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州区:健全服务体系 推进易地搬迁户稳定就业创业

2020年12月28日16:07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据遵义市人民政府网消息:实施易地扶贫搬迁,不是简单的人搬迁,能否为搬迁群众创造多途径就业创业渠道,才是实现“断穷根”的关键所在。“十三五”以来,播州区按照“一户一策”原则,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健全服务体系,把积极引导和鼓励搬迁对象就业创业作为推动易地搬迁群众脱贫致富的“稳定器”,增强搬迁对象的自我发展能力和造血功能,持续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的后半篇文章。

易地扶贫搬迁,搬迁是手段,就业是核心,脱贫才是目的。2017年,石板镇井岗村的村民熊建建一家搬迁至鸭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后,在周边一直做着临工。今年4月,得知遵义兴民家政服务有限公司在安置点进行保洁培训后,她主动报名参加。经过一个星期的理论和实操培训后,她基本掌握了保洁工作的要领,公司正好缺保洁人员,她就应聘到了公司上班。“到现在为止,工作了大概大半年时间了,每个月的收入差不多都在3000块钱左右,而且能解决家里面所有的开支,并且这个工作比较自由,我也比较喜欢,既能够在家里照顾孩子,也能够挣点零用钱,还是比较不错的。”

目前,公司已招聘了像熊建建这样的就业人员有120多人,覆盖石板、鸭溪、尚嵇等6个乡镇。其中,易地扶贫搬迁对象有20多人。目前公司还针对员工自身的喜好和特长开设了多个业务,业务范围拓展到了正安、仁怀等。

“我们现在公司主要的业务有家电清洗、母婴护理、老年护理和家居保洁,然后根据她们的具体情况来安排工作,对于我们本地的中年妇女来说,这些有家庭的一个是解决了她们的就业问题,增加了她们的收入,提高了她们的生活质量。”遵义兴民家政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李静说。

搬离了原有的土地,新生活还得有新营生来维系。对于2016年从茅栗镇草香村搬迁至播南街道紫薇社区白龙小区安置点的张忠琴。从2017年开始,她就陆续参加了社区组织的家政、彩妆和厨师培训,随后带着这些手艺外出打工,因年龄偏大,就业十分困难。回来后看到安置点住着400多户近2000人,她便在安置点旁开了一家羊肉粉馆,生意还不错。“每天卖得多的时候,有40至50碗,有400至500块钱,还有我家丈夫在另外一边上班,我就经营这个店,虽然大家都辛苦一点,每个月生活还是没问题。”

播南街道紫薇社区居委会副主任朱宗兰介绍,截至目前,白龙小区安置点有434户基本达到了每户两人以上的就业,如果有搬迁群众需要想通过自主创业的,社区也会积极的引导和鼓励,并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目前有15户对象在不同的领域实现了自主创业,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解决了搬迁群众搬过来之后没有收入的后顾之忧。

搬迁与扎根同步,移民与脱贫共振。“十三五”以来,播州区在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上,坚持在长效脱贫上下功夫,重点从搬迁对象自身发展动力上下功夫,进一步加强劳动技能培训和就业岗位推荐,确保具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搬迁户家庭至少有一人稳定就业。

截至目前,播州区已开展就业技能、农村实用人才等贫困劳动力全员培训16891人,开展易地搬迁劳动力全员培训4761人,全区63个贫困村创设公共服务岗位,重点安置“无法离乡、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1125人。

“下步工作中,我局将进一步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就业创业,细化工作措施,通过就地就近就业、组织化劳务输出、返乡创业带动、托底安置就业困难人群等方式促进就业,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播州区就业局副局长敖赟说。(遵义市人民政府网)

(责编:陈晶晶、陈康清)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