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春節,第一書記更忙了

2020年02月04日08:2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2020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之年。這個春節假期,為了打贏脫貧攻堅戰,全國各地特別是“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堅持抓好黨建促進精准扶貧、精准脫貧,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

廣大駐村第一書記堅守在脫貧攻堅最前線,以昂揚的斗志、飽滿的熱情、旺盛的干勁,為貧困群眾增收致富而奔波忙碌著。

今天,本版刊發5名來自不同地區的第一書記在春節假期堅守崗位的報道,展現他們在脫貧攻堅一線敢於擔當、奮勇爭先的精神風貌。

——編 者

黑龍江饒河縣小南河村第一書記冷菊貞——

辣椒醬帶火了小南河

本報記者 方 圓

“冷書記,生日快樂!”大年初二一早,黑龍江省雙鴨山市饒河縣西林子鄉小南河村便熱鬧起來,村民們爭相出門,有的帶著新蒸的棗花饅頭,有的帶著剛炸的蜂蜜麻花,有的帶著自己制作的紅燈籠,目的隻有一個——為駐村第一書記冷菊貞慶生。捧著一碗簡單的面條,冷菊貞站在村民中間,笑靨如花。

這是冷菊貞在小南河村度過的第五個春節。2015年12月,冷菊貞當選小南河村第一書記。小南河曾經是出名的貧困村,物質匱乏,村民精神渙散。4年多來,她帶領村民因地制宜發展旅游產業和農產品經營,打造民俗攝影旅游基地,注冊4件37類商標,推出明星產品“小南河辣椒醬”。

冷菊貞的家就在饒河縣城,距離小南河村驅車不到半小時。可這麼近,她春節期間卻抽不出空回家,堅持留在村裡忙上忙下。

冷菊貞生日當天,眾多村民中,楊俊華顯得尤為激動,她將自家制作的豆包塞進冷菊貞懷中:“要是沒有這姑娘,我真不知該咋辦!”楊俊華喜歡親切地稱冷書記為姑娘,由於年事已高、體弱多病,她成為當地為數不多的貧困戶。

去年秋天,楊俊華帶著自家種的豆子來找冷菊貞,請她幫忙找銷路。“冷姑娘當時就跟我說,賣豆子不賺錢,干脆做成豆包,還能賣上好價錢。”在冷菊貞的幫助下,楊俊華的豆包如願賣出了幾千塊。“我現在住著政府幫著蓋的新房,屋后還有一片小菜園,想吃啥就種啥,冷書記對我就像親人一樣……”說起冷書記的好,69歲的楊俊華激動得直落淚。

如今,“明星產品”小南河辣椒醬生產已初成規模。就在春節前一周,辣椒醬工廠還在緊張作業中。為了滿足訂單需求,冷菊貞帶頭熬夜加班,這邊看配方、那邊盯包裝,常忙得顧不上吃飯。不少村民在她的帶動下,義無反顧地加入到加班隊伍中。

“節前生產了一萬多瓶辣椒醬,依然是供不應求,年后得抓緊時間復工供應上才行。過完年,還得接著跑訂單、跑平台,把咱小南河的牌子立住了……”對未來的致富路,冷書記和大伙兒都充滿信心。

“防疫期間,我更不能走了,作為第一書記,必須沖在最前面。”忙了一整年,本以為能清閑幾天的冷菊貞最近幾天因防控疫情更加忙碌。“必須加強防護,不能掉以輕心。”她說。

安徽固鎮縣陡溝村第一書記童俊杰——

“農糧驛站”生意紅火

本報記者 游 儀

凌晨3點起床,屠宰牲口,洗淨分箱﹔聯系顧客,上門入戶,保証原裝。這是安徽省蚌埠市固鎮縣石湖鄉陡溝村第一書記、扶貧隊長童俊杰2020年春節的駐村日常。

“老呂,家中土雞還有嗎?”人未到,聲先至,臘月二十八,童俊杰帶著一身寒霜從門外走入。呂計誠見了,左手一停,右手飼料一扔,笑容滿面迎上前去:“童書記,還剩4隻,其中兩隻打算留著過年自家吃。”童俊杰笑著說,“這單忙完,過個好年!”言語間,抓雞、稱重,干淨利落。算賬、付錢,一清二楚。

“謝謝啊,要不是您,我現在還沒脫貧,哪能辦成這麼大的養雞場!”回憶起童俊杰對他的幫助,呂計誠感動地說。今年48歲的呂計誠,妻子患病,兩個女兒又要上學,2014年被列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呂計誠告訴記者:“童書記來村后,搭建了‘農糧驛站’電商扶貧銷售平台,幫著我們賣貨。我建了個500多平方米的養殖大棚,養了一兩千隻雞,年底土雞不用自己吆喝就有客戶主動找上門。”

