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绿色转型升级路上写好“五篇文章”

2021年01月04日11:20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十三五”收官之年,六盘水转型升级发展坚持“立足煤,做足煤,不唯煤”的发展思路,紧扣山地特色经济发展示范区、长江以南能源清洁开发利用基地、西南地区新兴产业培育基地、全国生态休闲避暑旅游产业基地“一区三基地”建设,全力做好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新兴产业择优发展、山地特色农业提质增效、全域旅游扩面提速、生态环境和谐宜居“五篇文章”,示范区建设成效明显,发展的“含金量”与日俱增。

刺梨花开。王光厚 摄

“老树发新芽”,做好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文章

六盘水是“三线”建设时期发展起来的能源原材料工业城市,煤、钢、电、材是传统产业,也是六盘水的支柱产业。在转型升级中,六盘水坚持绿色化、高端化、集约化改造,实施“百企改造”工程,深入推进能源工业新机制运行,传统产业持续转优、转强。“煤、电、材、焦、气、化”要素保障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加速构建,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大幅提升。

发耳煤业安全监控系统。六盘水市委宣传部供图

煤炭产业“两化” “三利用”成效明显,全市煤矿智能化、机械化“两化”改造在全省率先实现100%,山脚树煤矿、发耳煤矿入选国家首批智能化示范煤矿建设名单,急倾斜煤层机械化改造技术攻关取得成功;煤矿瓦斯、煤矸石、矿井水“三利用”全省领先。

电力产业煤电一体化深入推进,风光水火多能互补综合能源系统加快形成,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全面完成,全省最大的光伏电站建成投产。

钢铁产品工艺优化积极开展,“制造+服务”持续强化,圆满完成国家无车承运人试点建设,实现机器人替代人工作业,开启钢厂余热为市中心城区集中供暖模式。

建材产业固废循环利用、变废为宝步伐加快,构建“煤矸石—发电—粉煤灰(脱硫石膏)—建材”循环经济产业链,培育新型墙体材料等建材企业120多家。

“新树扎深根”,做好新兴产业择优发展文章

抓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解决存量盘活问题,发展新兴产业,则是解决增量培育问题。

六盘水持续推进“百企引进”“千企融合”,按照“板块布局、产业耦合、链条发展、集聚发展”的原则,择优发展新材料、新型能源化工、旅游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现代纺织、物联网、现代物流等“七大产业板块”,投产企业达257家,实现产值近200亿元。

纺织产业。六盘水市委宣传部供图

铝及铝加工。 孙大方 摄

建成省内产业链最完整的铝深加工产业集群、建成全国规模最大的玄武岩纤维生产基地、发布全国首个氢能源产业发展地方规划、建成全球同行业中装备水平最先进和资源利用率最高的硫酸锰生产线……六盘水大力培育新兴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此外,突出创新驱动发展,获批贵州省煤炭洁净利用重点实验室和六盘水三力达科技有限公司院士工作站等2个省级创新平台,省级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建设实现“零”突破;六盘水红心猕猴桃特色产业基地获批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形成“东部企业+贵州资源”“东部市场+贵州产品”“东部总部+贵州基地”“东部研发+贵州制造”开放合作模式。

“短板变长板”,做好山地特色农业提质增效文章

作为喀斯特山地城市,六盘水“海拔高”“耕地少”“地破碎”“土贫瘠”,农业一直是经济发展中的“短板”。

于是,六盘水充分发挥“三变”改革的带动作用,坚持高标准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变荒山荒坡为千顷良田;坚持不以己之短博人之长,坚持走特色化、差异化的路子,因地制宜发展春茶、刺梨和猕猴桃等“凉都三宝”;坚持规模为王、以规模抢市场、以市场定规模;坚持打造“三变”改革的升级版,通过“三变”改革覆盖贫困群众,造福人民。

“三变”改革发源地之一盘州娘娘山。六盘水市委宣传部供图

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刺梨、猕猴桃、早春茶等山地特色农业397万亩,形成全国最大的刺梨基地、全省最大的猕猴桃基地。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积极推进,全市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48.5%,刺梨原汁搭乘中欧班列出口法国,红心猕猴桃等产品远销加拿大、俄罗斯。水城县入列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成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和省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32个。

猕猴桃产业基地。 孙大方 摄

水城春茶叶基地。六盘水市委宣传部供图

盘县火腿、水城猕猴桃等30个产品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累计达237个、绿色食品认证累计达19个、有机食品认证达40个。全市55.46万户农户入股成为股东,入股受益农民达184.31万人。

“弱业转强业”,做好全域旅游扩面提速文章

六盘水市位于贵州西部,青藏高原的东部边沿,乌蒙山北麓,地跨北纬25°至26°。由于特殊的纬度、海拔和地形地貌,六盘水的气候独特而宜人,造就了四季不同的别样风情。

玉舍雪山滑雪场。六盘水市委宣传部供图

六盘水充分利用夏季气候独特、山地资源突出、“三线”文化丰富优势,以全域旅游为方向,以丰富业态为重点,以融合发展为途径,加快文旅融合、农旅融合、工旅融合、康旅融合、体旅融合,着力提升“中国凉都”知名度和美誉度,建设国际一流避暑度假和山地运动目的地城市。

“中国凉都”360度激情点燃19度仲夏,六盘水夏季国际马拉松赛上升为国际铜标赛事,打造了山地汽车越野、滑翔伞、自行车、攀岩等精品体育赛事,推出了四季滑雪、观光索道、滑翔飞艇等一大批旅游新业态新产品。推出“三线”博物馆、红军长征“盘县会议”会址、海坪彝族文化园、氤氲温泉等一大批景区景点。“滑雪+温泉”,体验冰火两重天,“南国冰雪城”成为六盘水又一张靓丽名片。

目前,全市4个县、市、区均成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建成A级景区27个、4A级景区11个。2020年,野玉海山地旅游度假区上榜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名单,全省唯一。

“煤都”变“三都”,做好生态和谐环境宜居文章

实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向高端新兴产业要效益,以绿水青山的优质生态资源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是六盘水的目标。

六盘水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大力实施生态环境提升行动,着力构建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唱响“江南煤都”“中国凉都”“生态绿都”好声音。

市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持续33个月保持100%,国控省控地表水断面I-III类水质占比达到100%,可吸入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达到33微克/立方米,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2%,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2020年,六盘水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固废、乡村环境整治“五场战役”,持续推进绿色贵州建设六盘水行动计划,成效显著。

不管是从地下到地上,还是从“冷资源”到“热资源”,从做足“煤炭”经济到做好“山水”文章,六盘水正走出一条“江南煤都”“中国凉都”“生态绿都”并进的绿色转型升级之路,构建“生态与发展、致富与美丽”共生共荣的新格局。(文/冯坤 李曼)

(责编:陈晶晶、陈康清)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