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波拉片村:用美丽战胜贫困

2020年11月23日14:46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文化变活了:传统技艺变致富技能。
文化变活了:传统技艺变致富技能。

荔波瑶山瑶族乡拉片村是贵州省极贫“三山”地区之一,是典型的深山区、石山区,土地贫瘠,水源匮乏,世代生活在这里的瑶族群众过去以狩猎为生,是脱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

脱贫攻坚开展以来,拉片村依托独特的瑶族文化,以扶贫旅游为主方向,将脱贫攻坚、文化旅游和产业发展一体推进,同步发力,2020年,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323户1381人实现全部脱贫,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脱贫攻坚新路子。

村寨变美了,贫困村寨变4A景区

2020年5月19日,瑶山古寨景区彩旗飘飘,歌声阵阵,整个景区洋溢着祥和喜庆的氛围。

“瑶山古寨景区4A级景区授牌仪式”隆重举行,瑶山古寨景区扩容提质后终于揭开神秘面纱,正式开园运营。

近年来,拉片村依托深入挖掘瑶族独有的服饰文化、陀螺文化、铜鼓文化、建筑文化等,引进荔波旅游集团对瑶山景区进行全面提质扩容,先后完成了民宿客栈、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旅游公厕、演艺场等设施,新增了瑶族遗址、瑶寨寨门、瑶浴体验中心、瑶窑体验馆和瑶族十二坊等景点设施。瑶族元素的大胆植入、瑶族场景的传承再现和景区设施的提级改造使拉片村这个瑶族原本破旧不堪的边远村寨摇身变成国家级4A景区,这是近年来拉片村以瑶族文化为底色,大力实施旅游扶贫的显著成效。

“以前我们这里十分落后,瑶族同胞住的都是破旧的茅草房,面积很小,没有窗,白天在房子里都要点灯才勉强看见人;整个村寨泥泞不堪,一下雨没有一个地方可以放脚,实在太穷太烂,我们都无法想象那时的情景。现在好了,政府对瑶山古寨进行了改造,还进行了美化亮化,变成了景区,太美了,这在以前我们是不敢想象的。”拉片村副主任谢永光一脸幸福地说。

现在,漫步在古朴灵秀的瑶山古寨,古朴大气的游客服务中心、古韵十足的瑶族三道门、独具特色的瑶族商业街、恍若隔世的瑶家阁楼、历经沧桑的禾仓群、原始质朴的传统村落让你有一种穿越千年,置身世外桃源之中,山水人文融成一幅绝美的人间画卷。

文化变活了,传统技艺变致富技能

2019年9月,河南郑州大学体育馆灯火璀璨,流光溢彩,晚上8点整,全国少数民族体育竞技大赛颁奖仪式如期举行,当主持人宣布“全国第七届少数民族体育竞技大赛二等奖是贵州省荔波县瑶山瑶族乡的陀螺表演队”全场掌声雷动,经久不息。

这是荔波县瑶山乡瑶族陀螺竞技项目第7次在全国少数民族体育竞技大赛上获奖,陀螺竞技传承人谢友明再次以他独具的陀螺技艺向世人证明瑶族陀螺独特技艺和精湛技术。

瑶族陀螺竞技技艺从此风靡天下,经久不衰。

“目前,我们陀螺协会已经组织了三个陀螺专业表演队伍在县文工队,梦柳小镇、小七孔景区和瑶山古寨景区专门从事陀螺表演,目前从事陀螺演出的人数高达50多人,每人每年收入达 3万至5万元。”说起陀螺演出的收益,作为陀螺协会名誉会长的谢友明无不骄傲的说。

“我们目前已经将瑶族粘膏染技艺进行创新发展,已经生产出床上用品、服饰、背包等工艺品,深受游客喜爱,正在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瑶族写生部落文化院院长黎宪峰自信地说。

是的,目前瑶族刺绣、瑶族服饰、瑶族粘膏染产品和瑶陶等传统技艺产品随着瑶山古寨旅游景区大门的徐徐打开,这些传统技艺产品变成了游客争相采购的抢手货,传统技艺变成支付致富技能。

目前,拉片村以民族文化旅游为载体,在瑶族猴鼓舞、陀螺、瑶绣、粘膏染、瑶陶等传统技艺的传承和发展上多点发力,大胆创新,先后成立陀螺协会、瑶绣协会、服饰协会等4个协会,建成瑶绣、陀螺、陶艺等扶贫车间24间。目前在瑶山古寨景区从事瑶族传统技艺加工生产人数达460多人,文化扶贫、“居家扶贫”成为瑶山脱贫攻坚一张靓丽名片。

