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染湖城满目春 不负山水不负民

——清镇市严守生态底线提升环境质量工作见闻

2021年03月12日09:07  来源:贵阳日报
 

志愿者向群众宣传生态环保理念。

一直以来,清镇市始终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钱,持续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围绕环境质量改善、污染防治攻坚、环境督察问题整改等目标任务,不断增强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全力加强“生态文明实践创新区”建设,让绿色成为清镇最鲜明的发展底色。

加大投入夯实生态基石

这几天,趁着春意正浓,贵阳市生态环境局清镇分局抓紧组织工人在流长乡威梭和塘坝饮用水源地植树种草,对曾经因矿区开采造成的破坏区域进行复绿修复。

威梭和塘坝饮用水源地的水源属于地下水型水源,供应着周边数千群众的饮水。

但该水源地由于居民户污水收集排放系统不完善,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处置体系不完善,导致垃圾随意乱扔、丢弃,居民户产生的污水直接就近排入沟渠。同时,矿山开采破坏导致地势高低不平,水土流失严重,易发生滑坡,饮用水安全存在隐患。

2015年,该水源被划定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为确保群众饮用水安全,清镇分局利用中央水污染防治资金,对保护区内4个村寨产生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进行收集处理。生活污水经处理后达到一级A标准后用于当地农灌补给水,生活垃圾定点收集后交至环卫部门处理。同时拆除两户养殖场,对矿山开采破坏的区域进行复绿修复,清除危石、降坡削坡,消除崩塌隐患。

通过整治,水源地周边的村寨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60%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0%以上,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达到70%以上,饮用水卫生合格率达到90%以上。

生态环境保护是一场驰而不息的持久战,要想走好绿色发展之路,夯实路基势在必行,加大基础投入更是题中之义。

作为清镇市乃至贵阳市最大的水泥生产企业,贵阳海螺盘江水泥有限责任公司近两年在生态环境方面投入超亿元。“公司始终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履行大企业的社会责任,花大力气全面监测全厂设备运行及指标控制,一手抓效益,一手抓节能环保指标优化,两手都抓两手都硬。”该公司安全环保处处长李平说。

这两年,贵阳海螺盘江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投资433万元建设雨水收集及处理系统,保证厂区雨水无外排;投资3759万元建设三套脱硫装置,技改完成投入正常使用后SO2排放浓度优于国家排放标准;投资约5435万元对6套电除尘器实施超洁净排放技改,每年可减排200吨粉尘;投资637万元噪声治理项目,对主厂区内噪声较大设备进行降噪隔音处理。

“后期,公司还将持续加大投入,加强环保技改项目推动,推进环保绩效A级企业创建,从而推动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李平说。

据统计,“十三五”期间,清镇市累计投入资金31.4亿元用于生态保护和治理,不断筑牢生态屏障,全域环境魅力持续彰显,生态底色更加靓丽。

多方发动汇聚环保合力

身穿志愿者服装,骑着自家摩托车,花半小时沿村里转上一圈,看看沿途湖边有无垃圾,及时汇报巡查情况……这已成为红枫湖镇大冲村下寨组村民李龙伦每天的“必修课”。

今年是李龙伦成为清镇市生态保护联合会志愿者的第三个年头。“家就住在红枫湖边上,离湖只有十来米的距离,每天都能看到红枫湖的变化。”成为志愿者后,李龙伦对红枫湖的保护更加上心,除了日常巡查外,时常还会开着自家的小游艇到湖里捡垃圾,用实际行动保护红枫湖。

“这些年,政府不断加大对红枫湖的保护力度和生态环保宣传力度,随着志愿者的数量越来越多,群众生态环保意识越来越强,湖边乱扔垃圾的现象越来越少,红枫湖水也越来越干净。”看着眼前清澈的湖水,李龙伦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

在清镇市生态保护联合会,像李龙伦一样的志愿者还有很多。清镇市生态保护联合会副会长、秘书长阳海鹰介绍,清镇市生态保护联合会是贵阳市首家县级非营利性公益组织,成立于2013年4月21日,发展至今,已有会员116人,生态保护志愿者200余人。

