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纳雍:为乡村振兴注入人才活水

2021年05月24日16:40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在纳雍,有个牛人,别人请他当合作社理事长,被拒7次,请到第8次时,他放出豪言,“要我当理事长也行,但有个条件”。

他就是刘吕,纳雍县新房乡人。

经过招商引资,2017年,他到董地乡发展蛋鸡养殖、面条加工和苗绣等产业,发展得有声有色,一下子就被董地乡党委、政府“盯”上了。

董地乡党委书记罗珍玉一行七、八次找到刘吕,动员刘吕出任裕农合作联社理事长,想用能人带动全乡贫困人口脱贫攻坚。

罗珍玉告诉笔者,“他完全是拒绝我的。”

刘吕认为,自己的产业本身就是扶贫产业,已经带动一万多人发展了。如果再去董地乡裕农合作联社当理事长,感觉压力过大,所以就没有答应。

当时,董地乡仅有6家合作社,不到50户农户参与,“空壳社”“僵尸村”等问题突出。成立合作联社,带动11个村合作社,决胜贫困迫在眉睫。

董地乡党委书记罗珍玉一次又一次找到刘吕,最终第8次时,刘吕终于答应出任理事长,但也提出了条件:在经营理念这一块,就要听我的意见。

因为在刘吕看来,行政工作方式与企业管理方式有所不同。罗珍玉也认为,市场经济行为不应被行政行为过多干预,只要不违反市场规律、相关法律法规,那么刘吕都可以放手一搏。自己要的是结果,老百姓的腰包要鼓起来。

终于,刘吕出任董地乡裕农合作联社理事长,带领11个村级合作社奋战开来。董地乡也派出了专班,为合作社提供服务。

同时,董地乡还多方聚才,吸纳大学生、兵支书、退役军人、致富能人加入各行业、各岗位中。

在董地乡街上村任副主任的徐兴义说:“我是一名退伍军人,我也希望建设自己的家乡,接下来,我将带领父老乡亲,壮大我们现有的产业,让老百姓过上幸福的生活。”

目前,董地乡在联社的统一协调和运作下,11个分社建起了248个食用菌种植大棚、3个养鸡场、4个养猪场、5个养牛场,同时还有蔬菜、茶叶、经果林等基地,塑料加工厂、地膜厂、纸箱厂、家庭食材加工作坊,也成为董地乡的“产业航母”,覆盖农户2389户13039人,村集体资产突破870万元。

2020年,合作联社共为群众分红1870万元。

据统计,全乡11个村里,有五名大学生、两个退役军人和一个致富带头人,走上村党支部书记等岗位,投身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大潮中。

董地乡党委书记罗珍玉说,乡村振兴,首先是人才振兴。对于人才更多的是尊重和服务,给予充分的尊重和搭建了充分的平台,才能让各行各业的人才感受到存在感和荣誉感,反哺家乡。(王正阳)

(责编:李永馨(实习)、陈康清)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