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高流村:从“吃水难”到“喝好水”

李宇

2020年11月26日15:13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许明高在门口接水。李宇 摄

从毕节市区一路驱车,约90分钟抵达高流村,这个位于毕节市最北边的山村,在上世纪60年代以前,曾因一度缺水而陷入困境。“高流大队山连山,眼望大河喊口干,缸里没有三碗水,家中缺粮又少穿。”这首流传至今的民谣,是对高流村吃水难的真实写照。

高流村民居大多依山而建,山下虽是滚滚而下的赤水河,但由于海拔落差大,河水引不上来,加上村里没有水源,村民只得在山上挖小水塘蓄水,生活用水用得是水塘里的雨水,地里的庄稼也望天养活。

“山上小水塘和院坝里用脸盆土罐接的雨水一直是村民的主要饮用水来源。”村里80多岁的老人许光福回忆着,没水的日子,每逢干旱、下大雨或刮风的时候,从山塘里引来的水就会变得浑浊,有时接一盆水能有小半盆泥沙,喝了还会拉肚子。

悬崖上的高流天渠。李宇 摄

面对这样的情形,1958年,高流村向恶劣的自然条件发起挑战,下定决心劈山引水。在保证工程推进并兼顾农业生产的同时,由10多名妇女组成“穆桂英排”和30多名劳动力强的村民组成长修队,长年驻扎在悬崖上的山洞“娃娃洞”里坚持凿岩修渠,农闲时村里的其他劳动力也纷纷参与修建,历时6年时间,在条件极为艰苦,修建期间牺牲4人的情况下,一条主渠长约6000米,1700多米从悬崖穿过的“高流天渠”正式通了水。

有了水,高流村家家户户开荒造田,几个月后,谷种变成了饭桌上香喷喷的白米饭,高流村彻底告别了世代缺水、少粮的苦日子。直到今天,高流村的水田面积已经增长到700多亩,成为村民们粮食的主要来源之一。

6年披荆斩棘,“天渠水”让高流村3000多人从“吃水难”到“有水吃”持续了数十年还生生不止。

悬崖上的高流天渠。李宇 摄

“几十年来,高流村家家户户都用天渠水,虽没有参与修建,但我们始终都在保护着它。”54岁许明高的父亲是当年参与修渠的一员,老人已经离世,但是对于父辈们留下的水渠,许明高十分爱惜。几年前,高流村组织村民对水渠进行修复,许明高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

悬崖上的高流天渠。李宇 摄

随着高流村村民们生活的日益变化,高流天渠的水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饮水安全的需求。随着脱贫攻坚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建设的实施,2018年,高流村选择了生机镇八大水库之一的小和平水库为饮用水源,通过1年的时间,于2019年8月工程完工正式投入使用,管网总长93.3公里,覆盖了全村12个村民组,让村民们不仅“有水吃”,更要“喝好水”。

在许明高家门口,有两根供水管立在门前,一个是“天渠水”,另一个是水库水。“天渠水主要用作喂养牲畜、洗衣服,水库水便用来煮饭、饮用,再也不用担心没水吃了。”许明高说。

悬崖上的高流天渠。李宇 摄

如今,行走在高流天渠上,尽管重新修复过,但在悬崖峭壁边,宽的地方仅有1米出头,窄的地方甚至难以错开身子。一旁是深深山谷,一旁是陡峭绝壁,清澈的水流便从中间的沟渠里流淌,水流不大,但却经久不息。现在,尽管高流村已未将高流天渠作为饮用水源,但天渠水仍然浇灌着村里的3215亩耕地,助力高流村产业持续发展。

(责编:陈晶晶、陈康清)

贵州新闻推荐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