清镇市生态保护联合会成立后,每年都要开展捡拾垃圾和入户发放宣传资料等志愿者活动:联合科协和乡镇在红枫湖周边中小学校开展“生态保护进村入户到学校科普活动”;到乡村企业开展走访活动协调解决生产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的难题;组织纪念树种植活动、志愿者培训、生态摄影、生态征文等系列活动。

如今,活跃在湖城大地的志愿者,已经成为清镇环境保护的重要力量。

“生态保护联合会坚持以活动为载体,在打造高素质生态志愿者队伍的同时,持续与多部门合作,大力开展各项生态公益活动,深度融合生态文明理念,搭建宣传生态、建设生态、保护生态的平台,更好地服务于生态文明。”阳海鹰说。

下一步,清镇市将扎实加快制度体系建设。严格落实“河(库)长制”“湖长制”“林长制”,深入推进“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保护社会共治模式,坚决织牢生态环境保护网,全力守好红枫湖“大水缸”,确保红枫湖水质持续稳定。

引入第三方监管促长效

作为第三方监督者,贵阳公众环境教育中心项目主管兰高远每周都要去贵州广铝氧化铝有限公司对其环保行为进行监督,以确保企业达标排放,不发生环境污染事故。

“早在2014年,中心就与贵州广铝签订协议,由中心对企业进行第三方监督。”兰高远介绍,在此过程中,中心派驻专人驻厂,协调和帮助企业开展环境保护工作,通过巡查厂区环境卫生、废气排放、噪音治理、危险废物管理等,在巡查中发现问题、提出建议、督促整改;配合环保部门,把对企业的巡查问题和整改情况每月形成报告,报送贵阳市生态环境局清镇分局进行备案,当好政府部门的“眼睛”;正确引导群众依法依规进行环境维权,通过建立日常联系加强厂群之间的沟通,减少矛盾发生、避免矛盾激化,助力构建和谐的厂群关系。

据了解,过去,贵州广铝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的工业固体废弃物赤泥,在雨季时极易对下游产生污染,影响村民生活生产,由此引发村民的不满。

后来,在政府职能部门的指导和贵阳公众环境教育中心帮助下,贵州广铝制定13条整改措施,投入数百万元,大力整治赤泥堆放问题,最大程度减少污染风险。问题得到解决后,邹安双还成为群众代表加入第三方监督,在接受专业培训后,投身生态环境保护。

同时,贵州广铝不断加大投入,对生产设备进行升级改造,在各排放口安装在线监控系统,系统连接各级生态职能部门,能够实时上传排放数据,可最大程度避免污染的发生。

在第三方监督的基础上,清镇市提出“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公众参与、调解先行、强化服务、司法联动”的“1+5”生态环境社会治理模式,通过共商共建共治共享,将环境纠纷化解在前端,用法治力量保护绿水青山,在双赢中推动高质量发展。

功夫不负有心人,“十三五”期间,清镇市全域环境魅力全面彰显,红枫湖水质长期稳定在Ⅲ类,取水口水质稳定在Ⅱ类。东门河三年变清工程成效凸显,水质从劣Ⅴ类提升为地表水Ⅳ类。全市空气质量优良率稳定在97%以上,森林覆盖率达51.45%,相继获评“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中国避暑休闲百佳县”“全国百佳深呼吸小城”等称号,生态底色更加靓丽。

“下一步,清镇市将聚焦污染治理,突出防治结合、强化规范管理,一体推进治山、治水、治气、治城,彰显生态环境新魅力。”贵阳市生态环境局清镇分局副局长骞少瑞介绍,清镇市将在生态环保上追赶跨越,厚植高质量发展底色,通过不断转变生态观念、优化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安全、完善生态制度,为清镇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生态环境保障。(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李春明 文/图)

(责编:陈晶晶、陈康清)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