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区与镇宁自治县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中,以消费扶贫为主导,加强联系、密切配合,成功探索出“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消费扶贫特色新模式,为镇宁贫困户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同时,激活企业内生动力,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2019年9月,一场别开生面的镇宁自治县文化旅游推介会暨农特产品展销会在胶州区三里河文化广场举行。镇宁精心挑选的独具少数民族特色的歌舞让现场观众欣赏到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远在千里之外的镇宁成为很多胶州群众向往的地方。随着演出的成功,身着盛装的布依族、苗族姑娘们适时向观众推介镇宁农特产品和民族工艺品。现场观众争相购买波波糖、牛肉干、民族娃娃、小黄姜等独具贵州特色的农特产品,以及民族工艺品,当天,实现销售收入100多万元。初试获得成功,让两地更加坚定走“文化带货”销售模式之路。2019年,仅用5个月时间,镇宁通过“文化带货”销售模式,将各类农特产品销往胶州,达1000余万元,畅通了消费扶贫渠道。
2020年,经过双方探讨和对接,确定以线上推介为主、线下推介并进的模式进行。2020年6月12日,胶州与镇宁联办的“文化走亲·助力扶贫”线上非遗交流活动在镇宁自治县文化馆举办。活动利用抖音直播方式,展示胶州、镇宁两地非遗特色文艺节目。表演过程中,两地近百名文化工作者、爱好者通过抖音连线直播的方式参与互动,同步展示镇宁当地非遗产品、特色商品及农副产品,实现文化共享,助力农产品销售。短短1个小时的连线直播,点赞量达到1.5万余次,销售额超过15万元,帮助镇宁特色产品走出大山。此后,网上推介持续不断,镇宁优质特色农产品在胶州地区的知名度越来越高。
消费扶贫效益显现。同时,镇宁向胶州企业家伸出橄榄枝,向他们推介、宣传镇宁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和资源。
镇宁悠然田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成为第一个进驻镇宁的胶州企业。该公司成功将镇宁的大米、矿泉水、水果等农特产品销往胶州市场。同时,胶州进一步加强宣传推介,位于胶州的青岛利群集团福兴祥物流有限公司累计采购火龙果100万元,青岛春明食品有限公司采购小黄姜50吨;胶州中小学每天使用镇宁大米1吨,胶州市各单位2020年累计采购黄果树矿泉水5万箱。腊肉、牛肉干、波波糖、百香果、土鸡蛋、菜籽油等也成为胶州市民青睐的农特产品。
截至目前,在企业带动下,镇宁已累计向胶州销售各类农特产品产值8000万元,带动新增就业1000余人。
如今,通过政府引导、市场主体共同作用,基本形成“镇宁生产+胶州销售”销售模式。同时,两地相关部门认真整合产品名录,严把产品质量关,用拳头产品打开胶州市场,让胶州的单位和群众买到物美价廉的镇宁农特产品。(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杨小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