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仁怀市扶贫干部冯喆 |
我是仁怀市税务局驻村干部冯喆,接到遵义市委组织部大回访文件的时候,既欣喜,又期待。思绪回到那时驻村、那时的青春。
2015年,我21岁,刚参加工作就接到一项光荣的工作—小康驻村。记得当时领导语重心长地和我说道:“我们单位定点帮扶火石镇富兴村,全面小康一个也不能少,就像这个村的名字一样,富兴,要用实际行动让富兴村真正富兴起来!”就这样,还带着些许青涩气息的我成为了一名驻村干部,收拾行囊,打起背包,和同事一道踏上了火石镇富兴村(现在为富兴社区)的驻村之路。坐在前往火石的车上,一个小时的高速,30分钟的盘山公路,远远的就看到火石镇如同一条长龙,盘旋在对面的山头。
驻村工作顺利铺开,号角虽已吹响,但真正工作时还是会遇到很多难题,比如村里的群众不相信我这个刚参加工作的小姑娘能帮他们解决问题,不配合走访调查。又比如,村里的群众一下来就认为我们是给他们发粮发油的,把驻村工作单纯理解为发福利,但是每次召集的务工培训会、政策宣传会没多少人重视。慢慢的我发现,要干好村里的工作,功夫不仅要下在办公室内,还在多在办公室外。村里有各种各样的复杂情况,一定要多走走,多问问,才能把工作干好。
一天下午,我正准备下户走访,阴地岗组村民李则和他妻子来到驻村工作办公室,看到我,激动的问到:“同志,驻村工作组管修路不?我们阴地岗组地势高,路难走,太需要一条连户路了,赶一次场都要绕包圈,娃娃们读书都要多走一个多小时呀。”李则的妻子一边拍打着裤子上的泥泞一边说到:“每次我们走小路进镇总是搞的一身泥,大家早就想修一条路了,但是因为资金投入太大,而且一部分村民外出务工,这条路说了几年了都没有修起来呀。”
“这条路涉及的村民有多少户呢?”我问道。
“大概有70户,240个人。不过现在在家务农的只有30多户。”
了解情况后,我立即联系村包组干部和驻村的同事,一同下组查看。走到阴地岗组,才了解到这条路修建的困难。阴地岗组位于富兴村大山丛中,四面都是又陡又高的山,真是印证了那句“明明相对却难以相见”的窘境,想要去对面山坳,需要从这边山腰绕到山脚,再从山脚绕上对面山坳,既费时又难行。
我又到附近村民家里去了解情况,原来这条路之前村里研究讨论过,但是阴地岗组地势高,修路成本投入大,尤其是群众的意见没有统一,所以路一直没修好。了解情况后,我立即向帮扶单位仁怀市税务局报告,申请补短板资金,获得单位的同意后,我继续加强农户的遍访,多了解群众思想,便于统一意见。
一条易通行又省时的连户路,成为了我和驻村工作组的同事们决心要做好的第一件大事。
一个寒冷的冬夜,我和驻村工作组的同事们一同到阴地岗组开群众会,讨论修路的事宜。阴地岗在家的村民基本都来了,大家聚在村民小组长的家里拥着火炉取暖,暖和的小屋里,或站或坐的聚了三十几个村民。
当时的驻村工作组第一书记张国锋同志向村民介绍了国家补短板政策、帮扶单位仁怀市税务局具体支持措施及当地政府配套政策等,村民们一个个纷纷点头,大家看到了修路的希望。但是融洽的氛围很快就被打破了,当讨论到路怎么修,从哪个山坳过去,会经过哪几户村民的院坝的时候,村民们出现了较大分歧。
“修路我同意,但是不能从我家院坝过,以后我怎么晒高粱啊?”李二嫂说道。
“李二,修路要考虑投工投劳啊,当然是要最近的一条路线才能减少成本。我同意这条路线,但是也要兼顾连到那几块好土,这样也能成为一条机耕道。”
有的村民认为要尽量避免占用好土,有的村民认为要科学规划路线,有的村民不愿意被占用自家土地。辩驳声、争吵声充满了小房间,大家众说纷纭,激烈地讨论着。时针不停走动,大家从激烈讨论发展为谁也不服谁,同意修路的村民意见书上,没有一个村民签字。看着村民们互相激烈争论,迟迟达不成一致意见,我和驻村工作组的同事们又着急又有些许无奈。得让大家意见统一起来,于是,我和同事们开始分头做村民的思想工作。
我把李大姐拉到一旁说:“大姐,现在国家的扶贫政策好啊,政府和帮扶单位都在帮助你们补短板,修好路。现在修路是最佳时机!”
我的同事又做其他村民的工作:“村民们,现在修路不仅仅是关系你们的事,还关系到小孩的读书,还有老人的出行。希望大家能够把握住这次机会,一条路,有可能就会带来一次转机。”我和同事一阵耐心沟通后,慢慢的,房间里安静下来变得鸦雀无声。村民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但是谁都不说话。
看着大家无动于衷,此时,驻村工作组同事张国锋书记把村民同意书拿过来,写上自己的名字:“虽然这里不是我家,但是我挂帮这里,我就把这里当自己家,修这条路,你们每家出多少,我就出多少。”
我和其他同事也带头签下自己的名字,“乡亲们,这里就是我们的家,修路我们一起修!”
看着我们都在村民同意书上了自己的名字,村民们不再沉默,“算了,只要路能修好,那块土,占就占了吧,大不了路修好了我做另外的土”,“要过院坝就过吧,以后晒高粱的时候大家路过都慢点”,“二嫂,以后就来我家晒吧”。就这样,村民们一个一个都在同意修路声明书上签上了名字,房间里又恢复了欢声笑语。回到驻地的时候,已是晚上11点多了。
4个多小时,一条群众投工投劳的连户路已深深印在在了每个驻村队员的心里。虽然疲惫,但今天的我心里满满的成就感,这是21岁青春最好的印记和路……
再次走进富兴社区阴地岗组,既熟悉又陌生。山还是原来的山,但山那头与这头的路途已不在遥远。一条连户路横贯过去,像一条白色的丝带,缠绕在青山山腰间。“我想偷偷望呀望一望它,就好像要浏览一幅画……”富兴村,愿你富裕兴旺永远美丽山村。(图/文 仁怀市税务局提供)
![]() |
仁怀市扶贫干部冯喆正在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