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七星关:优化营商环境 厚植兴业沃土

2021年01月05日14:44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2020年11月4日,贵州菲尚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的员工在口罩生产车间内忙碌。陈曦 摄
2020年11月4日,贵州菲尚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的员工在口罩生产车间内忙碌。陈曦 摄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既是“十三五”的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对全区经济社会带来的影响,七星关区严格按照把时间抢回来、把损失补回来的工作要求,聚焦企业用工难、原料缺、资金不足等问题短板,切实破难题、强弱项、补短板,多措并举推进企业复工复产,优化我区营商环境,做到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手抓、两过硬”,坚决打好打赢“两场战役”。

做好“加减法” 提升“放管服”改革质量

“我只来了两次,第一次是咨询,第二次是办理,整个过程加起来半个小时不到,办理流程简单、快速,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也很好。”在七星关区政务服务中心,赵萍拿着刚申请的营业执照,内心很激动。

刚毕业一年的赵萍由于本科学的是美术专业,便想在城区开一家美术培训班,开启自己的创业之路。“因为开办培训班必须要办理企业注册,是属于个体工商户,需要什么证明也不太明白,咨询了很多人,都说很麻烦,但是今天来二十多分钟就搞定了,不用跑来跑去的。”赵萍说。

一窗受理、一站审批、限时办结。近年来,七星关区政务服务中心通过不断优化和创新服务能力,提高办事效率,使政务服务能力得到显著提升,群众“零跑腿”事项934项,占所有业务比例达70%,“最多跑一次”事项1301项,占比达97.5%;不断探索和推出了减环节、压流程、减材料等方式,深入推进数据共享与融合,开通了全省通办、全市通办、跨省连办、全区通办业务,真正实现让群众少跑路,让数据多跑腿,推动业务办理全流程革命性再造,让企业办事更高效便捷。

规范审批权限畅通审批渠道,如何深入开展“减证便民”,七星关区持续做好权力的加减法,“减”就是要简政放权,“加”就是要提高政府权力为公共服务的水平。无论推动简政放权向纵深推进,还是建立长效监管机制,最终的落脚点都是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建立服务型政府。压缩编制、精简机构、流程再造、取消不必要的审批事项等并不难实现,但如何在这些措施落地实施后让企业和群众获得更好的公共服务体验感,这才是改革的最终目的。

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切实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步伐,提升政府公共服务的水平和质量,七星关区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抓手,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政府职能深刻转变,优化营商发展环境,最大限度激发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效,增进人民群众的改革获得感,让权力更好地服务公众。

建立服务型政府 纾缓民营企业发展困境

2020年以来,广大企业经营普遍受到疫情冲击,个体工商户、民营企业受影响最为严重。2020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步期,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的进一步巩固期,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及其他各方面体制改革,构建更加系统完备、更加成熟定型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政府与社会关系、市场与社会关系。

如何构建服务型政府,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七星关区委、区政府下足了功夫,2020年年初,七星关区委副书记、区长胡敬斌调研督导企业复工复产和重点项目建设情况,就企业生产和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现场督办。胡敬斌强调,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复工复产,是确保顺利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的重要支撑。全区各有关部门务必要提高思想认识,坚决按照中央、省委、市委和区委的决策部署,坚持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手抓、两手硬,全力推动企业、项目快速恢复正常生产、建设秩序,确保增长动力不减退。企业要坚定发展信心,积极主动作为,优化生产工期,在确保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加足马力生产,把耽误的时间抢回来,为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奠定坚实基础。

2020年以来,七星关区组织12家企业申请十大千亿级产业发展资金及农村产业革命刺梨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申请金额达6830万元,目前4家企业获得共970万元;降低企业成本,七星关经济开发区企业享受免收2020年1-3月厂房租金,为明钧玻璃有限公司、陆海龙腾有限公司、贵州京福服装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申请稳岗补贴135万元。申报“两直达”抗疫特别国债资金2093万元,全部为补助市场主体项目,已拨付资金1260万元,惠及市场主体141户。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面对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两场“大考”,七星关区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发展面临的困难挑战前所未有,克服了重重困难,战胜了种种挑战,全区经济运行呈现出企稳回升、恢复加快的良好态势。

织密扎牢基本民生安全网,保障困难群众、失业人员等基本生活。2020年以来,七星关区为 405 家企业办理 651份转运函,助力企业加快复工复产;为经开区企业提供用工服务,通过乡镇宣传,帮助企业招工,解决招工难问题。联合经开区等相关部门帮助企业稳岗就业招工,3月初各乡镇组织5000余人到经开区企业咨询择业。

