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福村的新生活

2020年11月27日14:57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天生桥局青年志愿者为纳福村留守儿童送去员工自愿募捐的过冬衣物和营养品。陈光泽 摄
天生桥局青年志愿者为纳福村留守儿童送去员工自愿募捐的过冬衣物和营养品。陈光泽 摄

纳福村的新生活

初冬的清晨,在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册亨县坡妹镇纳福村,蓝天白云之下,高低错落的村庄在阳光的照射下构成了独特的乡村美景,群山掩映,沟壑纵横,这是纳福村的特色地貌,高山多、平地少,景色虽优美,但人均耕地仅0.67亩的情况导致纳福村在几年前是贫困村,全村共有536户2422人,其中贫困人口就有201户881人,2014年时贫困发生率高达34%。

但如今的纳福村已然不是曾经的模样,仅仅几年时间,纳福村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宽阔的马路、整洁的村卫生室、干净的垃圾桶、2个村级活动场所成为村民们休闲娱乐的选择之地。不仅如此,纳福村还在全镇率先完成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目前全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01户881人已全部实现脱贫摘帽,贫困发生率为0,实际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增至7100元,远超3973元脱贫线。而这些变化的背后,离不开南方电网超高压公司天生桥局干部员工的默默付出和努力。自2016年以来,南方电网超高压公司天生桥局(以下简称“天生桥局”)充分发挥央企担当作用,对纳福村进行定点帮扶,为纳福村送资金、送技术,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发挥企业担当

纳福村是个典型的少数民族村,全村布依族占比90%,村里还保留着少数民族地区特有的习俗,寨中40岁以上的中年妇女还长期穿着民族服饰生活。“地理位置偏僻,自然条件较差,加之村民传统观念落后,缺乏脱贫致富带头人,缺资金、缺技术,思想文化仍相对落后,创新意识和学习意识不强。这些都是曾经导致纳福村贫困的原因。”天生桥局派驻册亨县坡妹镇纳福村现任第一书记刘权说。

作为册亨县坡妹镇纳福村的帮扶单位,天生桥局充分发挥央企担当,从2016年1月开始对纳福村进行定点扶贫帮扶,为纳福村送人、送资金、送技术。先后派出两位驻村第一书记驻点帮扶。

自2018年以来,天生桥局投入到纳福村的帮扶资金共计127.37万元,其中,2018年38.82万元,2019年47.4万元,2020年31.15万元,帮扶单位及派驻的驻村第一书记刘权作为致富引路人,帮助当地村民完善资金的立项、管理、使用、报账程序。

“党建扶贫”是天生桥局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天生桥局党委组织输电管理所党支部与扶贫帮扶点纳福村党支部开展支部联建工作,以10个“一”工作为抓手,在2019年实施了“开展一个联建经验巩固”“关心一批大学学子”“留下一笔精神财富”等10个方面的内容,建立了结对共建联结机制。

除此之外,将党建工作落到实处,为老百姓带去真真正正的便利。天生桥局帮助纳福村修建了一房三室村级活动室,并组织群众开展活动、召开院坝会等。

目前,全村五通(水、电、路、讯、宽带)合格,通组路修建19公里,入户路3万余平方米,60平方米的卫生室已经建立并正常运营,垃圾桶发放及垃圾回收体系已正常运作,通过帮扶,全村“两不愁三保障”全部达标,群众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找准发展模式

纳福村土壤显弱酸性,气候温暖,光照时间长,非常适合油茶树生长。村民早有种植油茶树的传统,这种生态油茶树和普通的油茶树不一样,其成品油茶干果压榨的茶油,属于高级植物油,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0%,远远高于菜油、花生油和豆油,有降低血压、血脂和软化血管等作用,是很适合糖尿病人、高血压老人食用的“宝藏”。

同时纳福村里很多农户家庭都有养猪的经验。然而守着“宝藏”一般的油茶树和已有的养殖技术,村民们依旧无法脱离贫困的现状。“其实这就是思路的问题,我在来到纳福村经过3个多月的实地走访和向村民们沟通,查阅资料之后,发现可以采取种养结合的模式,实施种植油茶果和养猪的产业扶贫思路。”刘权说。

思路有了,接下来就是落地实施,刘权与其他村干部商议之后,建立起种养合作社,种植油茶果、养殖二元母猪,将产业发展模式细化为“12115”,即村里每户人家发展1人务工,养2头猪,种1亩经济林,养1头牛和至少5只鸡。“这种猪和之前村里养的土猪不一样,这是我们从外引进的二元母猪,品种优良,产仔多,最多一胎能生18只,生产的小猪肉质好,瘦肉率高。”刘权介绍。

