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民族大学·庆祝建党百年之‘民大红心’”系列报道

李昭勇:心系浴火侗寨  筑梦报京发展

2021年06月23日20:51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编者按】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值此建党百年之际,贵州民族大学将推出“庆祝建党百年之‘民大红心’”系列报道,全面展示学校基层优秀共产党员的精神面貌和风采,启迪广大师生回顾来时奋斗路,鉴照未来奋进路,在不断前行中汲取奋斗的智慧和力量。

身穿一件黑色衬衫,肩挎一个蓝色“布包”,经常挽着衣袖在走家串户,与大家聊家常、谈发展,村民们都亲切地叫他“博士书记”,他是贵州民族大学博士、副教授,镇远县报京乡报京村第一书记李昭勇。“这个‘布包’不仅装载的是一份助力乡亲们脱贫的责任,更背着大家致富的希望。”说起自己的“布包”,李昭勇笑着说。

李昭勇深入贫困家调查走访。

作为民大结对帮扶镇远以来的驻村第一书记,2016年4月,李昭勇主动请缨来到省级一类贫困村——镇远县报京村。这是一个具有典型北侗风格的侗族村寨,2014年,一场火灾不仅摧毁了这里的大部分房屋,也严重地打击了当地村民同步小康的信心,面对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发展滞后,农民增收致富步伐缓慢等一系列问题,李昭勇探索出自己的一套“扶贫方法论”。

李昭勇为全村党员上党课。

真蹲实干,扎实开展调研工作。驻村期间,李昭勇吃住在村里,很快融入到基层中。他积极协助当地基层党委、政府完成对贫困户的精准识别和帮扶工作,不断加强村党支部建设。与此同时,到村里慰问留守儿童、孤寡老人和伤残人员,为报京村筹集到物资款项近20万元。利用民大开展的“三下乡”文艺活动,向老百姓讲党和国家扶贫政策,为进一步开展深度扶贫工作,实现减贫摘帽打下思想基础。

李昭勇帮助农户收割水稻。

报京村要脱贫致富,最终还是要落脚到产业发展上。为了帮助当地打破交通瓶颈,发展农业产业,李昭勇带领报京村驻村工作组协同乡驻村领导和村干,一方面认真做被占用地村民的思想工作,另一方面四处奔走,多方筹集资金,解决筑路资金问题。2017年底,报京村的生产便道投入使用,改变了当地群众世世代代靠牛拉马驮搞生产运输的历史,大大节约了生产成本。

一路通则百业兴。目前,报京村已经建成了四条生产便道,为村里发展特色种养殖和生态旅游业等产业奠定了良好基础。在报京村的示范下,乡里其他村修筑生产便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村民因修路产生的纠纷逐渐减少。此外,李昭勇还撰写调研报告,为开通思剑高速公路报京出口积极奔走呼吁,希望以此带动报京民族旅游业的发展。

李昭勇获黔东南州2017年脱贫攻坚帮扶黔东南州优秀帮扶干部。

“驻村工作,事无巨细,一定要有真心、专心、细心、爱心、耐心、热心、用心、信心,才能把这件事干好。”李昭勇说。努力获得了广泛认可。2017年6月,李昭勇荣获贵州民族大学2016-2017年度“优秀党建扶贫工作队员”称号;2017年10月,荣获黔东南州2017年脱贫攻坚帮扶黔东南“优秀帮扶干部”称号,2017年10月,荣获“全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和“优秀村第一书记”称号。(文/陶陶 图片由贵州民族大学宣传部提供)

(责编:唐杰(实习)、陈康清)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