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上工作岗位 奔向幸福生活

——黔东南州以就业巩固脱贫成果

2021年03月11日09:16  来源:贵州日报
 

“我找到工作啦,一定要努力。”近日,95后杨春叶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内心很激动,她在朋友圈里为自己鼓劲。

2018年,杨春叶一家4口从黎平县平寨乡搬到黎平县陆塘冲易地扶贫安置小区后,一直处于待业状态。今年1月13日,黎平人社局推荐她到“冬季充电”技能培训美容班培训学习,结业后,她得到一份阳光伊人美容馆的工作。

“感谢政府搭建的就业平台,让我学到知识技能,还找到工作。”杨春叶说。

在浙江一家工厂工作半个月后,剑河县仰阿莎街道方家村村民杨发青给村主任、劳务经纪人方文海打来电话:“政府帮忙找的工作比我之前找的工作轻松、环境好,太感谢你们了。”

接到电话的方文海内心暖暖,“总算没有白忙活,希望大家有了工作收入,生活会越来越好。”

作为剑河县首批劳务经纪人之一,春节期间,方文海一直忙碌着,他带着村组干部挨家挨户记录各家就业需求,又积极与杭州劳务联络工作站对接,仔细为村民物色许多适合岗位。

“早些年出门打工,不知道怎么找工作,有时候到了新地方,一两个月没到找工作,着急得睡不着觉。”杨发青在电话里对记者说,“现在村里为我们找工作,如果想去省外工作,还有工作站人员把我们送到工厂门口,对我们帮助太大了。”

今年春节后,为了让返岗人员顺利返岗、未就业人员了解岗位信息,黔东南州积极开展“专车专列”返岗,线上线下招聘会、培训会,帮助群众就业。

近年来,黔东南州以就业扶贫为统揽,按照“近期就业、中期创业、远期产业”的总体思路,紧紧围绕打赢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就业、有组织劳务输出、贫困劳动力全员培训“三大战役”,通过创新举措,有力促进全州贫困劳动力实现稳定就业脱贫。

针对部分贫困劳动力脱贫内生动力不足、存在“等、靠、要”思想等问题,全州创新开展“三扶三转”(即扶志转勤、扶勤转能、扶能转富)就业扶贫模式,激励和引导贫困群众靠自身努力改变命运、激发就业扶贫新动能。

围绕特色产业以及重点扶贫产业发展,组织开展定向型培训;围绕产业园区、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重点企业用工需求,开展“订单型”培训;突出以杭州对口帮扶城市等经济发达地区为重点,建立岗位信息数据库,精准对接劳务岗位,组织开展输出型培训;加强对建档立卡贫困学生进行“扶智型”培训。

创新“1243”劳务输出举措,不断提升东西部劳务协作组织化程度。黔东南州及16个县(市)人社部门分别与对口帮扶城市建立劳务合作机制;州及16个县(市)分别在杭州市及各对口帮扶区县建立“1+16”劳务联络工作站,同时,在广州、福州等劳务输出集中地建立15个劳务联络工作站,积极推动劳务输出市场化发展,通过组建和引进市场化人力资源机构平台,搭建劳务联络工作站和人力资源机构平台“两个平台”;采取精准对接、精准发动、精准输出、精准服务“四个精准”措施;落实政府部门、用人企业、贫困劳动力三方跟踪服务。

创新“465”劳务就业举措,不断开创有组织劳务就业新局面。健全建立州县乡村四级劳务专班保障体系;制定“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以工代训职业培训补贴、就业扶贫援助补贴、统一配备行李、劳务就业队长补贴、创业带动就业补贴”的“六项政策”激励机制;推行精准采集、精准动员、精准培训、精准就业、精准服务“五个精准”劳务举措。

截至3月5日,黔东南州2021年节后有组织返岗就业“专车”输出已达138班次,点对点有组织免费输出9625人。

今年以来,黔东南州通过就业补助资金兑现落实各项政策、补贴6076.83万元,惠及劳动力4.15万人次;组织开展“冬季充电”培训7.61万人次,促进农村劳动力实现就业创业4548人;组织开展返乡农村劳动力信息排查,精准建立返乡农村劳动力信息台账34.47万人,为针对性地开展稳岗就业服务奠定基础。(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余光燕)

(责编:陈晶晶、陈康清)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