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劳模黄先圣:家乡“点灯人”

2020年12月17日18:10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黄先圣(中)疫情期间到企业了解复工复产用电情况。
黄先圣(中)疫情期间到企业了解复工复产用电情况。

晴隆,因“中国抗战生命线”——滇缅公路“二十四道拐”而广为人知。这座山城,也因此拥有着浓厚的历史色彩底蕴。然而,大多数老百姓居住在偏远的深山石川,大山阻碍了发展,多年来积困成贫。晴隆县,曾被列为贵州省14个深度贫困县之一,境内的原三宝乡,也在贵州省20个极贫乡镇之列。

黄先圣,一个土生土长的晴隆人。自2003年大学毕业后,就回到家乡晴隆,就职于南方电网贵州兴义晴隆供电局,把青春和汗水,洒在家乡这片贫瘠的土地上。

在17年的电力生涯中,从一般员工到所长,到副总工程师。17年间,无论是脱贫攻坚、农网改造,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还是抗凝冻保供电,黄先圣始终初心如一,甘当家乡人的“点灯人”。

也正是他的这份初心,让他收获“贵州省劳动模范”、黔西南州“五一劳动奖章”,多次被评为贵州电网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先进个人、兴义供电局“十大模范员工”、“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和称号。

电力脱贫“先行官”

脱贫攻坚,电力先行。脱贫攻坚战号角一吹响,每一个供电人,都肩负着责任与使命。

作为晴隆供电局供电服务部负责人、晴隆县农网改造升级项目攻坚战的项目经理,黄先圣自然成了这电力中的“先行官”。

易地扶贫搬迁,是解决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最好办法。三宝乡整乡搬迁,让晴隆县城里多了一个阿妹戚托小镇。过去生活在大山里的三宝彝族苗族同胞,住进了小镇,一举变身城里人。

想客户所想,急客户所急。黄先圣主动对接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各项服务工作。他用心用情与客户沟通,通过座谈、走访,以及跟踪服务发现问题,组织编制搬迁点保障供电“一点一册”,多次将电力设施建设建议措施专题向晴隆县人民政府领导报告,为全县脱贫攻坚决策提供着电力方面的专业支撑。

2019年,黄先圣在阿妹戚托小镇园区入驻企业座谈中了解到,部分企业在用电过程中遇到问题,便设立24小时片区客户经理机制,打造10分钟“供电服务圈”,全力保障企业用电,开展不定期上门服务,最终解决了卓康鞋业等企业用电稳定和用电设备故障等诸多问题。

在农网改造中,多年的从业经验,让黄先圣深知项目实施“精准”的重要性。只有项目前期做足了充分准备,才能有序推进实施。为确保项目精准实施,黄先圣常为一个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设计人员一起走村串寨,有时在村里一呆就是一整天,最终才能确定设计方案。

晴隆锑矿大桥河一级电站独立供电的大厂镇大厂社区和鸡场镇学官社区,是晴隆县未进行农网改造的区域。该区域电网结构薄弱、供电安全问题突出,严重影响脱贫出列,进行电力体制改革和实施农网升级改造势在必行。

但该区域用户用的是低电价,一开始他们坚决不愿参与改革。黄先圣便亲力亲为,深入开展调查走访,结合用户意见和政策,编制问答知识手册报审后下发、宣传,让独立供电区域的用户了解政策和移交方案,顺利完成了移交任务,为该区域电网改造打下了坚实基础。

“这个小册子,逐一解答了我们的疑惑,让我们老百姓了解了政策,让大家心甘情愿地参与电改。用上稳定安全电,我们离脱贫致富的日子也不远了。”红寨组李组长说,他至今还保留着小册子。

据介绍,仅2016年至2018年间,晴隆县完成投资1.79亿元,新建和改造110千伏变电站3座、35千伏变电站7座,改造35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42公里、10千伏配电线路342公里、低压线路1284公里、配电变压器337台,新增变压器容量37480千伏安。

投资完成后,解决了全县36个深度贫困村供电设施老旧、供电能力薄弱等问题,让深度贫困村“电力十足”。同时完善了14个中心村双电源线路,全县中心村实现供电“双保险”,解决2350户11700余人农村生产生活用电的瓶颈问题。

