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两年前,我不会想到一家人能过上这样的好生活。”剑河县幸福小区易地扶贫安置点张进武感慨。
2016年,剑河县开启县城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3个,观么集镇安置区1个的建设工作。后来5年间,剑河县上万群众生活发生破茧成蝶般的蜕变。
“以前,一家人挤在南江村破旧木屋,因为要照顾3个小孩,所以我们两口子只能在附近打临工,每年挣钱仅够孩子学费和家庭基本生活开支。”张进武说起过去生活,难免心酸。
2019年12月,剑河县举全县之力、集全县之智,尽锐出战。实现该县181个贫困村全部出列,19703户80184人全部脱贫,建成幸福、思源等4个易地扶贫搬迁小区,完成4151户18145人易地搬迁安置。提前一年接受国家第三方评估,顺利摘帽,精彩出列。
随着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加大力度,剑河县易地搬迁小区深入推进“五个体系”,重点聚焦公共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社区服务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小区内配套建成社区服务中心、幼儿园、小学、卫生室、警务室、平价超市和休闲广场,开通安置区公交线路,保障搬迁群众基本生活需求,孩子从家里到学校直线距离仅几百米。
“现在,不仅孩子就近上学,有助学金,而且家里老人去医院也有保障,生活原来越好。”张进武说,在政策帮助下,机遇更多,他看准机会,向银行申请针对贫困户创业的特惠贷款,通过学习技术,与妻子一起在县城近郊开了两家店铺做生意,年净收入近20万元。
“搬进新家,开始新生活,我愿意学习更多知识技能,我知道创业是我们家最好的出路。”张进武说,以后资金充足,会将继续扩大事业规模,争取让家人过得更好。
自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开展后,剑河县坚持以产定搬、以岗定搬,加强有劳动力的搬迁户全员培训,有组织地外出务工,多渠道开发本地就业岗位。
截至2020年底,实现就业创业3576户7270人,其中,县内就业创业3255人;县外省内就业创业776人、省外就业创业3239人,实现有劳动力的搬迁户“一户一就业”目标,做到挪穷窝和换穷业并举,安居与乐业并重。(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欧阳章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