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进”活动全面开花 民族团结深入人心

——贵阳市深入开展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工作侧记

2021年02月22日08:17  来源:贵阳日报
 

贵阳市在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进程中,积极开展 “九进”活动(进机关、企业、社区(村)、军营、乡镇(街道)、学校、宗教活动场所、景区和商业街区),把“九进”活动作为创建工作的基础性工程,制定了《贵阳市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九进”实施方案》,深入基层开展各种活动,做优做精做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绘就了中华大家庭美好新画卷。

“九进”活动走深走实

齐心共筑“中华民族一家亲”

“九进”活动的“进机关”涵盖了全市各级机关(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其中,市直机关工委制定了《贵阳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进机关测评指标表》,细化分解了“进机关”任务。全体党员干部多次集中学习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工作有关知识,并将其作为“常学常新,每周一测”的测试内容。同时,两次在市级行政中心制作展示民族团结进步宣传专栏,在机关走廊内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文化长廊,形成人人关心创建,人人支持创建,人人参与创建的良好氛围,推动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在广大干部职工中入脑入心。

在“进企业”活动中,广大企业通过开展各具特色的宣传活动和支持开展民族重大节庆活动等方式,助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主动融入驻地开展企地共建,解决驻地部分村民就业;捐款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开展民族重大节日活动;开展演讲、文艺活动和相关知识竞赛;以企业党组、支部和班组的名义组织党的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学习活动,确保创建知晓率达100%。同时,还通过设立民族团结广告标语、宣传长廊、宣传专栏、培育民族团结先进典型等方式营造良好创建氛围,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另外,各企业在用工和生产生活中平等对待各民族员工,有力促进了民族团结和谐。

在“进商业街区”方面,我市将重点打造民族团结进步示范街。根据相关工作方案,全市已遴选出27条商业街,并将在其中择优选出1至2条商业街开展民族团结示范店评比。

在“进社区”“进乡镇(街道)”“进军营”“进宗教活动场所”进程中,我市把民族理论政策纳入公民道德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各类公民教育体系中,利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传统节日、民族节庆活动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为载体和平台,将民族团结教育作为全时贯穿、全面覆盖的常态化工作,大力营造了“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氛围。

用好课堂教育主阵地

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有声有色

学校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的主阵地。我市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校园”活动中,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与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德育教育等相结合,构建了一个个各民族共同进步的和谐校园,取得显著成效。

“这是苗族银饰,这是蜡染作品……”在贵阳市六一幼儿园大班教室内,老师讲解着园本课程《我们爱家乡》上的内容,引导孩子们从小了解家乡的民族特色文化。

贵阳学院开设了《民族器乐》《贵州少数民族民间舞》《民族服装手工装饰工艺》等课程,以民族地方高校在实施民族文化教育方面具有的师资、民族文化资源、生源等多方面优势,将民族文化教育渗透于教学环节中。

文琴坐唱、布依簸箕画、印苗花棍舞、芦笙吹奏等民族民间文化,分别被引入乌当小学、新堡民族小学、下坝九年制学校等学校;贵阳市民族中学建起了“56个民族是一家”文化墙,各班教室外展示着班级的民族文化研究成果;贵阳市实验小学打造了多彩贵州民族文化厅、古法造纸基地、蜡染教室;开阳县民族学校将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壁画、服饰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全市学校结合各自实际,深入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同时,各学校通过“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网上祭英烈”“新时代好少年”评选等活动,以及举办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专题讲座、国学经典诵读等各种德育活动,不断提高师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各学校还将民族团结教育内容与各项文体活动相结合,开展了各具特色的探索。

在开阳县高寨苗族布依族乡中心学校大课间,学生们伴随着强烈的音乐节奏,结束了标准的广播操动作,转换到欢快的芦笙舞、竹竿舞动作;贵阳市女子职业技术学校组织旅游部学生前往贵州民族博物馆观摩学习,积极报名加入博物馆志愿者行列,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推广优秀传统文化;2020年10月,贵州省民族博物馆与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第一实验小学合作共建的“民族文化教育实践基地”挂牌,促使民族团结教育多点开花。

借助旅游共创共享平台

创新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多彩贵州风景眼文创园是市民周末出游的热门场所,游客们在非遗博览馆里赏贵州的汉、苗、布依等多民族展品,在非遗生活馆品非物质文化遗产老凯俚酸汤鱼,在云盘村文化陈列室里了解布依的文化记忆……近距离感受非遗魅力。

作为民族团结教育基地,2020年该景区对“非遗+扶贫”产品进行网红直播带货探索,创新打造了融“非遗剧目展演、非遗活态技艺展示、‘非遗+扶贫’产品展销”为一体的游览内容,积极推介民族特色旅游产品。同时推出的“非遗周末聚”活动,定期开展民族文化艺术表演和民族服饰设计传承培训等,培养和发现优秀民族文艺队伍和人才,受到了各民族群众和广大游客的欢迎。

同为民族团结教育基地的多彩贵州城,去年夏秋季在景区和谐广场每晚举办声势浩大的长桌宴席、“千人齐唱民族歌曲颂党恩”篝火晚会及民族歌舞表演等活动,让来自全国的游客共赏绚丽多彩的文化盛宴,同心共筑中国梦。

甲秀楼景区利用节日积极组织非遗进景区活动,开展印染技艺展示;青岩古镇景区长期开展非遗和少数民族手工艺品展览展出和体验活动,扶持了一批民族特色手工企业或工作室,引导其将民族文化元素与现代生活、时尚创意相结合,推动传统民族文化得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贵阳市还对100名导游进行了非遗文化传承与发展、红军在贵州民族团结故事等培训;各景区积极梳理完善导游讲解词,融入各民族民俗风情、历史传说、饮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等内容,让游客充分了解贵州民族文化,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刘辉 实习记者 舒锐)

(责编:吴锋、陈康清)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