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钢绳(集团)有限公司二分厂技术员、高级技师周家荣——

匠心有传承 钢丝拧成绳(劳动者之歌)

本报记者 苏 滨

2020年12月11日09:27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少则几十根,多则上百根,细如发丝的钢丝,如何做成一根钢丝绳?每根钢丝绳的强度、韧性、使用寿命该如何精准控制?从一窍不通的门外汉到自学成才的行业专家,52岁的贵州钢绳(集团)有限公司二分厂技术员、高级技师周家荣,已经和钢丝绳较了30多年的劲。

初中毕业后,周家荣做过泥匠,挑过沙石,卖过大米,19岁那年进入贵州钢绳(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二分厂钢丝绳制造车间上班。进厂后,周家荣勤奋好学、善于钻研,一有机会就站在老师傅身后,观察他们的操作,学习规范化动作。周家荣负责股绳工序,要把几十根钢丝组合、排列到一块儿,还得讲究粗细搭配,每层都不一样,一旦出错,生产出来的钢丝绳就报废了。工作难度不小,但细心的周家荣从未出过岔子。

因为表现突出,工作刚满4个月,周家荣便在同批职工中最先独立上机操作,晋升为一线青年技术骨干。“有机会,我还会向工程技术人员请教钢丝绳接触面、破断拉力等理论知识。”在他看来,只有弄懂理论,再加上实际摸索,才能实现创新创造。

后来公司准备研发压实股钢丝绳,任务落到了周家荣身上。“之前的钢丝绳,在跟滑轮接触时,受力点少,接触面小,磨损快,寿命短。”周家荣说,要改变这些属性,难度着实不小。“钢丝之间直径和长度不同,张力有大有小,只能靠排列组合改变钢丝绳的特性。组合好钢丝,还得选择合适的模具进行定型,避免钢丝交叉乱套。”没有捷径可走,周家荣只能凭多年积攒的经验手动调试,前后用了一个多月才攻克技术难点。由于操作技术精湛,周家荣先后参与神舟号飞船用钢丝绳、“辽宁号”航空母舰用钢丝绳、卫星用钢丝绳等研发生产,参与修订了30多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工匠精神,贵在传承。从工作第二年起,周家荣便开始带徒弟,他说:“光我一个人有技术哪行?懂技术的越多,咱们国家做钢丝绳的底气才越足!”2013年他创办技能大师工作室,开展理论培训、实操演练等课程。30多年时间,他已带出近百名徒弟,有36人得过省部级、行业、公司技能比赛表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只有全身心投入,人生才能出彩。”在今年公司新进员工的第一堂课上,周家荣这样说。

原刊于《 人民日报 》( 2020年12月11日 第 06 版)

(责编:陈晶晶、陈康清)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