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黎平:跟着红军走过86载的侗寨鼓楼

2021年06月21日16:55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在贵州黎平茨篷侗寨,有一座“玲珑”“别致”的鼓楼,占地面积20平方米,三空檐歇山顶式,是这里文明的象征,它跟着红军整整走过了86周年。

1934年12月,中央红军长征出湘入黔途经茨篷侗寨,队伍中有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张闻天、王稼祥等党和红军领导人。行军途中,朱德总司令进入该鼓楼烤火,跟群众宣传“打土豪、分田地”革命道理,并将在湘江战役中受伤的警卫战士刘贵祥寄托给寨里的老乡治疗、保护。此后,刘贵祥就在草坪村茨篷侗寨安家下来,新中国成立后担任草坪村第一任村长,1960去世。从此,这座鼓楼被植入红色基因,闪耀着红色的光芒,当地村民称之为“红军鼓楼”

 

黎平会议纪念馆副馆长杨祖华(右一)在茨篷侗寨红军鼓楼讲党史现场。那志奎摄

据楼顶留下的标识记载,这座鼓楼始建于1751年(清乾隆十六年),至今已有270年的历史。在这270年的历史长河中,这座鼓楼饱经沧桑,记录茨篷侗寨的点点滴滴,写满茨篷侗寨的红色故事,伴着茨篷人民度过每一个春夏秋冬。

勤劳的茨篷人民,除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外,每天都会来到这座鼓楼集会、议事,追忆当年红军经过茨篷侗寨的场面,追忆当年朱总司令讲述革命道理的情景,追忆当年长征途中留下来的老红军刘贵祥,也谋划茨篷侗寨的未来。

黎平县茨篷侗寨红军鼓楼全貌。那志奎摄

从历史沉烟中走来的“红军鼓楼”,侗族人民与其产生了深厚的情感。对于当地群众而言,这座鼓楼不仅仅是他们的一个文化元素,更升华为他们的精神寄托和信仰信念,在他们遇到挫折的时候给他们以力量,在他们茫然的时候给他们指明方向。86年来,茨篷村民从这里开始,在这里启航。他们的经济建设、农事生产、修桥补路、文化活动等都在这里酝酿、产生,然后又在这里归纳、总结、再计划。每次谈论内容,几乎都插着一个共同的话题,重复着一个共同的信仰——“红军鼓楼”“长征精神”,用以鼓舞斗志,砥砺奋进。

图为黎平县洪州镇草坪村茨篷侗寨全貌。洪州镇航拍

红军鼓楼成为茨篷侗寨的红色地标和精神支柱,侗族群众在价值理念、理想信念、道德观念上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自觉投入进寨路、串户路硬化、农业综合开发、太阳能路灯安装等乡村振兴建设,全寨一派欣欣向荣景象,据76岁的茨篷侗寨老党员杨家光介绍时说。

生命中焕发“红”颜色,拥有“新”定格后,这座积淀270年历史的鼓楼,被当地党委政府和文物部门保护起来。2011年,黎平县政府和洪州镇党委、政府对其进行第一次修缮。 2017年,黎平县文物部门筹措资金,对其进行第二次修缮。2018年,经黎平县委统一部署,黎平县人民政府和文物部门申请,被贵州省人民政府列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黎平县洪州镇草坪村老党员杨家光在老红军刘贵祥墓前讲述红军故事。那志奎摄

八十六载岁月沧桑,红军精神如同一面旗帜,引领黎平革命老区人民,引领茨篷侗寨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红军与侗族群众鱼水情深的鼓楼故事,在黎平大地、在草坪村和茨篷侗寨这片红色沃土上传唱延续。茨篷侗寨群众铭记红色历史,凝聚奋进力量,他们在绿水青山中共享美好生活,在红军鼓楼里传承红色基因,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吴志培)

(责编:潘佳倩(实习)、陈康清)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