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舟正过万重山

——册亨“四轮驱动”推动城镇化高质量发展

2021年01月31日09:34  来源:贵州日报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范朝权 陈俎宇 陈发文

层峦万重山,两江波涛涌。

行走册亨,峰回路转,满眼是山。

山于册亨,曾经沉重。

千百年来,大山挡住了人们迈出去的步履,也拖住了小康走进来的步伐。

山于册亨,蕴藏新机。

新机,源于政策,来自思路。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册亨抓住易地扶贫搬迁好政策,转变攻坚思路,着力破题“山之困”,自加任务,将生活在贫困山区的87540人搬进城镇,一举摘掉了贫困帽子。

对于全县人口不到25万,工业、服务业基层薄弱的册亨来说,超过三分之一人口进城入镇,在一步实现城镇化率翻番的同时,更面临重重考验。

就业往哪里安、收入从哪里来;新市民如何融入新生活、老家山林土地怎么办;城区扩大,管理加码……搬出来的城镇化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种种问题实实在在摆在了册亨领导班子的面前。

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提出,大力推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让册亨决策层豁然开朗。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推进农业现代化带动增收;深耕精深加工产业,新型工业化稳定就业;深挖资源,旅游产业化提升市民幸福指数……册亨坚持以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旅游产业化助推新型城镇化,“四个轮子一起转”盘活了十万大山,蹚出了发展新路。

贫困群众出深山,拔穷根壮城镇

年过六旬的罗正国没想到,自己这辈子真成了城里人。

在册亨县纳福街道百口乡安置区,罗正国一家老小在120平方米的电梯房里过上了幸福生活。

以前,罗正国生活在几十公里外的百口乡各江村,山高坡陡、广种薄收。

对于搬进城住好房子、过好日子,罗正国不是没想过,只是怎么搬进城?他不敢细想。

作为贵州曾经的14个深度贫困县之一,2016年底,册亨贫困人口40705人,贫困发生率18.8%。和罗正国一样,大多数群众生活在封闭的大山深处,发展没有路,更谈不上致富。

深山区咋脱贫?2016年,册亨转变“上门送扶贫”思路,决定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的主要抓手,让生活在“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的深山区群众迁出大山,彻底斩断穷根。

“计划搬迁8万多人,任务艰巨。抓好易地扶贫搬迁,册亨的脱贫攻坚就能完成一大半。”回忆起县委刚开始的决定,作为主抓册亨易地扶贫搬迁的县委班子成员,黔西南州移民局党组书记,时任册亨县委常委、副县长谢坤化压力为动力,“不能把它当成任务,要看成是册亨跨越发展的机遇。”

按照省、州统一部署,几年间,册亨上下一心、团结奋进,投入41.3亿元,建成安置房18023套,先后把占全县人口三分之一的87540人搬进城镇。其中,县城新建的纳福街道安置区、亨达社区、高洛街道安置区就安置了4万多人。

易地扶贫搬迁,让边远山区群众一步过上好日子,也加快了册亨城镇化进程。县城面积从3平方公里扩大到12平方公里、人口从3万多增长至8万多,册亨县城有了城市的样子,全县城镇化率从2015年的28.35%提高到了2020年的57%。

“一城好山水,半城新市民。”围绕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五个体系”建设,册亨全力写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让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特色产业布满山,强科技富群众

深冬时节,走进册亨县高洛街道大数据产业示范园区,虽然香蕉已过了丰产季节,但围绕着产业基地而建的香蕉采收索道上,偶尔有工人开着“香蕉火车”经过,一串串成熟的香蕉在阳光照耀下,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高洛街道大数据产业示范园是册亨唯一的香蕉示范种植基地。从采收方式,就能看出园区的“科技范”。

以前,香蕉是册亨的山中野果,不仅没有“科技含量”,就算有人种,也都是“小打小闹”,不成“气候”。

2017年,册亨引进贵州富亨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打造1500亩大数据示范种植基地,以现代化农业为核心,紧紧围绕研发、生产、示范、展示、辐射和推广,带动全县香蕉产业发展。

“园区采用现代化管理种植技术,引进优良果苗,使用精准滴灌技术,不仅产量、质量都得到很大提升,还培育了10多个品牌。”公司总经理曾富德介绍。

不仅示范基地实现现代化生产,智能化的“信号”也覆盖到了册亨各个香蕉种植基地。

通过园区大数据产业智能平台,每个种植基地的实时温度、病虫害等情况在远程视频的监测之下;以前种管护全凭经验感觉的农民都由专业人员进行线上实时提醒、专业指导……

生产端实现智能化,围绕农业现代化发展需求,册亨还建成了香蕉分拣中心、冷库、加工厂、交易中心等,从生产到加工再到售卖环环相扣,实现全产业链发展,而且都是按订单生产、销路不愁。

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不仅让农民“放下了锄头”,更是“鼓起了腰包”。

“基地最忙的时候,每天吸纳200多人务工,都是附近村民和搬迁群众。”曾富德说,“基地还提供技术培训,带动合作社和农户自己种植。”

