系,隨時都可以提供幫助。
18:00 守望相助 真情相幫
“小徐你好,我是朝陽巷居委會張啟平,今天感覺怎麼樣?有咳嗽發燒嗎?家裡人都好嗎?”吃過晚飯,朝陽巷居委會書記張啟平回到辦公室,挨個電話或是微信詢問居家觀察的人員。“白天忙著排摸登記,還沒來得及關心他們”,張啟平表示,居委會除了安排“兩委”班子成員每天通過電話、微信關心居家觀察人員,張啟平和網格員也經常隔著門問問觀察家庭的情況,及時安撫他們的焦躁情緒。
21:00 非常時期的“24小時待命”
正在小區開展夜間巡視的朝陽洞居委會書記代媛接到一通來自網格員的電話,“書記,我們這裡有一位剛從外地回貴陽的人員,我問他情況,他有些講不清楚,你方便來一下嗎?”代書記火速趕到該戶人家家門口,隔著鐵門與對方反復核實確認身份信息,直到所有信息都准確無誤后,才安心離開。“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非常時期,我的手機24小時開機,隨時待命。”代書記表示。
22:00 防控夜歸人,堅決守好每個卡點
晚上22時,居民區內夜深人靜,而此時的居委會辦公室卻燈火通明,玉溪居委會書記余禮還在“奮筆疾書”,思考怎樣把屬地防控抓得更嚴、落得更細、做得更實。這個玉溪靠近火車站,開放式院落多,小區沒有物管,外來租戶較多,人員復雜,“眼下這些人員陸續回來,給下一步防控工作增添了新的壓力。我把十個外地回來的人和別的返城人員登記是分開的,這樣比較好管理,此時,萬萬不可麻痺大意、掉以輕心。” 余書記說道:“切實做好各項防控工作,打贏這場‘人民戰爭’,我們還是有底氣的。”
夜深了,大多數人已進入夢鄉。但“小巷總理”們不分晝夜,奮戰在防控疫情一線,默默守護著長白的一方平安。來自戰“疫”中的“小巷總理”,向你們致敬!(梁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