甘做群众贴心人

黄先圣常说:“要换位思考。我自己也是一名用电客户,如有需求得不到解决,心里自然会有想法。所以,必须第一时间解决用电客户反映的问题。”黄先圣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2018年,碧痕镇新庄村牛角寨变台新建施工,村里一个“老顽固”多次阻工,导致工程进度缓慢,施工队一筹莫展。单位里想到黄先圣有丰富的基层经验,便决定让他去做这个“老顽固”的工作。

黄先圣接到任务后,便来到“老顽固”家。先听“老顽固”道明原委,接着便是一番苦口婆心的劝说。唇枪舌战几十个“回合”后,“老顽固”终于开窍,同意让道施工。

“老顽固”属困难家庭,在随后的施工过程中,黄先圣对他多了一份关照,帮他家把线路进行了规范整改,解决了用电安全隐患。此后,“老顽固”逢人便说先圣的好,而且主动帮助施工队做其他“顽固”村民的思想工作。该台区农网改造得以提前完成,“老顽固”的电话,也成了这个寨子的服务热线。

“想客户所想、急客户所急,脚踏实地做好供电服务,为客户排忧解难,让企业和客户实现双赢。”这是同事们对黄先圣的评价。

2013年,晴隆县大型招商引资企业盘江水泥厂入驻,黄先圣带头为企业用电保障搞好服务。从项目设计、现场施工到工程验收,他全程参与。

在线路建成试验时,该厂升压站一直试验不合格。为了解决问题,黄先圣积极与厂家沟通、查阅技术资料,以期破解技术难题。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升压站进线电缆试验成功,为该厂及时投产提供了可靠的电力保障。

2016年,一次到煤矿企业例行检查服务中,黄先圣听到仁禾煤矿机电矿长反映“力率考核电费比重大”后,他立即与机电矿长到配电房进行检查分析,发现无功补偿装置未投入运行,于是现场指导处理,解决无功就地平衡问题,直接为该企业每年节省开支近30万元。

当服务排头兵,做群众贴心人。黄先圣创新实施客户经理网格化管理,在全县公布了40多名客户经理信息作为客户报修、报装的服务号,对客户实现24小时开机服务。客户只要一个电话,就能找到自己辖区的管理人员,大大缩短了客户与供电企业的距离,打通了供电服务“最后一公里”。在2018年、2019年第三方客户满意度测评中,晴隆县供电第三方满意度测评均位居全州前列。

急难险重不缺席

晴隆山高坡陡,每到冬季,供电人都得捏一把冷汗,生怕凝冻灾害来袭。但凡灾难面前,在保供电人的身影中,黄先圣从未缺席。

2008年冬季,晴隆县遭受前所未有的冰雪凝冻灾害,为民生保供电是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生产技术部负责人,黄先圣始终坚守岗位,靠前指挥,多次参与调度抢险。在防灾救灾及灾后重建工作中,黄先圣始终不忘电网人的初心,带头发挥着党员示范作用。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迅速扩散让人触不及防,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晴隆大街小巷、乡头村尾的疫情防控服务点需要接通临时电源。黄先圣主动请缨,承担了对接落实服务点的用电问题,新建400千伏安配变一台及其配套设施,在48小时内完成该县老年养护楼县级服务点和花贡敬老院乡镇服务点的临时用电,同时加强对县医院等重要单位的用电保障,为晴隆县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奠定了基础。

“为了满足老百姓的用电需求,即使是灾难面前,我也要负重前行,为的是万家灯火明。”黄先圣这样说。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香满园。我想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企业员工队伍成长打造一片沃土,促进员工队伍成才成长,在新时代人人出彩。”黄先圣喜欢对工作经验进行总结分享,他在国家期刊发表论文三篇,其中一篇获得教研成果一等奖。他用自己的专业精神与经验,影响和带动着身边的人。

没有豪言壮语。17年如一日,黄先圣在平凡岗位上践行着“人民电业为人民”的初心,默默地为家乡奉献着那份光和热。(文/图 卢官洪) 

(责编:吴锋(实习)、陈康清)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