2020年8月,七星关区召开半年经济工作会议,会议明确指出,要紧扣脱贫攻坚、全面小康目标任务,在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前提下,变压力为动力,化危机育新机,决战三季度、决胜全年度,努力把疫情造成的损失补回来;要全力抓产业、增效益,做大做强实体经济,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加快工业转型步伐,力促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要倾力上项目、扩投资,筑牢经济发展支撑,积极谋划储备项目,加快推进在建项目,精准做好项目招引。要着力抓改革、促开放,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不断壮大民营经济。

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强化企业用地、用房、用工、用电、用水、用气、物流、税费、融资等资源要素向园区倾斜,引导企业向园区集聚,切实降低企业要素成本。把企业利益当成自己的利益,站在企业角度考虑,让企业受益最大;把企业的要求,当成政府服务的最高标准,提供全方位服务,七星关区化压力为动力,更精准地提供政策支持,帮助企业重拾信心,全速复工复产,弥补损失,渡过难关,以更好地发挥在国民经济中的生力军作用。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打造“开放七星关”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抓招商引资,就是要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进一步增强经济实力,七星关区引进颐高大数据小镇项目、江苏极点化传媒公司项目,总投资24.2亿元,工业园区共引进石墨烯新材料项目、广药王老吉刺梨开发项目等22个,总投资15.98亿元,其中服装纺织项目8个,电子光电项目2个,新型建材项目5个,食品项目5个,医疗器材(口罩)项目1个,其他项目1个。新建项目和续建项目实际到位资金13.61亿元。

在刚召开的区委二届十一次全会上,市委常委、七星关区委书记吴东来在讲话中强调,要牢固树立“走出去、请进来”的开放式发展理念,以融入新发展格局为契机,用好统一战线资源,持续深化和广州市荔湾区的帮扶合作,围绕新型建材、服装纺织、食品加工等主导产业,坚持以商招商、驻点招商、产业链招商,大力招引与现有产业相配套的上下游企业,促成一批国内外优强企业到七星关投资兴业。

在今后的发展历程中,招商不仅仅是“引进来”,还要“留得住”,及时解决招商引资和项目落地过程中的瓶颈制约,建立和完善项目库、政策包、招商图,强化土地、交通、环境等要素保障,为建设开放七星关注入不竭动力。在服务上做好保障,各级各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进一步改善投资硬环境,优化服务软环境,切实营造引商、亲商、安商、富商的浓厚氛围,为投资创业者创造良好条件,为推动七星关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七星关区要走在改革开放的前列,全力深化改革,全方位推进开放,让发展动能竞相迸发,发展活力充分涌流,努力走出一条‘机制活、环境优、平台广’的改革开放之路。”市委常委、七星关区委书记吴东来的讲话鼓舞人心,为全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指出了方向。

七星关将继续发展服装纺织、光电电子、新型环保建材、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大力实施“千企改造”,加快推进优质烟酒、大数据电子信息、清洁高效电力、生态特色食品、新型建材等“十大工业”产业发展。重点将毕节卷烟厂、毕节复烤厂、毕节明钧玻璃、毕节发电厂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培育为销售收入上亿元、十亿元、百亿元的企业,充分发挥其龙头作用,带动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改造步伐,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效,推进企业向好向优。进一步做好商贸流通行业发展工作,通过促进居民消费水平稳步恢复提升。大力发展外贸经济,通过七星关区经济开发区实现服装加工贸易企业集聚,扩大国际市场竞争力,做大外贸进出口文章;加快淘汰辖区内落后产能,抢抓“中国制造2025”和东部产业转移战略机遇鼓励企业加强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推动工业经济实现转型发展、跨越发展;落实 “一区多园”战略布局。充分利用小微企业创业园的建设周期,同步推进招商引资工作,重点引进一批劳动密集型、清洁型、电商型、实用型,并具有成长性、创新性的中小企业,多渠道加大对创业企业的支持,引导升级改造,培育一批成性较好的小微企业;优化能源结构和产业布局,大力发展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推进能源技术和体制创新,争取“十四五”末,七星关区能源结构性矛盾基本得到缓解,能源产业布局进一步科学化、新能源产业集聚优势和竞争力显著提高,在能源安全、效率和清洁化三者之间找到平衡,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

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七星关经济社会发展蹄疾步稳,2021年,预计全区规模工业企业预计共实现规模工业产值155亿元,同比增长7%。预计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79.5亿元,预计增速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实现200亿元,增长5%左右;网络零售额实现2.35亿元,同比增长12%;力争全区电子信息制造业总产值实现1.8亿元,实现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全口径)企业营业收入1.7亿元。(文/图 廖婉君)

(责编:陈晶晶、陈康清)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