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讲啦!——首期“贵州自然资源科普讲坛”在筑举办

2020年12月23日11:18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听众积极提问,交流互动。贵州省地质博物馆供图
听众积极提问,交流互动。贵州省地质博物馆供图

12月21日, “贵州自然资源科普讲坛”(第一期:博物讲解与藏品管理)在贵阳正式开讲,讲坛为期两天,由贵州省自然资源厅主办,贵州省地质博物馆承办。贵州省自然资源厅及所属事业单位、省地矿局、省煤田局、省有色和核工业地质局、省内各自然资源科普基地、贵州师范大学、《贵州教育报》等相关单位的150余名听众,在新建成的贵州省地质博物馆学术报告厅参加讲坛。

受益匪浅的“问”与“学”

“在博物讲解活动中,怎样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参加讲坛的贵州师范大学的大学生们踊跃提问。

“讲解也是生产力,只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做博学多能的文化传播者、因人而讲的教育工作者、受众至上的真诚服务者、名副其实的场馆代言人,精心准备、贴心服务,一定能做出深受大众欢迎的文化大餐,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需要”,来自贵州黎平会议纪念馆的张中俞馆长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贵州地质博物馆作为崭新的展示平台,怎样发挥应有作用,助推新时期贵州自然资源科普事业,服务贵州经济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贵州地质博物馆的职工交流请教。

“把握专业博物馆的特点,发挥科普宣传作用,展示贵州优势、呈现贵州亮点,传递绿色发展理念,赋能人民生活新内涵,一定能做出新特色、打造新名片”“以博物藏品为中心,强化藏品管理、活化藏品信息,为我们的明天收藏今天”“通过精心展陈和生动讲解,把博物馆打造成吸引观众、寓教于乐的网红打卡点”……,来自贵州省博物馆的李甫、张婵、简小艳等专家分别在授课中深入浅出地诠释了自己的观点。

在本期讲坛上,来自贵州省博物馆、黎平会议纪念馆的各位主讲人分享了来自博物工作一线的理论实践与经验感悟,妙语连珠、生动活泼的授课内容牢牢地吸引了在场的听众,大家纷纷表示,参与这期讲坛受益匪浅,丰富了知识、增长了见识,一定要将课程的精华内容带回去,细细品味、学习运用。

首批观众的“观”与“感”

据了解,贵州省地质博物馆的主体建筑已经竣工,四大展厅正在紧锣密鼓的布展当中。目前,序厅及4D影院已初步成型,作为一项活动内容,科普讲坛的听众们受邀来到贵州地质博物馆的序厅及影院参与测试性体验。

在序厅,墙上面积达百余平方米的原板海百合化石震撼人心,在气势恢宏的国宝级巨型化石面前,观众惊叹不已,纷纷拿出手机拍照留念,并围着博物馆讲解员提出各种关于远古生物和珍贵化石的好奇问题。

在影院,大家随着4D影片动感起伏的立体画面,一起“飞越多彩贵州”,观影结束后大家认真填写调查问卷,对观影环境、影片内容、体验感受等提出宝贵意见。

贵州师范大学的带队老师李维兴奋地说:“序厅的巨型化石和4D影片都非常美,今天的感受让人流连忘返,发自内心地还想再多来参观几次,再多看几遍”。

更多的观众则表示,早就听说贵州省地质博物馆有许多“镇馆之宝”,今天的能作为“首批观众”初睹真容,堪称幸运,虽然只看到极少部分的展陈内容,却已在内心勾起了期待早日开放、全面观展的强烈渴望。

科普事业的“启”与“航”

本次讲坛,是贵州省自然资源厅履行科普职责,创新科普形式的又一新举措。讲坛的成功举办,开启了贵州自然资源科普的新篇章,标志着贵州自然资源科普事业向着高质量发展方向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今后,该讲坛将围绕自然资源“两统一”的职责,围绕国家关心、社会关注的热点,组织开发国土空间规划、土地矿产管理、地质灾害防治、测绘前沿科技等吸引观众的课程、活动,把“贵州自然资源科普讲坛”打造成具有吸引力、影响力、生命力的科普栏目,逐步形成科普品牌。

贵州省地质博物馆表示,此次讲坛也是今年8月份成立以来承办的首次公共活动,既检验了场馆运用和活动组织的能力,也开启了博物馆社会科普的“新航程”,贵州地博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深化与全省自然资源系统各单位以及全省各科普基地、地勘单位、科研院校、宣传媒体的交流合作,整合资源、优势互补,着力提供高质、高效、体验感好的公共文化产品,推动贵州自然资源科普事业迈上新的台阶。(沈纯练) 

(责编:陈晶晶、陈康清)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