在童俊杰的倡導下,陡溝村於2018年初建起了“農糧驛站”,是一個銷售貧困戶自種自養的農產品電商平台。客戶不僅能在線下單,有的產品甚至能看到貧困戶具體信息,點對點直接採購幫扶。臨近年底,各家都忙著採購年貨,從黝黑咸香烤鴨蛋,到原生態正宗土雞,從固鎮特產黑花生,到村民自制干豆角,網購平台上訂單猛增。

1月23日一大早,童俊杰拎著兩箱包裝整齊的土雞往城裡趕。

“梁先生,你定的兩隻土雞到貨了,麻煩下樓簽收吧。”童俊杰剛給客戶打完電話,不一會兒,就看到一個急匆匆的身影下樓。

辨認出這是下單的客戶后,童俊杰上前搭話:“你好,我叫童俊杰,是固鎮縣石湖鄉陡溝村的第一書記,這是你要的土雞。”接過兩隻雞,梁先生露出驚疑神色:“第一書記?咋是你來送貨?”童俊杰解釋道:“我們‘農糧驛站’有個規定,首單都是第一書記負責送。我簡單給你介紹下我們村的情況……”童俊杰說。

據統計,春節前半個月,陡溝村通過“農糧驛站”平台帶動了78戶貧困戶銷售雞鴨蛋禽、干豆角、大米等農產品4萬多元,戶均525元。這個春節童俊杰幫著大家賣年貨,忙得腳不沾地,仍干勁十足:“累是累了點,但想到村民們能通過這個平台賣出農產品,過個好年,我很開心。”

貴州普定縣水井村第一書記王澤勇——

蓮藕串起產業鏈

本報記者 黃 嫻

1月22日,剛吃過早飯,貴州省安順市普定縣化處鎮水井村第一書記王澤勇就匆匆往村裡的田壩上走。當天,種植公司經理陳汝祥來村裡收鮮藕。“快過年了怕沒有工人,我去看看放心些。”王澤勇邊走邊說。一到田壩上,王澤勇就跟陳汝祥交流起今年的市場行情:“今年收4元一公斤,趁著過年需求量大趕緊來收。”

水井村位於普定縣化處鎮西北部,含12個村民組1070戶4080人,是該鎮8個貧困村之一。2016年4月,32歲的中國航空工業集團貴州新安航空機械有限責任公司職工王澤勇被派到這裡擔任第一書記。

別看如今水井村遍地蓮藕,在王澤勇駐村前,村民卻對此不感興趣。水井村背靠朵貝山,磨香河穿村而過,窄口水庫坐落於此,地勢平坦開闊、陽光充沛、水源充足,“條件這麼好,怎麼會是貧困村呢?”經考察調研走訪,王澤勇和村兩委班子成員達成共識:產業發展是脫貧攻堅的關鍵。根據實際情況,村裡確立了“茶果上山、香蔥進地、蓮藕下田”的產業發展思路。

對於流轉田地種植蓮藕,有些村民不理解,王澤勇給大家算細賬:荷葉可以做成荷葉茶出售﹔花開時舉辦荷花節,吸引游客,帶動農家樂、燒烤攤等旅游項目發展﹔蓮稈枯萎了,荷田裡養殖的泥鰍和魚可以接著賣﹔蓮藕、蓮蓬可以賣生鮮,還可以深加工。一個清晰的蓮藕產業鏈條串聯起來,激發了村民的產業發展激情。

給錢給物,不如給個好支部。駐村后,結合水井村實際,王澤勇與村支兩委共同商討,確定了“強組織、建產業、亮新村”的工作思路。他主動聯系安順市委黨校教師到村裡授課﹔針對村黨支部工作不系統的情況,為村裡量身制定了《村級黨支部工作手冊》﹔將每月的28日確定為黨支部學習日。為鼓勵村裡年輕黨員帶頭搞發展,王澤勇帶著大家干,做給大家看,給予年輕黨員充分的幫助和鼓勵。

眼瞅著運送鮮藕的車輛出村后,王澤勇來到水井村小屯組黨員伍海興家,關心他家中年貨儲備情況,並給他家寫下加油鼓勁的春聯。

在王澤勇和一幫黨員干部的帶動下,2019年,水井村荷葉茶、綠茶銷售額突破160萬元﹔旅游收入從無到有,2019年全村累計實現旅游收入150余萬元,水井村的“荷文化旅游產業”已名聲在外。王澤勇駐村三年多來,水井村累計脫貧385戶1629人,村民收入大幅提升。截至2019年底,村民人均年收入達10050元。

雲南貢山縣秋那桶村第一書記姚聰學——

手工藝品有了專業合作社

本報記者 葉傳增

1月24日,農歷除夕。清晨,姚聰學就趕往村民馬文生家。

姚聰學是中交集團派駐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丙中洛鎮秋那桶村的駐村第一書記、工作隊長,今年過年他沒有回家,留在村子裡。用他的話說:“脫貧攻堅進入決勝關鍵時期,我得留在村裡,給大家鼓鼓勁。”