目前,册亨以“支部+合作社+农户+示范园区”模式,带动全县种植香蕉9.2万亩,覆盖农户9123户38316人,群众通过基地务工、土地租金、产业分红等实现多重增收。

国土面积2589平方公里,香蕉产业只是册亨现代农业的一部分。充分利用地理资源,这几年,册亨全面布局林业、油茶、蔬菜、菌药等产业,山上、河谷、林下处处产业兴旺。

数据显示,册亨第一产业增加值从2015年底的14.87亿元增加至2019年的18.24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5年的6047元增加至2019年的9213元。

全产业链依托山,壮经济稳就业

山上,桉树、杉木静静生长;山下,运输车辆来回穿梭;车间里,加工机声轰鸣不断……走进位于巧马镇的册亨县工业园区,丝毫不见冬日萧条景象。

在册亨奇松林业发展公司生产车间里,干燥、排版、预压等家具装饰板半自动化生产线上,工人们相互配合、忙碌不停。

奇松林业是集产品研发、生产加工、种植服务为一体木材精深加工企业,册亨将其引进目的很明确:作为龙头企业带动全县林业产业转型升级。

林业面积317万亩,森林覆盖率72.37%,册亨是贵州十大林业县之一,但一直都以“种树卖树”为主,产业不成链,经济上不去。

引进企业,突破瓶颈。在整个册亨工业园区21家企业中,像奇松林业这样的木材精深加工企业就有17家,大山延长了产业链,林木迈向了工业化。

“企业的进驻,一方面拉动了全县工业经济的增长,另一方面也带动了群众就近就业,全力推动城镇化高质量发展。”谢坤说。

奇松林业家具装饰板加工厂一期自2020年8月开始生产以来,已带动近200名当地群众就业,其中52人是搬迁群众。

30多岁的陆乜过是从巧马镇者告村搬迁到镇上的。通过招聘、培训,来到奇松林业加工车间已有两个月的她,动作麻利、干劲十足。她说:“车间天天都有活,也不难,一个月三四千没问题。”

“等公司全面投产后,大概需要八九百工人。我提供就业岗位,你组织搬迁群众过来。”在记者采访间隙,奇松林业公司总经理章奇松与高洛街道党工委书记黄永和握手达成“协议”。

工业园区是册亨工业发展的主阵地。放眼全县,册亨正拓展山地优势,围绕精深加工,大力发展新型建材、特色轻工、基础材料等工业产业,加快推动新型工业化进程,带动群众稳定就业。

在高洛街道安置区内的贵州山水金禾鞋业有限公司,以发展鞋、包、服饰品等为主,带动搬迁群众灵活就业;在高洛街道大数据农业产业示范园内,刚刚试生产的俪人源集团以香蕉为原材料加工日用化妆品,全面投产后可带动近1000人就业;巧马镇在建的生态油茶科技产业园一期工程即将完工,运营后将在推动全县油茶产业的科技含量的同时,为当地群众提供不少岗位……

青山嬗变金银山,挖潜力增成色

从册亨县城出发,沿着蜿蜒山路行驶20多分钟,记者来到了万重山景区。随山梁而建的步行道、五彩斑斓的滑草场、风格独特的休闲吧……一个3A级景区已有模有样。

“山地旅游资源丰富,少数民族文化多彩,南北盘江还在县内交汇。”说起旅游,谢坤坦言,“一直以来,册亨坐拥‘高颜值’,却没有一个叫得响的景点。”

围绕痛点,对症下药。2016年,册亨在县城附近的群山之巅,“无中生有”建设万重山景区,全力打造市民的“后花园”。2017年,景区获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为加快推进旅游产业化发展,迎接第七届黔西南州旅游发展大会的举办,2020年5月,册亨县文体旅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接手万重山景区的打造,各项设施加快推进,引来了不少游客关注。

就在2020年国庆节期间,景区为游客精心准备了“重山音乐趴”“天景打卡点”“重山吃客街”“网红民宿”等,单是国庆节当天就接待了2万多名游客。

景区火了,游客来了,群众也乐了。册亨县文体旅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文说:“目前,已有30多名群众在景区就业,等全面开放后,可为新市民提供100余个就业岗位。”

不仅如此,景区还利用山地优势,流转土地300余亩,套种蓝莓、树莓等,通过农旅一体化发展,带动周边500余名群众增收致富。

旅游从无到有,除了声名鹊起的万重山,册亨还利用地处南北盘江交汇处、迤逦的低热河谷风光、浓郁的民族文化、星罗棋布的布依族古寨等多点开花推进旅游产业化发展。开发了岩架“岩宿·酒店”、香蕉产业园、中华布依锦绣坊、中华布依博物馆、弼佑油茶科旅谷等一批精品旅游线路;拓展了布依族服饰、布依族草编、精品茶油等特色旅游产品;加快发展休闲度假、森林康养、山地旅游、文化旅游等,不断升级山水文化……

谢坤说:“全力推动旅游产业化发展,让山地旅游成为助推册亨高质量发展的融合剂和新动力。”

如今,站在万重山景区眺望,群峰荟萃、万山叠嶂,生机无限。

(责编:顾兰云、陈康清)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