身份变靓了,地道农民变演员模特

“我没有想到我这辈子还能够当上演员,更没想到演员的收入让我们家脱了贫。”说起在写生部落当写生模特演员,拉片村三组谢家荣自豪的说。

“我没读过书,我没有想过这辈子还可以当演员作为主要收入,我这几年我都是依靠演员的收入支撑一家人的生活,我的主要收入就是演员的收入,在景区,我既是导游,也是舞蹈演员,更是篝火晚会的主持人,这几份收入都不错。”在景区当导游兼舞蹈演员的谢和梅骄傲的说。

为了增加群众收入,实现增收致富,拉片村两委班子以瑶族文化的原味呈现为切入点和出发点,围绕模特演员、场景演员和舞蹈演员三大类型进行系统培训,组织群众从事演员工作。目前在瑶山古寨景区,瑶山写生部落,每年聘用瑶族群众担任模特演员达600余人次,人均增收达3000余元;组织60多个瑶族青年男女进入景区瑶族舞蹈队专门从事舞蹈演出,实现个人年收入30000元以上;组织40名瑶族妇女在瑶族文化场景表演,实现个人年收入8000元以上。

身份的转变不但增加了他们的工资收入,让他们收入有了保障,还增强了他们传承和展示瑶族文化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成为瑶山古寨景区吸引八方游客的重要载体,更成为拉片村实施文化旅游产业扶贫,助力脱贫攻坚的创新举措。

房子变美了,破旧民房变最美民宿

在瑶山古寨景区传统村落区域,有个民宿叫“瑶山农宿”。院落不大,墙体用废旧的瓦片镶嵌点缀,院内流水潺潺,几株不知名肆意地攀爬的野花和门口疯狂滋长的三角梅交相辉映,使整个院子变得生机怏然。院子中间是一条青石小道,通幽曲静,院子中间搭建一个木质小凉亭,凉亭顶上长着一片青草,显得绿意央然。

“这是我利用老百姓民房改造成的民宿,为了让游客感受到瑶山独特的建筑文化,感受到乡愁,我基本上保留了房子的原有结构和风貌,只是对卫生间、隔音和独立房间进行了改造处理,尤其是把院落文化植入进来,还有这栋农宿旁边还有两栋用民房改造而成的的民宿,房屋结构大体相同,但院落的主题文化截然不同,装饰材料也不一样,形成了一个院落一个主题的整体格局,游客很喜欢,几乎每个周末都爆满,现在都是提前在网上预订。”

这是近年来瑶山瑶族同胞依托旅游景区开发,将农户老旧楼房改造为民宿客栈,发展旅游接待的一到风景线。

目前拉片村已经引入企业对13栋农户老旧楼改造成民俗客栈,通过房屋出租、联合经营等方式带动12户29人参与发展民宿客栈旅游接待,每年实现收入8万元至50万元不等,创造了致富的“奇迹”。

群众变笑了,深山土货变抢手商品

“我们瑶山鸡是通过瑶族群众独特的养殖习俗和管理方式下,孕育而成的优良地方品种,一直以瑶山鸡以毛色鲜亮、肉细味鲜、营养丰富而畅销全国市场,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我们村主要以粗放散养为主,目前散养户达到40多户,户均300余只,每户每年收入达到2万元以上。”拉片村村级经济合作社总经理冉彬向我介绍说。

“我的瑶绣扶贫车间每年的销售量达到400多件,年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真的得益于旅游景区的开发运营。”瑶绣扶贫车间谢高华如是说。

“这两年好了,景区开发了,游客进来多了,我的山货销的非常好,我主要从群众手中收购野生天麻,野生灵芝和水草等山货,每个月的收入都是4000多元,年均收入达到3万元以上。”以收购土特产为主业的贫困户谢永强自豪地说。

如何让老百姓的收入增加了,这是脱贫攻坚的主攻目标,也是拉片村两委班子实施产业带动,实现真扶贫,付真贫的主要举措。

近年来,拉片村围绕旅游开发和资源优势,在丰富产品种类和扩大产品规模上双向发力。完成黑木耳种植10万根菌棒,覆盖困难贫困户50户216人;完成了瑶山蛋鸡养殖场扩建1000平方米,新增蛋鸡15000羽,解决6户6人贫困户就业问题;投入资金50万元新建瑶山鸡养殖场1个,养殖规模每批10000羽,覆盖贫困户25户;在“瑶山古寨”景区内设置20个旅游农特产品销售摊位,每年每户增收15000元以上,村集体每年实现租金收益32000元,带动20户群众就近就业。投入资金20万发展瑶山鸡养殖,覆盖30户贫困户,每户养殖300羽;投入资金27万元入股瑶族写生部落发展瑶族粘膏染,覆盖贫困户13户。通过一系列的项目实施,进一步的巩固和提升拉片村的脱贫质量,为下步乡村振兴打下坚实的基础。(文/图 韦景跃)

(责编:吴锋(实习)、陈康清)

贵州新闻推荐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