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藏镇“一优二强三提升” 推动“村组提质、整乡推进、整县提升”

2021年02月02日14:47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据瓮安县人民政府网消息:珠藏镇辖12村2社区284村民组13566户56311人,主要以粮、烟、油、畜等种、养殖业和劳务输出为生活和经济来源。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珠藏镇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以“一优二强三提升”为抓手,持续巩固提升脱贫成效,助力乡村振兴。

优化村级干部队伍建设。为切实提升村级服务能力,提高村干部办事效率和能力素质,珠藏镇党委多举措优化调整干部队伍。一是推进落实支书主任“一肩挑”,激发干部集中力量干大事的热情和担当,带领本村党员群众谋划产业发展、丰富文娱活动,全面迈进小康社会。二是选派优秀党员到村担任党组织书记。通过县委统筹、乡镇实施,共选派党组织5名到新华村、鹤亭村、高寨坪村、丰岩村、清香村担任总(支)书记。各支书发挥自身优势、挖掘人力资源,凝聚村“两委”干部力量,找准症结、精准发力,成为带领干部群众务实求真、推动发展的行家里手。三是充实村干部队伍。基于后备人才的基础上,通过走访了解、单独谈话、考察审查等程序选拔补充村干部12名,实现村干部任职年龄整体下降、学历整体提升的“一升一降”总体形势。同时动态化管理后备人才台账,宣传发动村级寻找发现政治立场坚定、工作责任心强、能力素质较强的返乡大学生、农村致富能手、复员退伍军人等分类建立台账,目前共选拔后备干部34名(其中党员13名)。

强化村级服务阵地。一是强化村级活动场所。经镇党委政府、村支“两委”、工作队的共同努力协调下,目前高龙村、高寨坪村、清香村、鹤亭村、新华村已新建村址并搬迁入住。所有村级活动场所的建筑面积均已达到300平方米以上,加强了村级组织服务阵地,提高了服务水平。二是强化基层战斗堡垒、提升服务能力。村级党组织坚持落实“三会一课”、党费收缴、民主评议党员等日常教育管理制度,充分发挥红色网格先锋作用,坚持“一村一策”和因地制宜的工作方法,突出“三支部”服务能力,全力落实农村产业发展“八要素”。

强化产业结构调整。按照“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产业模式,由合作社牵头,流转土地16000余亩,调整低效农作物5000余亩,宣传发动群众种植药用银杏、辣椒等经济作物。现已发展药用银杏6000余亩,辣椒10000余亩,形成规模化、集中连片种植的“彩色景观”,覆盖全镇群众13655户56311人,其中建档立卡户2329户9033人,壮大了集体经济。并建成银杏烘干厂1座和辣椒加工厂1个,逐步形成订单产业,带动周边群众到合作社务工,帮助群众增收致富。

提升村社合一服务能力。根据《瓮安县推行“村社合一”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施方案》相关文件精神,珠藏镇按照规章流程规范组建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积极探索推动合作社实体化运行,充分发挥合作社纽带作用,致力于帮助积累村级集体经济,帮助群众增收致富。一是全面推进村干部双向交叉任职,利用村干部“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实行村“两委”干部到股份经济合作社担任理事会成员,实现支书、主任、理事长“三肩挑”,目前已有65名村“两委”干部通过选举程序成为理事会成员。二是发挥产销对接间的纽带作用,对内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宣传发动群众转变传统种植模式,主导群众扩大银杏、辣椒等经济作物种植;对外联系洽谈具有资质的收购企业,加速推进产业订单化,打消群众顾虑。同时镇党委通过项目申报实施,建成银杏烘干厂和辣椒加工厂两座加工厂,加快促成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

提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珠藏镇距离瓮安县城62公里,蜿蜒的乌江画廊切断了珠藏与其他乡镇的陆路联系,珠藏镇不断完善自身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指数。一是完善道路设施建设,为修通群众的致富路,2017—2019年实施组组通194条271.25公里,2020年实施产业路项目9个24.02公里,同时瓮马铁路北延伸段(珠藏段)、S205省道改扩建、木引至金三角二级公里建设、遵余高速建设等穿境而过,交织成一幅四通八达的路网。二是完善饮水工程建设,珠藏镇三面环水,但饮用水资源不足,为切实解决饮水安全问题,一方面大兴饮水工程,修建小型饮水工程32处、万溪井提水工程和老厂水库,另一方面实施人畜安全饮水项目,铺设管道1.2万余米,确保全镇13566户全部供水入户。三是完善村级文娱场所建设,14个村(社区)全面完成村级“五小”建设,同时利用村组闲置资产建成坟林组、青坑底组等10月处文化场所,为群众业余生活提供了场地。

提升农村基层治理效能。珠藏镇始终着眼于源头治理,加强风险防控,推进法治、德治、自治同抓同管,坚持“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急难险重及时汇报”,不断增强基层治理作用发挥,实现“共建共治共享”。一是发挥自治能力,推动移风易俗,结合自然村寨实际情况,组建村组理事会121个,开展议事活动148次,做到“群众事群众议”,推动传统婚丧嫁娶习俗观念转变,成为帮助村级调解矛盾纠纷的“得力助手”。二是推动环境卫生持续整治,有了监督便有了群众的自觉维护,在群众的共同参与、相互监督下,村组环境卫生得到根本整治,促进邻里关系和谐,展现了美丽乡村新景象。(瓮安县人民政府网 邓仁翠)

(责编:陈晶晶、陈康清)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