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来交鞋了。”
“来了,来了。这次交了三双鞋,我先给你记录下来,月底再统计。”
隆冬时节万物寒,手工鞋里情意暖。春节即将来临,贵定县移民搬迁安置点福来家园的居民韦玉莲,赶在春节前将手织的毛线鞋成品交到扶贫企业——小梅梅手工鞋业有限公司。
“我们从‘小梅梅’这里把勾鞋所需的原材料领回家,然后根据客户要求勾出鞋面的花样。”韦玉莲说。
2018年年底,从贵定县盘江镇新龙村搬迁到福来家园后,韦玉莲通过在扶贫企业参加手工鞋制作,不仅能照顾到两个上学的孩子,还能为家里添补家用。“这份工作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织鞋的原材料也是‘小梅梅’提供。织一双鞋能收入20元,一个月我可以织30多双。”韦玉莲说。
福来家园的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来自贵定县8个镇(街),有近千户人家,3800余人,其中就有大量需要照顾家庭的留守妇女。
为让留守妇女有活干,有钱赚,2019年8月,以手工毛线鞋制作、销售以及半成品销售为主的小梅梅手工鞋业有限公司从县城中心迁移到福来家园。
公司搬到福来家园后,小区内的留守妇女有了增收渠道。“自从公司入驻福来家园后,已经带动168人实现就业。”公司负责人鲍雪梅介绍,参与织鞋的大多为搬迁妇女,她们一个月大概能做30双左右,部分手脚麻利的,一个月能做到50双。为了鼓励她们多增收,公司还对织鞋能手开设了奖励。
据了解,手工鞋主要以线上线下同步销售为主,同时,公司负责人还通过网络直播等方式扩大销售渠道。公司每年销售手工鞋10000余双,销售额逾80万元。
近年来,贵州省妇联团结带领各级妇联扎实推进“巾帼脱贫行动”,积极参与“新市民·追梦桥”工程,大力实施“锦绣计划”,在全省88个县(市、区)创建贵州黔灵女家政服务有限公司,开展产业扶贫,让妇女就近创业就业,实现增收。
贵定县妇联副主席徐瑶表示,贵定县实施“锦绣计划”以来,通过培育一批“锦绣计划”示范点,抓好示范创建,带动更多的易地扶贫搬迁妇女既能照顾家,又能赚钱养家,将“指尖技艺”变为“指尖经济”。(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虞思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