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唱大戏” “诗和远方”看剑河

2021年04月01日14:38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据黔东南日报消息:4月1日,黔东南日报发布《文旅融合“唱大戏” “诗和远方”看剑河》,内容如下: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春天来了,树叶绿了,花朵绽放了。随着旅游景点的打造和运营逐渐成熟,到剑河乡村感受天然氧吧、呼吸新鲜空气、体验民族风情的游客越来越多,而剑河也热情地张开双臂,欢迎新老朋友的造访。

品牌引领,深挖文旅资源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推动文旅融合是大势所趋。

近年来,随着沪昆高速、沪昆高铁、厦蓉高速、贵广高铁、思剑高速、剑榕高速的相继通车,作为黔东南版图最中心的剑河自然而然成为本地区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接待游客量大幅增加,迎来了依靠良好生态资源发展乡村旅游的大好时机。

剑河县旅游资源的文化底蕴非常深厚,依托百里原始森林走廊,谋划森林康养、徒步探险等项目,大力培育自驾游、康养游、节庆游产品,令旅游者向往。根据省旅游资源大普查,该县旅游资源单体共782个,入级旅游资源总数567个。

在深挖文旅资源的同时,剑河以“仰阿莎”文化品牌为引领,加大对县城、温泉、民族村寨等品牌景区的打造力度,剑河温泉文化旅游景区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昂英村、屯州石板苗寨、巫包红绣之乡、仰阿莎文化旅游景区创建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全县发展旅游接待宾馆200余家,培育三星级以上乡村旅游经营户(农家乐)37家,培育标准级以上村寨22个。

近年来,剑河县围绕“一乡一节”民族节庆活动,持续推进“仰阿莎文化”、“苗疆圣水温泉”、“苗族水鼓舞”、“剑河酸汤鱼”、“苗族锡绣”、“苗族红绣”、“苗族服饰”等文化旅游品牌热度,提升该县文化旅游核心产品竞争力。2017年以来,该县先后获得了 “苗族水鼓舞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国家生态功能县”、“中国温泉康养城”、 “中国十佳温泉旅游目的地”、“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单位”等荣誉称号。

基建护航,保护特色文化

剑河县以“旅游富县”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三大战略之一,按照“把整县作为旅游景区建设”的思路,科学谋划县城“一江两岸、两翼齐飞、东拓西展、功能完善”旅游总体布局。以打造“仰阿莎”旅游文化品牌为依托,以温泉为龙头,以重点项目建设为抓手,加大资源整合开发力度,完成了剑河温泉文化旅游景区升级改造,同时深化“旅游+文化”“旅游+温泉”“旅游+农业”“旅游+乡村”的融合发展,建成仰阿莎文化主题公园、仰阿莎女神雕像、清江阁游客服务中心、仰阿莎文化主题灯光秀、入城景观大道、温泉换乘区、屯州石板苗寨旅游景区、江北岸游客服务中心、智能停车场、华润希望小镇、温泉隧道等重点项目,温泉品牌进一步唱响,产业布局不断优化。

文旅融合,让旅行不再只是走走停停,而是参与其中,让游客在游玩中有所学、有所获。

“真的很神奇,在课堂上只看到图片,在这里可以随地看到实物。”“来,各位跟着我往上数,3万年,6万年,9万年……走完这些台阶,就算我们今天一起参与见证了这个寒武纪……”近日,在剑河县八郎古生物化石保护区,管理员刘锋带着游客们正走在剑河“金钉子”剖面的石阶上,不时给游客科普地质学知识。

漫步在“化石上的苗寨”,参观化石陈列馆、学习科普知识,体验野外科考魅力,这是近段时间许多省内外游客到国家地质公园剑河县八郎古生物化石保护区研学旅游的别样打卡方式。

据刘锋介绍,剑河八郎古生物化石群是世界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三大遗址之一,也是贵州苗岭国家地质公园的一个核心组成部分,内含有3个世界级的生物群和一条国际成型标本剖面——“金钉子”。这里地层出露连续,发育良好,门类众多,化石丰富,居全世界同类型的第三位。2018年中国第11颗“金钉子”正式落户剑河后,当地成了国内外众多学者、游客研学旅游的热门地。

龙头带动,谋取文旅“钱景”

文旅融合,如何走向更诗意的“远方”?剑河县委、县政府深知,把文旅“家底”有效转化为旅游消费活动是关键。一业兴带动百业旺。在剑河,通过文旅融合,不少村寨、百姓通过开办农家乐、发展特色文化体验、售卖农特产品等途径,感受到了旅游带来实实在在的“红利”。

“清炖土鸡、腊肉炒蕨菜、清炒土豆丝、凉拌折耳根……”记者来到岑松镇温泉坳一家名叫锦绣苗乡的农家乐,老板娘范代芝正高兴地接电话,一手拿着手机,一手拿着笔在单子上记下客人所预定的菜品。她说,除了丰盛的本地特色菜,还特意为客人准备五彩糯米饭、挂红蛋、拦门酒、苗族特色歌舞表演等民族文化习俗体验项目。2017年10月1日,该县利用历史基础与天然资源,按照国家5A级景区标准规划建设的剑河温泉城正式营业。“剑河温泉是贵州省著名的三大天然温泉之首,是国内稀有的氡硫温泉,被誉为‘美人汤’和‘痛风汤’,因为优质的温泉和优雅的环境,很快迎来众多游客。”仰阿莎温泉小镇行政人事经理杨政委介绍道,仰阿莎温泉小镇温泉出水口水温常年保持在53摄氏度,属于高热氡硫泉。

随着景区的游客量增多,位于景区附近的锦绣苗乡农家乐“近水楼台先得月”,范代芝凭借着自己精湛的厨艺和独具特色的体验风格,她家的农家乐经营得有声有色。“现在景区的游客多了,我们家的生意不错,聘请几个姐妹到店里帮忙,一个月也给她们3000块钱左右的工资,有时候还接待旅游团,忙起来还得请临时工。”范代芝笑着说。

在剑河,类似锦绣苗乡农家乐的经营模式还有很多。近年来,剑河把乡村旅游作为群众增收致富的“核动力”,鼓励和支持发展乡村民宿、农家客栈,实现乡村旅游“强起来”、经济“火起来”、群众“富起来”。

“目前我们在乡村旅游的‘乐’字上下功夫,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的乡村民俗为主要特色,适当种植果蔬品种,满足不同时间段游客的采摘需求,通过采摘、观赏、食宿一条龙服务的体验农家旅游项目,让游客在剑河乡村收获快乐。”剑河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局长甄映花说,下一步将全面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加快旅游产业化步伐,促进全域旅游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诗”与“远方”中,剑河优厚的民族文化、秀美的自然风光、优良的人居环境被社会各界广泛知晓并传播,成为剑河一张张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的靓丽名片。(黔东南日报 余天英)

(责编:陈晶晶、陈康清)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