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李刚:解三难、促三融、建三园,让乡村更具发展活力

王钦 龙章榆

2021年03月09日07:37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六盘水市市长李刚接受云连线采访 。杜朋城摄

随着脱贫攻坚工作全面完成,乡村振兴接续而来。2021年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任务之一。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六盘水市市长李刚以该市的工作实践为例,就“乡村振兴”话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李刚表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既是两个不同的历史阶段,又是两项一脉相承的重大历史任务。六盘水市作为一座老工业城市,如期完成了脱贫攻坚各项任务。在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六盘水市将与全国一道,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

六盘水山地特色农业。六盘水市委宣传部供图

“全面实现脱贫后,乡村发展仍存在不少短板。”李刚认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着力破解人才吸引难、环境整治难、群众组织难“三大难题”,促进城乡产业、服务、规划“三个融合”,加快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把农村建设成为幸福家园、美丽乐园、丰收田园。

破解人才吸引、环境整治、群众组织“三难”

如何破解当前乡村振兴工作中面临的“人才吸引难”“环境整治难”“群众组织难”问题?

李刚表示,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人才。六盘水市通过吸引能人回乡、秀才返乡、企业下乡,让外出务工学有所长的能人、大学毕业的“秀才”和工商企业家参与乡村产业发展,着力建设现代农民和农业经纪人队伍,带领群众增收致富。

刺梨花开。王光厚 摄

李刚介绍,六盘水山高谷深的地形地貌,导致农村垃圾和污水处理成本居高不下。为此,六盘水通过引导群众开展垃圾分类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从源头上减少垃圾产生,行政村生活垃圾收运覆盖率达97.3%;因地制宜采取工程性集中处理、分散式生态治理和生物降解等方式,有效解决农村污水处理问题。另外,专门出台《六盘水市村寨规划条例》,有效防止农村住宅建设、宅基地管理混乱等现象,推动村庄更加有序、更加整洁。

六盘水是“三变”改革的发源地,近些年,通过打造“三变”改革升级版,以产业为纽带建立联村党委,探索乡村善治的激励措施,推广“党支部+网格员+十联户”等做法,增强农民群众参与乡村振兴的主观能动性,有效破解了“群众组织难”问题。

实现城乡产业、服务、规划“三融”

如何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目标?李刚认为,核心是要实现“三个融合”。

首先是城乡产业融合。乡村产业发展离不开城市的资本和市场,需要引导城市资源参与,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通过全产业链拓展产业增值增效空间,既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又创造更多就业增收机会。

“三变”改革发源地之一盘州娘娘山。六盘水市委宣传部供图

其次是城乡服务融合。实现乡村振兴,需要政府加大统筹力度,推动包括教育、医疗等在内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农村孩子享受到更加优质均衡的教育,让农民群众享受到更加优质便利的医疗卫生服务。同时需要推动政务服务、社会服务向广大农村延伸,让广大农民办事更加便捷,生活更加方便。

最后是城乡规划融合。李刚表示,实现城乡统筹规划,才能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统筹规划不是把农村建成城市,而是要统筹推进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县乡村功能衔接互补、联动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更协调、更有力地支撑城乡区域发展。”

六盘水红心猕猴桃产业基地。杨展凌 摄

建设幸福家园、美丽乐园、丰收田园“三园”

乡村最后要建成什么模样?李刚认为,要将乡村建设成为幸福家园、美丽乐园、丰收田园。

李刚表示,乡村振兴,最根本的是为农民而振兴。各级党委政府必须时刻关注农民群众对幸福的主观感受和动态感受,切实解决好他们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让他们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不断满足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真正通过乡村振兴把农村建设成为广大农民的幸福家园。

采茶 六盘水市委宣传部供图

建设美丽乐园,需要让农村变成城市人口寻找乡愁、回归自然的目的地。六盘水通过市域一体化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既满足城市人口的乡村情结,又带动农民通过旅游产业增收,成为城市反哺农村、城乡产业融合的重要途径。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经济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李刚表示,一定要把农业发展起来,推动农业更加高效、更加高产,把广大农村打造成为丰收的田园,既满足农村人口的需要又满足城市人口的需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物质保障,让农村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责编:吴锋、陈康清)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