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依汉子庆祝好酒酿成剧照。
布依女制作蜡染布剧照。
“乡村振兴新时代,筑梦在山中。云上数据新科技,幸福在云中……”5月26日、27日晚,由省民宗委、省文化和旅游厅、市政府出品,贵阳演艺集团原创并经过打磨提升的新版大型布依族民族歌舞剧《云上梯田》进行了两场汇报演出,精彩的演出,将观众带进了美丽的“云”上贵州。
大幕拉开,舞台上的贵州布依村寨美如画卷:山高入云,山间梯田层叠,白云环绕着山寨……该剧讲述的是布依族青年龙国良雁归故里、反哺家乡,运用大数据改变山乡生活的故事。该剧四大篇章,始终围绕男主角展开:回乡、创业、成立合作社、受挫……最终,大数据带来大丰收。完整的故事链有起有伏,带领观众感受他们的喜与乐、哀与愁。
演出中,亮丽的布依族服饰、独特的蜡染、欢乐的长桌宴、浓郁的酒文化等,让观众体验到了独特的布依文化。
“2021年,我们迎来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新起点,《云上梯田》意在展示贵州乡村振兴的艰难历程与成就。”贵阳演艺集团副总经理田应斌说。
该剧曾于2020年10月28日在贵阳首演,是该集团为了参与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的选拔而重点打造的剧目。作为国内首部以乡村振兴为主题的文艺作品,贵阳演艺集团发挥自身优势,打造新版《云上梯田》,以文化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中国歌剧舞剧院导演刘嵩受邀担任该剧总导演,他告诉记者,去年在贵阳的一个布依寨采风期间,一位80多岁老人的经历感动了他们:这位老人年轻的时候是村里唯一一个走出去读书的大学生,他在城里读完大学后并没有选择留在城里发展,而是选择回家乡当老师。在老人的影响下,他的孩子大学毕业后也选择回到了家乡。“老人的故事再加上当地颇具特色的布依族文化,激发了大家的灵感。”刘嵩说。
刘嵩介绍,新版《云上梯田》的“云”包含了数据之云,生态之云、幸福之云。该剧的亮点体现在三个方面:云上科技、布依族文化元素、乡村振兴。创作中首先对贵阳“中国数谷”的城市名片进行了梳理和发展,对布依族文化的提炼和提升也用了很多心思。“近几年来,贵阳的大数据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在大数据的影响下,农民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部作品选取了布依文化作为其文化基因,但却不只是表现原生态文化,更多的是表现新时期新的布依寨发生的新故事。”刘嵩说。
“自从《云上梯田》被确定为全国第六届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参演剧目,创作团队就一直在思考如何让剧目更精彩,更能代表贵阳、贵州,毕竟这是贵阳市选送的剧目首次代表贵州参加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田应斌说。
经过三个多月的重新创作、编排,新版《云上梯田》不再聚焦宏大的叙事,而是集中于人物,内涵较上一版更为深刻。“内容上进行颠覆性的修改是为了更真实地反映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故事,希望大家在看完这部剧后能感受到这片土地的勃勃生机,对未来充满希望。”刘嵩说。
作为贵阳市打造的重点剧目,《云上梯田》在贵阳演艺史上实现了多个创新突破:投入演职人员140余人,创下贵阳原创剧目人数新高;同时,一改过去大型剧目以外援为主的格局,此次演出基本以本地演职人员为主,大家都集唱、跳、演于一身,保证了剧目的质量与欣赏性;此外,剧中关于大数据助力乡村振兴的演绎,恰是贵阳多年来借大数据之东风,腾云而上高速发展的缩影。
90后歌手杨一方此次在《云上梯田》中扮演女主角——一位乡村支教老师。虽然4年前她刚从大学毕业来到演艺集团时就参演了苗族歌舞剧《射背牌》,但她觉得这次的演出对她而言是一个全新的挑战。“上一部歌舞剧是一个传说故事,而且我只是在台上唱歌,并不需要演。这次出演的是现实题材剧,表演上不仅要克服歌唱演员的表现习惯,更要做到情感的真实流露,而且导演的要求很高,让我感到压力很大。”
杨一方说,虽然整个排练过程非常辛苦,但也很愉快:“每个人都投入到创作修改中,都积极地提出自己的想法,精益求精,这种氛围特别让我喜欢。这是一次难得的舞台实践,让我得到很大的锻炼和提升。”
“相比去年那场,新版《云上梯田》人物刻画更饱满、剧情更紧凑,在舞美设计、灯光运用等方面也更巧妙、精美。”时隔七个月,再次观看该剧,市民李女士对这部剧依旧赞不绝口。
据悉,新版《云上梯田》在完成5月26日、27日两晚的汇报演出后,将于6月16日参加全省第七届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之后将进行全国第六届少数民族文艺会演的视频录制。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赵红薇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