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市:盘活各类资源要素 绘就磅礴乌蒙新景

2021年02月07日08:21  来源:贵州日报
 

昂首阔步新征程,绿水青山笑开颜。

在脱贫攻坚战中,毕节干部群众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苦干实干,一步一个脚印在大山里创造着奇迹。从2014年底到2020年11月23日,毕节累计减贫165.9万人,平均每天脱贫770人。从毕节试验区成立到打赢脱贫攻坚战,毕节30多年来累计减贫630多万人。

2020年,脱贫攻坚战胜利之际,毕节产业发展欣欣向荣。据统计,毕节生猪养殖量达754.5万头、蔬菜产量达882.50万吨、肉类总产量达51.3万吨,207个达标以上坝区平均亩产值10855元。累计发展农业龙头企业430家,从业人员3.26万人,带动农户14.28万户增收12.99亿元。认定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41个、面积1.6万亩。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812.59亿元,同比增长6.4%,实现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235元,同比增长8.4%。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产业兴旺。2021年,毕节将全力拓展产业革命成果,发展蔬菜450万亩、食用菌12万亩(亿棒)、中药材120万亩、水果165万亩,饲养生猪800万头、牛170万头、羊170万只、家禽6000万羽,持续带动群众增收。

山地特色高效生态农业坚持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特色化发展。依托资源条件和禀赋,在稳定巩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果的基础上,持续做大做强蔬菜、食用菌、中药材、生态畜牧业等特色优势产业,加快构建现代山地特色农业产业体系,建设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特色优势产业基地,全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珠三角、长三角等绿色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

聚焦基础设施、组织方式、科技服务、综合效益四个方面,全面推进207个坝区农业产业高质高效发展。实现重点基础设施全配套,经营主体全覆盖,土地利用全高效,科技服务全保障,确保坝区平均亩产值达11000元以上。按照现代山地特色高效生态农业发展要求,以坝区建设为抓手,不断扩大食用菌、牛羊、水果、辣椒、生猪、生态渔业、中药材、蔬菜、生态家禽等特色产业规模,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加快推进全产业链发展,努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农业增效与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磅礴乌蒙绿水青山,为毕节大力发展生态畜牧渔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毕节市将依托越秀集团、温氏集团、风行集团、贵阳农投、新六农牧、鑫有渔业等养殖企业,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和“公司+规模养殖场”等组织方式,推行“寄养”“代养”“三变”等模式,大力引进、利用大数据、智能化和互联网技术,以智慧牧场建设为抓手,全产业链打造生态畜牧渔业,努力把毕节打造成贵州猪肉稳定供应核心区和优质鸡蛋生产基地、全国重要的安格斯牛繁育基地和高档肉牛生产基地。

培育农业经营主体,发挥“领头羊”作用,让产业发展劲头更足。毕节将加大龙头企业招引和培育力度,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优势,带动种养基地规模化、订单化生产。切实提升合作社规范化水平,完善发展模式,加大示范社、联合社培育力度。继续推进“村社一体”合作社组织化、规范化、实体化运营,强化基层党组织对产业发展的引领。力争新增培育市级及以上龙头企业达20家以上、市级以上示范性合作社50家以上,进一步提升农民群众入社比例。

2021年,毕节还将加快推进“1县12乡130村”示范创建工程,全面完成“十百千”示范创建工程,总结提炼示范引领村创建经验,在全市稳步推开乡村振兴工作。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提质改造,营造百姓富、生态美的宜居宜业宜游好家园。

(责编:顾兰云、陈康清)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