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治理效能 奏响和谐之音

——黔西县新仁乡化屋村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侧记

2021年04月25日09:47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据毕节日报消息:近年来,黔西县新仁乡化屋村在基层社会治理上狠下功夫,以“五治”为抓手,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夯实基层治理基础,为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营造了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政“治”:夯实基层党建

近日,走进黔西县新仁乡化屋村,村办公楼门前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和周围的青山绿水交相辉映。党员干部们趁着晴好天气,组织党员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为充分发挥党支部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化屋村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党史、法律法规和各项惠民政策,让思想在学习中体验、感悟、升华,为化屋村的持续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老一辈革命先驱那种坚定信仰的大无畏牺牲精神,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该村党员刘毅说,“我们不仅要学深学透,还要将革命精神融入巩固脱贫攻坚和衔接乡村振兴工作中来。”

目前,化屋村按照地域划分为江源、天竹和新村3个党小组,并将全村31名党员划分为11个片区与村民进行结对,定期开展入户走访、政策宣传、矛盾纠纷化解等工作。同时,不断吸纳能人志士、致富能手等加入党员队伍。

法“治”:学法用法守法

为增强群众学法、守法和用法意识,不断提高基层党员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开展工作、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能力,新仁乡按照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标准,把化屋村作为2021年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打造点,建立了矛盾纠纷调解室,并健全各项制度,加强法治宣传。

黔西县司法局按照“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要求,安排全县6家律师事务所和相关股室每月轮流到化屋村开展2次值班,给群众提供法律服务,打通法律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与此同时,化屋村还建立了百姓议事、民情沟通、和谐促进的村民说事平台,依法公开村务、党务和财务,建立矛盾纠纷调处档案,不断推动法治乡村建设。

在调处各类矛盾纠纷中,化至村充分结合群众生活实际,以调带宣,以案释法,不仅让矛盾化解在村、组和群众家门口,还增强了广大群众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意识,依法办事蔚然成风。

“原来化屋村的一些邻里矛盾纠纷,我都会去调解。”化屋小学退休老师杨梅说,“近年来,通过各级各部门组织群众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群众整体素质都提高了,我想去调解都无用武之地喽!”

德“治”:升华文明乡风

在化屋村办公楼右侧,有一个“感恩亭”。走近,一副对联跃然入目:一心跟着共产党,圆了苗家千年梦!

亭子内檐壁上还有十谢党恩标语:一谢走出深山,二谢不愁吃穿,三谢读书免费……九谢苗乡巨变,十谢收入翻番。

这些语言不仅描绘出苗族同胞如今的美好生活,还体现了群众感党恩、跟党走的坚定信念。

“化屋村以‘宣、树、引’三大举措,引导群众爱党爱国、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彻底改变群众陈规陋习,培育文明乡风。”该村党支书张玉芝说。

为让德“治”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得到最大化发挥,化屋村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资源,有计划组织县、乡、村讲师开展讲习宣传,用百姓话说百姓事,把“大道理”讲细讲活,努力提升群众的道德境界。

同时,紧扣新思想、新要求,挖掘群众身边善行义举,弘扬良好家风,营造向善向上、见贤思齐的良好氛围。并抓细落实“三个一元”“十户(护)联动”“小手拉大手”等机制,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和卫生家庭评比活动,引导群众养成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此外,还邀请文化志愿者传唱红歌和创作感党恩诗词,积极开展民族活动,达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目的,升华文明乡风。

自“治 ”:共治共管共享

化屋村是民族村寨,也是旅游景区,各项管理工作繁杂。为此,该村积极动员广大群众加入环境卫生、社会治安、生态保护等各项工作中来。

为规范旅游景区市场秩序,打好法治和文明这两张“牌”,该村要求各商家和农家乐相互监督、保质保量、规范服务,确保游客吃得放心、住得安心、玩得舒心。

“有了村规民约,大家相互监督,相互约束。”该村干部艾星说:“邻里更和谐,环境更干净,一言一行都变得更加文明礼貌了。”

除了村规民约“十爱十要十不准”,化屋村还以“文明储蓄银行”形式,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和村文明实践站建成“文明积分超市”2个,推进储蓄文明机制在群众自治中发挥作用,激励群众从要我文明到我要文明转变。

智“治”:融数据再创新

如今 ,数字化浪潮不仅为乡村经济带来了更多机遇,也助推了乡村治理工作效率的提升。

化屋村充分发挥互联网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有效整合各种资源,建成村级综治中心,并依托“大数据”平台建成数据库,将全村各户基础信息录入“贵州省综治信息平台”,与村综治中心实现信息联通。为村级社会治理提供平台和保障,逐步建立大数据辅助决策机制,提升乡村治理智能化水平。

“在村广场,不要说打架闹事,就是乱丢垃圾、乱吐口痰,都能在综治中心看得一清二楚。”群众杨长坤说。“现在,我们都十分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化屋村还不断创新工作措施,将全村作为一个大网格,又将大网格划分为3个小网格,每个网格又划分若干联户单元,配备1名网格员和多名网格协管员。再根据实际情况划分“十联户”,每个联户单元明确1名联户长,组织本联户单元内的群众开展“十联”工作。

这些举措,不仅实现了村级治理体系精细化、精准化,确保“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还将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延伸到每家每户,将服务群众工作做到“零距离”。

通过不断建设、完善和创新,该村逐步形成了“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工作运行机制。(杨 春)

(责编:顾兰云、陈康清)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