秋那桶村位於怒江大峽谷深處,村裡的百十來戶人家,高高低低、零零散散地分布在山坡上,路很難走。到馬文生家,剛好趕上一家人在打掃衛生。姚聰學見狀,袖子一卷,拿上掃把,幫忙掃起了院子。

打掃完院子,姚聰學又和馬文生一起貼了春聯。忙活了個把小時,姚聰學便起身告別,繼續趕往另外幾戶困難群眾家走訪。

在馬文生眼裡,姚聰學就是他的恩人。2019年,馬文生專升本考上了雲南財經大學,家裡高興之余,為學費發了愁。得知馬文生一家境況,姚聰學幾經協調,到縣裡幫馬文生申請了8000元的無息助學貸款和2000元的貧困學生救助金,解決了學費問題。

傍晚,忙碌一整天的姚聰學又來到了馬文生家。火塘烤得正暖,姚聰學和一家人拉起了家常。得知馬文生在學校勤工儉學,不但沒影響學習,每月還能有400元的收入,姚聰學豎起了大拇指。

“孩子有出息,咱們大人也得更努力。”姚聰學鼓勵馬文生父母加入村裡成立的秋那桶創福手工藝品農民專業合作社,這個合作社是村裡發展特色產業的載體之一。在姚聰學看來,脫貧致富必須有產業支撐。2018年12月6日,他帶領扶貧工作隊員多次調研后,成立秋那桶創福手工藝品農民專業合作社,主營民族織毯、制作石板、榨油、蜂蜜、編織手工藝品等當地特色產品。

“一方面想讓群眾通過自己雙手增加收入,另一方面想讓怒族、藏族的一些傳統手工藝品得以保留和傳承。”姚聰學介紹,合作社成員目前有24戶57人,帶動秋那桶全村建檔立卡戶參與其中。2019年合作社實現銷售額11萬元,建檔立卡戶人均分紅600元。此外,村裡還成立了秋那桶村鄉村旅游合作社,開發村周邊戶外線路,2019年國慶假期短短幾天,村裡收入1萬元,游客購買農副產品8000元。

“大哥大嫂,加入合作社,爭取明年分紅咱們也有份,日子越過越好!”屋內,火塘裡閃爍的火焰映照在馬家人的臉上,充滿著對新年的憧憬。

青海民和縣橋頭村第一書記李玉蘭——

養殖大戶用上飼料粉碎機

本報記者 王 梅

臘月廿七上午,青海省海東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隆治鄉橋頭村村口圍了不少人。原來,縣農業農村科技局工作人員到了村裡,要趕在春節放假前,給符合條件的養殖大戶免費發放飼料粉碎機。

領到飼料粉碎機的趙小蓮抑制不住內心的喜悅:“上個月剛給李大姐說起過,家裡搞養殖,剁草、剁玉米稈都是我一個人出力氣,尤其在大冷天裡,雙手都生了凍瘡,期盼著有台機器能粉碎飼草,沒想到李大姐真的去縣裡申請,這麼快,飼料粉碎機就到了。”人群中,趙小蓮緊緊拉著“李大姐”的手,一遍遍說著感謝。

趙小蓮口中的“李大姐”是橋頭村第一書記李玉蘭,她一邊登記發放飼料粉碎機,一邊說:“大伙的期盼就是我的職責,這些飼料粉碎機是大家急需的。”

橋頭村距縣城38公裡,共有424戶1605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24戶74人。

貧困村要穩定脫貧,產業發展很重要。李玉蘭結合實際,精心設計《橋頭村鄉村振興旅游產業發展規劃(2018—2023)》,以鄉村旅游為重點,規劃利用5年時間,投資近2000萬元,建成一個千畝葵花觀景園,一個千畝休閑採摘園,一個百畝梨花觀賞園和鄉土風情園等,把橋頭村打造成為鄉村旅游示范基地,增加群眾收入,助推鄉村振興。

橋頭村的軟梨在當地小有名氣,十裡八鄉的群眾都喜歡。冷藏庫缺乏,一直是橋頭村發展軟梨產業的瓶頸。於是,李玉蘭多方奔走,向縣、鄉匯報情況,並借助自己在農牧局工作的優勢,向市、縣局領導匯報修建冷藏庫的想法。在她的努力下,一個投資300萬元、佔地4畝的冷藏庫最終建成。

“以前,我們認為一個女同志干不了啥大事。沒想到她建成了冷藏庫,現在我們村的軟梨價格至少提高了一倍多呢……”村民趙龍連連說了好幾個“沒想到”,快過年了,趙龍要拿著冷凍好的軟梨給李書記嘗嘗。

近期,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成了李玉蘭的工作重點,她在村民微信群及時轉發預防指南,勸導村民不聚餐、不串門、不拜年,每天給鄉裡上報防疫實情。“村民沒想到,咱得先想到。作為第一書記,我要牢記使命,幫大家多辦好事、實事。”李玉蘭堅定地說。版式設計:張丹峰            

原刊於《 人民日報 》( 2020年02月04日 19 版)

(責編:羅彬月、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