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中医药振兴发展高峰论坛在贵阳举行

发挥贵州优势 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2021年04月25日08:37  来源:贵阳日报
 

作为中国四大药材产地之一,贵州自古就有“黔地无闲草,夜郎多灵药”的美誉,中药资源品种达4800余种,其中47个品种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有独到的资源优势。

4月24日至25日,贵州中医药振兴发展高峰论坛在贵阳举行,旨在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做好中医药文化研究和资源保护,推动全省中医药产业加速发展,书写健康中国贵阳篇章。

贵阳中医名医会馆今日亮相

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瑰宝,从春秋战国时期扁鹊奠定中医理论基础,到最早的中医典籍《黄帝内经》问世,再到东汉时期张仲景著成《伤寒杂病论》,中医药文化久远传承不息、不断发展壮大。特别是“大医精诚”“天人合一”的思想,充分体现了中医对医道精微、心怀至诚的追求,是中华民族高尚道德和卓越文明的集中体现,是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

上世纪70年代,屠呦呦团队从传统中医药典籍中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使全球数亿人受益。在去年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治中,中医药发挥了独特的作用,为抗击疫情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些成就都是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

2016年,国务院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把发展中医药上升为国家战略。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要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同年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为继承和弘扬中医药,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确立了法律依据。

近年来,贵阳市从国家战略发展的高度重视中医药的发展,把发展中医药产业作为贵阳市高质量发展和提升文化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2020年,贵阳开始规划部署“贵阳中医名医会馆”项目建设工作,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以全院之力,确保贵阳市中医名医会馆建设工作有序推进。目前贵阳市中医名医会馆已建成并投用,今日将正式亮相。

贵阳市中医名医会馆由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与市第二人民医院共同建设。目前,贵阳市中医名医会馆已建立岐黄学者工作室2间、名老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6间,10余名国医大师、名老中医、岐黄学者意向入驻坐诊。将通过积极创新体制机制,投入专项建设资金,搭建执业服务平台,实施名医堂工程,诚邀国医大师、岐黄学者、名老中医等名医团队入驻,同时面向广阔的民间,发掘一批民族民间奇人异士,对传统民族特色中医药诊疗技术进行抢救式挖掘整理、开发保护和推广传承,不让民间蕴藏的大量丰富多彩、行之有效的中医药诊疗技术濒临失传、无以为继。

汇聚各级各类中医药技术力量

近年来,贵州将中医药产业视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后续支柱产业给予重点扶持,与扶贫增收、生态保护结合发展,在贵阳市成立医药行业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初步形成了中医药农业、中医药工业、中医药商业与中医药科技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

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人才是核心。贵阳市中医名医会馆为贵阳贵安中医药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了一个强大的平台,岐黄学者工作室、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的建立,将跨越式地促进贵阳市中医药人才的成长。

贵阳市以建设市中医名医会馆为契机,以市第二人民医院的临床医疗技术为依托,努力探索中西医融合发展、联合诊疗新路径,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水平的健康服务。

与此同时,在探索和实践的基础上,贵阳市中医名医会馆将创新中医药人才培养机制,汇聚各级各类中医药技术力量,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水平,推动中医药开放发展,让中药材产业与生态、旅游和养老资源深度融合,打造高质量中医药特色医养项目,助推贵阳中医药事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

另外,贵阳市中医名医会馆将充分发挥展示厅作用,让更多老百姓认识中医药,尤其是鼓励年轻一代了解、弘扬中医文化。未来,贵阳市中医名医会馆将汇聚中医药优势资源,融合贵阳市生态、旅游和养老等领域资源,打造一批高质量的中医药特色医养项目,助推贵阳贵安大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贵阳市中医名医会馆将依托市第二人民医院,高效实现与现代医疗资源共享,发挥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治疗、康复中的独特优势,结合市第二人民医院特色优势,探索中西医并重,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打造特色鲜明的中医脑病、中医骨伤和中医皮肤等科室,为老百姓提供更高质量的中医药服务。

下一步,贵阳市中医名医会馆将汇聚全国知名老中医和省内外具有一技之长的民间名医。力争在贵阳市中医名医会馆建立院士工作站分站,吸引院士、国医大师、知名中医药专家到中医名医馆坐诊。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张梅

(责编:顾兰云、陈康清)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