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科技遇上非遗 这群大学生建起全国首个马尾绣虚拟博物馆

2021年03月03日14:57  来源:多彩贵州网
 

“水满大江追浪行,族聚群岭黔山青;姑苏钟鸣游子梦,娘绣马尾踯躅停。”打开线上的马尾绣虚拟沉浸式博物馆,一首藏头诗将我们带回贵州黔南,带到山峦绵亘、清秀古朴的水族村寨之中。

马尾绣是在贵州省黔南州三都水族自治县的水族村寨流传的一种民间刺绣工艺,由于在制作过程当中需要使用马尾而得名。据考证这一工艺已有长达千年的历史,并于2006年被纳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搭建起这座马尾绣虚拟博物馆的是一群大学生,分别是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日语学院的李子扬、国际关系学院的周子琳、胡之萱、王一诺、汪琪;清华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的方科杰以及东南大学建筑学院的钱散石。这七位在校大学生以寒假社会实践活动为契机,将目光投向风景优美山川秀丽的贵州,投向刺绣界的活化石——水族马尾绣的保护与推广。

“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作为地道的贵州妹子,我愿竭尽所能,让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古朴典雅的马尾绣工艺,能够被更多人所喜爱、珍藏,能够一直发光发热。”项目组一个成员表示,身边大多数同学在此前并未听说过水族马尾绣,这让他们认识到,推广马尾绣,可以从身边做起,从青少年做起。

“非遗”的推广并非一日之功,需要进行长期的投入。对于马尾绣的传播,项目组已经有了明确的规划。他们建立起“BFSU马尾绣研究小分队”微信公众平台、微博、抖音及哔哩哔哩账号,及时更新马尾绣的科普资料和项目实施进展,吸引更多在校学生和亲朋好友关注。此外,他们通过网络与采访等方式搜集资料,结合自己对于马尾绣工艺的理解,搭建起了首个马尾绣虚拟沉浸式博物馆。

该虚拟博物馆选址于北京市的中关村,将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相结合,极具创新特色。博物馆整体风格素雅古朴,馆中包含水族文化馆、马尾绣馆、文创馆等展馆,还设计了答题小游戏供来访者体验。其中部分展馆与小游戏现已开始内测体验,全部展馆、文创产品和小游戏将于内测工作结束后,将于三月底通过公众号、抖音、哔哩哔哩动画等线上平台正式对外开放。

对于马尾绣虚拟沉浸式博物馆,参与内测的报名者普遍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一位体验者表示这座虚拟博物馆让她眼前一亮,“一方面非常方便,另一方面介绍也非常全面,在家里只用一部手机,便可以了解当地传统文化。”另一位参与者也说:“整体的形式还原度很高,基本可以获得接近实体展览的体验。”

传承、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增强民族自信、促进民族团结、维护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财富。BFSU马尾绣研究小分队表示,希望能通过推广吸引更多青年学生参与非遗传播、传承保护非遗文化,为非遗“活起来”“走出去”贡献新一代的力量,凝聚新一代的智慧。(记者:刘竹寒)

(责编:陈晶晶、陈康清)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