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至少半年!

贵阳轨交3号线花溪公园站主体结构完工

2021年06月04日11:31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人民网贵阳6月3日电 5月31日,随着最后一段站台层侧墙混凝土浇筑完成,贵阳轨道交通3号线花溪公园站“盖挖逆作”主体结构顺利完工。截至6月2日,车站附属通道、风亭的施工工作也已完成90%以上,以“2022年上半年,贵阳轨交3号线土建工作将全部结束”的目标来衡量,被誉为“生态车站”的花溪公园站,土建工作至少提前了半年圆满完成。

日夜奋战,不辱使命。自2018年底工程开工以来,两年半的时间,车站的建设者用智慧和汗水,创造了令人惊喜的“贵阳速度”。

平行换乘 生态地铁

花溪公园站由中铁一局集团承建,该站隶属于贵阳轨道交通3号线土建4标。据贵州省“最美奋斗者”、该标段项目总工程师李小龙介绍,花溪公园站位于花溪公园大门斜对面,与花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广场相邻,总建筑面积30004平米,相当于4个多标准足球场。车站总长305米、净宽38.9米,车站的形态,是地下两层四线11米双岛式车站,共设4个出入口和2组风亭。花溪公园站也是贵阳轨交3号线29座车站中最宽的一座。

车站负二层大厅。

车站出入口。

据了解,平行换乘站是指两条或者多条线路间的换乘衔接在同一个站台上完成的车站。在花溪公园站,乘客只需通过一个站台,就能乘坐3号线或者将来开通的S4号线地铁。平行换乘站的主要优点有两个:换乘距离短,换乘客流量大,十分方便快捷。此外,和传统的“叠落式”换乘站相比,平行换乘站是双层结构,埋深较浅,便于施工。

“车站位于花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内,环保的要求很高。因此,我们必须把保护好生态环境作为首要任务。”回顾花溪公园站的建设历程,3号线土建4标项目经理、高级工程师、一级建造师董飞感触很深。为了保护好生态环境,项目部把原设计的竖井施工变更成斜通道施工,同时利用废旧工字钢封闭出渣斜通道,在上面铺设木栈道、种植绿色植物,打造园林化施工现场,将原本杂乱的工地与景区融为一体,实现了“公园里面修地铁,工地建设成公园”。在大家的努力下,原本脏乱的工地,绿化率竟然达到了59%,周边居民也形象地把花溪公园站称为“花园地铁站”。

花园式工地。

“生态车站”仅仅只有环境还不够。董飞表示,在施工过程中,项目部还在废水、废气、废渣的环保处理以及文明施工方面推出各项有力措施,全力打造“生态地铁”。通过一系列举措,花溪公园站成为3号线全线的“生态样板工地”,由于工作得力,成效显著,土建4标项目部也在今年获得2021年贵州省“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

党建赋能 铿锵突进

6月2日下午,相邻的3标段的盾构机顺利到达花溪公园站,3号线又有一条隧道顺利贯通。

相邻的3标段的盾构机顺利到达花溪公园站。

2021年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土建4标项目书记蒋瑞明表示,为向建党100周年献礼,整个项目部在党建工作引领下,成立党员先锋突击队。在工作中,他们积极“找差距 抓落实”,用党建工作全面引领项目建设。在施工的各个环节,项目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科技引领生产施工,全面提升工程质量、提高工作效率。

项目经理董飞介绍,自2018年底开工以来,项目部克服征拆困难,秉持“超前部署、科学规划、细化任务目标、强化安全生产管理”的理念,在打造生态地铁的同时,全力确保施工质量及节点工期。

据悉,地铁工程施工有个很大的难点,也是最容易“窝工”的点——渣土的运输,没有水平运输井,车辆不能直接开到地下。这样一来,运送渣土就都要用吊车来吊,不但效率低,成本还相当大。为此,项目部在制定施工方案时,就将车站盖板下土石方垂直运输方案优化为水平运输方案:新建一个斜施工通道,渣土车可直接开至站内装车外运,较垂直运输,效率瞬间提高了3倍。

“工程行业发展到今天,机械化、智能化是必然趋势。”董飞表示,随着机械化、智能化程度的提升,未来它们将代替人力,推动传统工程行业实现伟大变革。在花溪公园站的施工过程中,超高的机械化率,覆盖各个环节的新技术应用,有力助推工程建设速度的全面提升。董飞提到了一个细节:在花溪公园站的全自动钢筋加工厂,数十台现代化的设备,完全替代人工操作,工人们只要操作机器,就能得到各种形状的钢筋,这些机器能代替工人手工“锯、切、套”等,完成一份加工工作,时间可能只要原来的十分之一。

见微知著。在两年多的时间里,4标项目部还运用钢立柱成孔灌注、DTR 液压插管机吊装就位、数字智能检测等高科技手段,并结合先进的BIM 技术、无人机+全景技术等全面展开工作。

正因为有了先进技术加持以及机械化、智能化的施工手段,工程得以飞速推进,直到今天。

随着花溪公园站土建工作的全面完成,中铁一局的建设者们将迎来新的任务。“我们的成功经验一是团结,二是科学谋划,三是奋力拼搏、永不放弃的精神。”回想两年多废寝忘食的坚持,董飞感慨,“4标段有300多位建设者,他们来自陕西、四川、重庆和贵州本地,看到这么宽大、漂亮的车站在我们手中诞生,我们感到很自豪。”(图/文 江枫、余珉琨)   

(责编:潘佳倩(实习)、陈康清)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