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毕节日报消息:暮春,赫章县双坪乡,曾经的荒山土坡,变成了绿意葱茏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半夏、附子等药材长势喜人。
2019年,为助力脱贫攻坚,毕节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充分利用“万名专家服务基层”活动平台,主动对接,协调贵州科学院、贵州理工学院和贵州大学农学院相关专家组成专家服务团,到双坪乡为中药材、菌菇种植把脉问诊。
正是此次活动,让贵州理工学院发展规划与对外合作处处长、农学博士林长松与双坪乡结下不解之缘。他在考察中发现双坪乡土壤蓬松肥沃,特别适合半夏、附子等中药材种植。
为推动建立专家帮扶长效机制,毕节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对接联系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人才服务局,帮助协调林长松和贵州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园林工程技术教师、副教授陈娜到双坪乡担任科技顾问,长期开展现场技术指导。
2020年6月15日,由林长松牵头,汇集贵州理工学院、贵州职业技术学院、贵州中医药大学等院校及贵州科学院的相关专业教授、博士,在双坪乡设立“生物科技”专家工作站,为当地中药材种植基地提供技术服务。
专家工作站的成立,进一步加强“产学研”深度衔接,促进了科研成果加快转化,真正使“科技之花”结出“产业之果”。这是近年来毕节市注重高层次人才引进培育,集聚科技力量助推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目前,专家工作站已为双坪乡中药材产业集聚了13名高层次农业专家人才。专家们积极发挥“思想库”“智囊团”的作用,通过种植试验研究、现场培训和指导编写产业规划方案等形式,为双坪乡培养中药材产业“土专家”“田秀才”团队80余人。
同时,围绕赫章县中药材产业发展,专家们开展产业发展规划制定、中药材种植种源筛选、药博园方案制定、药食两用植物资源调研与开发研究等工作,助力赫章县发展以半夏为主打产品,多种类、差异化发展中药材产业。目前,已推动建设“县级中药材种植技术职业培训基地”,“赫章半夏”已通过国家质量检验检疫总局认证,正式成为地理标志产品。
近一年来,“生物科技”专家工作站围绕中药材产业,在双坪乡推动实施“乌蒙生态药博园”项目,并指导双坪乡规划建设药旅一体化、药旅特色小镇,推动中药养生、旅游养生、休闲养生等与农业有机结合。(雷 蕾、张和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