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六盘水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公布“我为群众办实事”市级层面清单,全文如下:
一、着力贯彻新发展理念办实事
1.加快推动盘兴高铁项目建设,实施新基建三年行动,新建5G基站1600个以上,加快5G商用和示范应用场景建设,“六网会战”完成投资158亿元左右。
2.选派132名科技特派员赴基层开展农技服务。
3.倡导绿色出行,公共领域新增或更新车辆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80% ,完成充电桩建设450个。
4.深入推进国土绿化,完成营造林37万亩、石漠化治理40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235平方公里,恢复治理历史遗留矿山334.5亩。
5.实施村庄基础设施改善工程,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行政村全覆盖,生活污水处理率大幅提高,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提高到80%。
6.推动城乡交通一体化发展,改善县乡公路路面402公里,巩固提升“四好农村路”。
7.落实居住证制度,积极引导易地搬迁人口落户城镇,对暂时不愿意落户的,为其办理居住证和市民证,享受同等公共服务待遇。
8.建立招商引资集体会商制度,制定链长制招商工作细则,完善产业大招商考核办法,全力开展产业大招商,引进优强企业120家。
9.帮助科技型企业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难题,推荐“科技银行”贷款。
10.采取上门服务、快递邮送等便民措施,服务好六盘水新型工业化发展,为50家以上小微企业提供服务。
二、着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办实事
11.积极发展林业产业和林下经济,全市完成林业产业总产值达330亿元,林下经济利用林地面积120万亩、实现产值24亿元,特色林业产业基地竹产业改培1万亩。
12.推进农业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建设高标准农田16万亩,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只增不减。
13.打造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工程升级版乡镇2个,80个村。加强传统村落和民族特色村寨保护,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工作,做好10个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工作,加快乡村旅游标准化建设,力争市级以上乡村旅游重点村达到40个以上,其中省级以上乡村旅游重点村达到22个。
14.建设5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点,开展30个市级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点建设。
15.巩固生猪生产恢复成果,深入实施“大场带小场”行动,加快4个省级生猪重点项目产能释放。
16.大力发展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加工,农产品加工转化率提高到53.7%。
17.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加大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力度,拟对我市十一所高中的部分困难学生派发助学金。
18.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进一步巩固和提升饮水安全工程,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维修养护340处。
19.招募、续聘600余名“大学生西部计划志愿者”赴基层一线助推乡村振兴工作;选派70余名“大学生西部计划志愿者”到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工作。
三、着力保障基本民生需求办实事
20.以“三改”为抓手,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2.6万户。
21.建设4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实现六盘水市四个市(特区、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全覆盖。
22.基本建成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5768套,加大租赁住房供给,更好解决城市新市民和年轻人住房问题。
23.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及幼儿园10所。
24.职业院校“订单班”就业60人。
25.六盘水市中医院、六枝特区中医院、盘州市中医院、盘州市人民医院二期建成投用,建成六盘水市第六人民医院(六盘水市肿瘤医院)。
26.改造提升5个标准化养老院,新增1000张护理型床位。
27.开展职业技能培训6.53万人次,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8万人,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3350人。
28.新建城市公共停车位3000个。
29.建设城市主题书房1个,创建易地搬迁综合性文化服务示范点10个,改造提升旅游景区示范厕所10个。
30.实施村道安全生命防护工程58公里,改造农村公路危桥3座。
31.加强无障碍人行通道、人行天桥、地下通道、人防工程等建设,进一步完善住宅小区无障碍设施通道,公示无障碍帮助电话。建设地下人防工程面积8万平方米,建设地下停车位1280个。
32.新建、改造农村电网中低压线路 671千米,新建配电变压器 226 台、新增容量 3.5 万千伏安。
33.新增城市集中供热面积80万平方米以上,其中新实施8所中小学及幼儿园集中供热。
34.开展医保基金使用专项整治工作,紧盯医保基金使用监管问题,强化医保基金监管主体责任落实,持续严肃惩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
35.完成对全市1480所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第一牵头领导和食品安全管理员共3000人次全覆盖培训考核。
36.全力开展农村“千吨万人”饮用水源地整治,服务新型城镇化,实施5个农村千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综合整治。
37.实现群众出行无缝换乘,将现有六盘水南客运站及六盘水西客运站进站客运车辆30%以上客运班线安排进入火车站发班。提高群众出行便捷度,实现市中心客运站定制客运班线乘车服务点增加到2个。
38.推动城乡交通一体化发展,提高客运班线审批效率,特别是完善农村客运班线网络,确保建制村80%通客运车辆。
39.加大航班航线开发力度,优化航线网络布局,提升机场便捷性,开通9个直达城市航线,通过通程航班,通程城市70余个。
40.建设六盘水市光荣院并投入运营,为孤老优抚对象及伤病残退役军人提供集中供养,实行特殊社会保障。
四、着力深化政务服务改革便民利民办实事
41.提升社区综合服务能力,力争全年全市新增便利店50个,完善生活圈业态。
42.根据省级公布的第二批“全省通办”事项清单,实现全市政务服务事项省内通办;深化拓展“跨省通办”,与川、渝、滇、藏实现全面无障碍通办,推动市县与东部协作区域、劳务输入地等实现总计300个事项通办。
43.提升一网办深度,深入推进政务服务数字化转型,根据省级统一安排部署,抓好市场监管、税务、医保、教育、人社、农林等领域200项以上事项“全程网办”在六盘水落地实施。
44.建设全市统一的线下服务窗口,除涉密和特别复杂事项外,“一窗办”分类受理事项比例达90%。
45.实现全市城乡居民省内市外就医无需办理转诊转院和备案登记。
五、着力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办实事
46.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基层基础,加快推进“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治理机制建设,形成“党小组+网格员+十联户”铁三角,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体系。
47.开展“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行动,对农村大操大办、铺张浪费、厚葬薄养、低俗婚闹、赌博迷信等陈规陋习进行专项整治,引导各地完善村规民约,普遍建立红白理事会等制度,制定红白喜事标准规范,大力推广“道德红黑榜”等有效做法,助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48.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实施以村“两委”为重点的农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
49.健全立体化智能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快推进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
50.增加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供给,加快构建中心城区“两个20分钟养老服务圈”。推进特困失能人员集中照护和农村互助养老服务。
51.加强基层服务群众阵地建设,整合市县两级党费等各种资源,对年久失修、面积狭小的村(居)党组织活动室进行维修改造,改善基层干部工作生活环境,强化基层公共服务阵地作用发挥,全面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52.加强地质灾害综合防治,加强隐患点自动化监测,新建94处自动化监测点;实施农村、集镇、学校等地质灾害隐患点工程治理13处;实施地质灾害避险移民搬迁151户640人。
53.设置100个乡镇应急避难场所;培训1000名灾害信息员。
54.建成10个乡镇标准化应急救援站、58个行政村应急广播系统。(六盘水市融媒体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