走上脱贫道路

潘安忠就从这种模式中得到了切切实实的实惠,脱掉了曾经“贫困户”的帽子。今年52岁的潘安忠家里有两个小孩,几年前,家中的唯一经济支柱就是他在外打工赚的钱,“那会日子苦啊,我在海南、河南都打过工,距离家里远,家里老人小孩都无法照顾,很是忧愁。”潘安忠表示。

改变就发生在2018年,那年回到了村子里,因为看到了国家好的扶贫政策,“回到家乡之后,刘权上门来看我家的情况,鼓励我发展产业。并鼓励我可以利用之前的养猪经验,走种植油茶果、养二元母猪、养鸡一起发展的脱贫路子。”潘安忠说。

通过产业扶贫的方式,现在潘安忠家里种植了6亩油茶果、养殖了2头二元母猪,产仔3胎30头仔猪,一胎在孕,一年多来,这些就为他家实现了4万余元的收益。

纳福村的“12115种养”新模式,目前按照短中长分类,长期发展种植油茶面积1100亩、板栗400亩、核桃300亩,目前村里的大小山头上已种上了油茶“致富树”。中期发展养殖二元母猪产业,存栏100余头,产崽可达800头,基本满足本村生猪发展,短期种植生姜产量达25万斤,养鸡方面可以长期合作销售土鸡,年出栏生态土鸡5000羽。

超高压公司天生桥局于2016年1月开始对纳福村进行定点帮扶,该村于2019年实现脱贫摘帽,当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为0,全村GDP达2156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100元以上,远超3973元脱贫线。(孙艺璇 陈光泽)

南方电网超高压公司天生桥局派驻纳福村第一书记刘权

一千多个日夜坚守

11月的清晨,阳光透过树林洒下地面,山中雾气渐渐散去,仍有丝丝凉意,在册亨县坡妹镇纳福村委会办公楼二楼的小屋子,刘权早早起床了,背着双肩包,裹了裹衣衫,他便出门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作为南方电网超高压公司天生桥局派驻册亨县坡妹镇纳福村现任第一书记,刘权最近忙着开展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工作,迎接2020年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以及政府常规管理工作。

“算算从2018年3月到这里,已经两年多了,时间过得太快了。”1000多个日日夜夜,刘权已经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心系纳福村的老百姓,“看着纳福村一年一变样,从曾经的深度贫困村到今年1月,通过贵州省第三方脱贫攻坚评估验收,顺利实现脱贫摘帽,我心里真的是高兴。”

村民们已经把这位“第一书记”当成了自己的知心朋友,说起刘权这几年在纳福村的帮扶工作,有的村民甚至红了眼眶,“他真的是我们的好书记、好哥们。真心为我们想,帮助我们脱贫,可以说,没有他,就没有我现在的好日子。”村民吴立祥说起刘权言语中都是感激。

完成困难的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确定种养结合的特色产业扶贫路子、改善村容村貌的基础设施建设……这些都是刘权这1000多个日日夜夜在纳福村交出的亮眼“成绩单”。

“穷,不怕,没有脱贫的意识和办法,才可怕。”刘权说。在其位,就要为老百姓真真切切地做点事。“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是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特别是对于纳福村这样的少数民族村寨来说,搬迁是帮助贫困群众挪穷窝、斩穷根的关键举措。”刘权说。

当时纳福村下属8个组,有3个组要整体搬迁,包含约200户人家,几乎都为少数民族。搬迁工作并不是如他想象中的顺利,很多村民对于搬迁是拒绝的,对于这种情况,他没有气馁,而是向村主任和村支书详细了解涉及搬迁的村民小组中能起带头作用的农户信息,有针对性地做劝导工作,一家一户走访,耐心为村民答疑解惑。同时还向“娘家”超高压公司天生桥局申请了16.8万元的资金为贫困户购置了家具,打消村民搬迁的顾虑。在他耐心细致的努力下,纳福村率先在全镇完成易地扶贫搬迁任务。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刘权也深深懂得脱贫思路的重要性,从2018年开始,刘权通过实地走访以及和村民们打交道发现了脱贫的路子,充分利用纳福村村民已有的自然条件:地处河谷沟壑地带,土壤显弱酸性,土层深厚,气候温暖,光照时间长,非常适合油茶树生长,且村里本来就有种植油茶树的历史。他还发现村里很多农户家庭都有养猪的经验。立足特色产业,刘权确定了种植油茶树和养猪的产业扶贫思路。

