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恒毅之力,筑胜兴之道

——记贵州省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袁毅

2021年05月12日09:34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袁毅组织召开产业调整群众会。陈道勇摄
袁毅组织召开产业调整群众会。陈道勇摄

在脱贫攻坚驻村干部队伍中,有那么个年轻的选调生,对于脱贫攻坚工作来说,他是一个刚出校门的“新人”,但他不畏环境艰苦、不惧工作艰辛,深入脱贫攻坚最前线,奏响了热血青春最强音,用汗水和泪水换来了群众的脱贫致富。

他就是国家集中片区特困地区乌蒙山区的贵州省大方县三元乡人民政府普通干部袁毅。2018年3月,正是全县脱贫攻坚冲刺的时候,他主动向组织提出申请,来到条件较差、工作任务较重的胜兴村驻村。

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在袁毅与村支两委用了1年的时间使得胜兴村实现了贫困户脱贫清零,又用了2两年的时间,通过夯实基础、发展产业、就业输出等举措,实现了脱贫户稳定增收。袁毅因工作实绩突出被评为“2020年全省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

深入群众“接地气”,吃透村情“办实事”

刚到胜兴,袁毅被安排到胜兴村石板组负责包组工作,由于刚参加工作不久,没有任何农村工作经验,虽然生长在农村,但驻村、包组工作,这些对他来说,真是一场严峻的考验。“开始他去开群众会,后来变成群众给他开会。他回来向我诉苦,这个工作怎么做得下去哦。”胜兴村党支部书记杨传军说。

面对村民们的不看好、不信任等重重困难,如何融入到胜兴村成了他驻村工作急需完成的第一份答卷。他“低下头”认真学习脱贫攻坚应知应会知识,“张开嘴”虚心求教同事学经验,“迈开腿”走村串户查民情。因下队时来去不方便,很多时候中午只能在群众家里“混饭吃”,他与群众接触更多,彼此熟悉得更快,很快他便进入了角色。

驻村不到一个月就完成了该组所有农户的走访,做到“大事小情、家长里短”都了然于心,他还发挥自己的电脑和文学特长,负责处理表册、上报材料等工作,建立了全村住房保障、安全饮水、危房改造等14个台账,创新建立倒排工期调度系统,时时掌握各项工作开展进度。

面对胜兴村交通闭塞、公共基础设施严重匮乏、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村子劳动力不足、村民精神面貌萎靡、思想观念相对落后等问题,袁毅深感责任重大,倍感压力重重。对此,他决定先从完善基础设施和群众思想教育入手,解决“面子弱”和“里子薄”两大难题。

“我密切配合村干部,千方百计补齐水、电、路、讯、房等基础设施短板,努力提升群众的认可度和满意度。”袁毅驻村后,先后组织实施通组路9.76公里,连户路27.3公里,完成危房改造99户,透风漏雨整治19户,“三改”408户,人均住房面积不足13平方米的配建房34户,实施易地扶贫搬迁19户78人……一件件实事,赢得了当地群众对他工作的支持和理解。

一身汗水“换实意”,两脚泥土“见真情”

在袁毅驻村期间,他总是千方百计帮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促发展。

石板组的李朝元就是他遇到的第一个“酒仙”。2018年5月一天,他上门宣传脱贫攻坚政策,动员群众开展“三改”工作。李朝元不但不支持,反而张口大吵:“我生活几十年都是这样过,现在是什么政策呀……”他吃了闭门羹。

袁毅没有放弃,而是一次次上门与李朝元谈心,争取他的理解和支持。等李朝元同意了“三改”,但他又以每天喝酒不得力气进行化粪池挖槽导致工期无法进行。“时间不等人、任务不等人,那时我立即组织驻村队员为其进行挖槽。”闷热的天气下,汗水浸透了队员们的衣衫,李朝元看在眼里感觉心里不是滋味,对帮扶干部态度来了180度大转弯,自觉参与到建设中来。

在建档立卡户罗安才家走访时,袁毅发现其是聋哑人,并且其妻子和一个小孩存在智力缺陷,家庭生活环境脏、乱、差,意外的是罗安才通过自学等方式,竟然学会了烤烟种植、房屋修建等技术,但由于语言不通等身体缺陷,导致他很难接到活干,家庭极为困难。

回到村里,袁毅心里总思考着罗安才家的事——“这样的家庭,稍有不慎就会致贫,必须得想办法,确保收入达标,稳定脱贫。”他立即联系乡民政办、人社中心、烟叶站等部门,了解相关政策,结合罗安才家实际情况,为其申请民政兜底保障、公益性岗位“护路员”、烤烟种植指标使其稳定就业,同时又为其申请了危房改造、“三改”等政策,提升了生活质量。

疫情防控期间,在外打工的李海两兄弟回家后失去了收入来源,袁毅了解到他们在外打工时掌握了修车技术,于是便为他们积极联系多家汽车修理厂,介绍不同的就业岗位,解决就业问题。现今,两兄弟已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月收入4500元以上,巩固了脱贫成效。

这样的帮扶例子,对袁毅来说如数家珍,看到帮扶对象逐渐过上幸福的生活,也是他心里最甜蜜的时候。

出谋划策“找出路”,发展产业“助致富”

过了与群众打成一片这一关,帮助胜兴村如何谋发展是袁毅接下来要做的第二张答卷。

袁毅充分抓住贵州省开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这一历史机遇,通过村集体和农民资本联合、劳动联合和产品联合等形式,党支部创办村集体合作社——美盛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积极与村支两委班子召开田间地头会、板凳会等群众会,将党的惠民宣传到农户家,将种养殖技术带到农户家,发动群众加入合作社,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因地制宜才是最好的出路,袁毅综合地理环境、土壤环境、气候环境等因素,决定以种植业、养殖业为抓手,外出考察、调研市场,引进优质品种,发展了杨梅种植1400亩、辣椒种植1000亩、大蒜种植100亩、肉牛养殖120头等产业,利益联结贫困户,实行土地流转费、基地务工费、年终分红金三重收入,累计带动群众就业65人,发放务工工资49.70万元。

不过,在动员群众加入合作社时,许多群众都持观望态度,这让袁毅的工作一度陷入被动局面。一直靠种植洋芋、辣椒为主的脱贫户杨传文脱贫不稳定,又不愿意加入合作社,袁毅了解后,多次向他宣传合作社的发展情况,动员其到产业基地上务工。杨传文一家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去做了几天,工资马上付清,悬着的心终于落地,后来成为合作社固定员工,两年累计在合作社产业基地上务工收入达2.5万元以上。现今,在合作社的带动下,他主动拿出土地来参加猕猴桃产业。

为了产业更稳定,袁毅还积极动员和引导外出创业人员、返乡农民工、种养殖大户回乡创业,带头抓农业、做示范,让村民看到了胜兴村更加美好的前景,在家门口就业与创业。

“脱贫摘帽是起点,不是终点。”展望胜兴村未来的乡村振兴发展,袁毅的言谈间流露着满满的深情和期望,对这片土地和生活在这里的群众,他从生分到亲近,靠的是跑出来的熟悉、帮出来的情谊、干出来的实绩。(吴贵荣)

(责编:顾兰云、陈康清)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