“标本兼治”才能根除贫穷。经过半年多的实地调查,刘权确定了实施产业扶贫的思路,并书写《关于坡妹镇纳福村发展产业脱贫的初步思考》。确定思路之后,他与其他村干部商议,建立种养合作社,建成了种植油茶树、养殖二元母猪的“一种一养”格局。通过协调资金,为村民购买了油茶树苗和二元母猪。经过近3个多月的维护,完成了230余亩的油茶种植,存活率在80%以上,在纳福村实现1000余亩种植面积的规模。除此之外,刘权还实地到安顺市的养殖集团,挑选二元母猪的养殖品种,并从安顺德康集团引进38头二元纯种母猪和1头杜洛克种公猪交到村民手中。经过一个季度的养殖,二元母猪陆续达到配种条件,预计10月可产崽,按照目前10元一斤的市场价格,预计每头母猪能为村民带来每年1万多元的收入。

产业扶贫发展起来了,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也要跟上。2019年,在刘权的牵线搭桥下,纳福村党支部与天生桥局输电管理所党支部开展党支部联建,共同实施了慰问一批特困群众、联合建设一个书屋等10个“一”项目。刘权向天生桥局申请帮扶资金18.8万元,为纳福村修建了24口“联建水池”小水窖,解决贫困户的饮水难题。此外,他还协调帮扶资金8万元,购置了10个垃圾钩臂箱和550个立式垃圾桶,进一步改善了纳福村的村容村貌。

1000多个日夜过去了,未来还会有更多的可能,对于未来,他充满了憧憬:“纳福纳福,纳瑞接福,纳福村一定会越来越好。”(孙艺璇 陈光泽)

从贫困户到村支书

不一样的精彩人生

前几天,吴立祥和往常一样早早起床,去自家的茶园里开始忙活,看油茶树长势,采摘油茶果。在油茶果园忙完之后,他又急匆匆地赶到了村支部,开始一天的工作。吴立祥是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册亨县坡妹镇纳福村现任村支书,还是村里的油茶树种植带头人,而4年前,他还只是村里的一名戴着“穷帽”的贫困户。

“此生不仅能够摘掉贫困户的帽子,还能当上村支书。放在以前,真的从来没想过。”吴立祥很是感慨。

吴立祥2014年实现脱贫,还成为村子里的油茶树种植带头人,闲暇时间,他还经常帮着同村的村民一起种植油茶树,为人憨厚,做事认真,不仅自己脱贫,还带着其他村民一起脱贫,而且他还是一名党龄几十年的老党员,于是在2016年,他被选举为村支书,担当起脱贫致富的重任,带领着纳福村的村民们一起走向小康路。

而这一切都源于几年前的一个决定:回到土生土长的纳福村,跟着第一书记和村干部踏踏实实地走产业脱贫的路子。今年53岁的吴立祥是土生土长的纳福村人,在易地扶贫搬迁之前,他家住在纳福村3组团包寨,距离村委会7公里,距离坡妹镇有19公里。可谓是村里住得最远的了,交通十分不便。

有两个孩子的他,在2014年之前,家里的生计全靠他一人在镇上打零工维持,“那会干些苦力活,给人家搬东西、砌墙,一天能赚个100元钱左右,家里还有两个小孩要上学,有老人要照顾,日子过得很艰难。”

其实2016年的时候吴立祥家里就有自己零散地种植油茶树,只是不成规模,“而且之前不知道油茶树的成品油价值那么高,并没想过还可以赚钱。”吴立祥说。对此,刘权也忍不住感慨:“几年前刚来纳福村的时候,看到村民们只是把油茶树成品油用来自己炒菜吃,而且每次都放好多,很惊讶,那会就想着一定要让营养价值这么高的‘宝藏油’走出大山,为村民们带来收益,助力脱贫。”

就这样,在刘权的帮扶下,吴立祥开始走“12115”的种养结合产业扶贫路子,有规模地开始种植油茶树,连续3年种植油茶树30余亩,同时种植有板栗10亩,还养了两只二元母猪、60多只鸡。“预计今年收成1000余斤干果,收入近1万元,待后年开始丰产之后,每年可以产生收益3万余元。”吴立祥高兴地说。(孙艺璇 陈光泽)

(责编:陈晶晶、陈康清)

贵州新闻推荐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